浅谈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
2012-08-15谢珺
谢珺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先行部门,而水运业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运业是利用船舶等浮运工具在水上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以及利用码头泊位为水上客、货运输而进行旅客接送与货物装卸等营运生产活动的行业。由于水运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往往较大,水运企业对其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尤为重要。
一、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的组成及主要特点
水运企业为完成运输功能,必然要拥有大量的运输设施(航道、港口等)、运输工具或装卸机械(车辆、船舶、吊车等);另外,企业的日常管理也需要一些办公设施,如办公楼、电脑等,这些都形成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直接参加营运生产过程的运输船舶、辅助船舶、港务设施、库场设施、运输车辆、辅助车辆、集装箱及其他设备,在营运生产过程中起辅助作用的通讯设备和维修用的机械设备,作为营运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的房屋及其他建筑物,以及作为企业管理职能部门使用的办公设备。
固定资产是水运企业进行水运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具有如下特征:
(一)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
固定资产能多次参加生产经营过程但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随着磨损以折旧方式逐步计入成本,转移到水运产品的价值中去,并通过水运收入实现回收,直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用回收的资金再进行购置,在实物形态上进行更新。
(二)具有一定的物理形态
只有那些具有实物形态的长期资产才能作为固定资产。
(三)作为劳动资料的固定资产,具有劳动手段的职能
作为劳动资料的固定资产,必须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例如,装卸机械,只有在港口企业安装完毕投入生产使用时,才属于港口企业的劳动资料而列作固定资产。
二、水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对于水运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资产的营运状况,有效地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增强企业固定资产的周转,加速资金的流动,对于企业的营运能力有重要意义。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是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收回投资,避免潜亏挂账、虚盈实亏,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体现为四点:
(一)水运企业成本费用构成的特殊性需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从资金分布及构成方面来看,水运企业固定资金所占比重较大,并且相当数量的固定资产具有移动性。从成本费用的构成来看,固定性费用较大。水运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保持必要的港口通过能力与船舶运载能力,使货物和旅客在方向上和时间上得到运输保证。为此,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以及其他为保持船舶与装卸机械正常营运状态而发生的费用等设备性费用相当多。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水运设备、设施,增加水运产量,控制燃材料消耗和各项费用支出,是水运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比一般企业尤为重要。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改善财务状况的需要
水运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不仅能够加强企业的运营能力,而且能够在财务工作中体现其意义。财务工作体现了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为此水运企业要不断总结经验,用科学的态度、改革的方法,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通过完善制度、规范操作、强化监督、科学管理的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有效地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水运企业整体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弱
一般企业更多地将其关注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旦投资购置设备后就忽视了对其后续的管理,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产出效率比较低。
(二)固定资产计量不规范
第一,企业财务工作者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不及时登记明细分类账,导致账账无法核实;或者疏于盘点工作,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造成固定资产账物不符的现象。第二,不能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的耗损情况,或者折旧方法不合适,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三)公允价值不当运用
公允价值的适用条件是否满足以及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等问题都需要财务人员做出专业的判断。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因而企业可能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年限,通过控制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在水运企业中,固定资产比重较大,公允价值的不准确,将会造成企业不恰当的计量。
(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管理环节存在制度缺失,如缺少报废制度。有的水运企业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残值处理,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残值收入,管理部门无法提供完备资料。在水运企业中,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残值收入是非常大的,但其残值价格没有客观的参考标准。二是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人奖惩制度不健全。三是不能与时俱进地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有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形同虚设。
(五)固定资产内控不到位
我国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其表现在:第一,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权责不清晰,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责任。第二,企业内部沟通机制不成熟。如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
(六)资产减值准备的计量与确认难度大
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应予以确认减值。资产的销售价格和设备处置费用不能确定标准时,可收回金额就要依赖于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主观性影响较大。另外,未来现金流入量的预测中,折现率的确定也无法得到准确的数字,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所以,在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确认时,一些变化的因素使得在实务操作中存在很大困难。
四、加强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更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突出自身的优势,保持持续的增长。要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向科学化、专业化发展,企业应当对现有的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优化和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水运企业要加强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相关人员责任意识。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逐步改善人员业务结构,熟悉企业的固定资产情况和市场行情,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设备使用和变动情况的监管力度。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只有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完善,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资产设备的安全。第一,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要做好一些日常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固定资产使用登记制度,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第二,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第三,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第四,加强事后监控,处置资产要得到上级领导批准。
(三)公允价值的制定要合理审慎
对公允价值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合理运用,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因此要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做到合理的专业判断。同时,要规范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形成统一的制度。加强水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防范其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
(四)加强设备报废残值处置管理
设备报废残值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环节,往往也是企业最易忽略的环节。水运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大,如船舶、运输设备等,如果管理能力不强,容易造成违规操作甚至国有资产流失。所以要加强设备报废残值处置管理,细化管理制度,加强财务人员专业化的能力。
(五)健全内部资产管理控制制度
第一,企业为了明确各部门在制度上的权责,分离于形式,制约于执行,由不同的部门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和管理等权限分散管理,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第二,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结合企业的考核机制,形成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第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操作制度。使管理秩序化、操作高效率,做到按制度管理资产,解决固定资产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问题,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六)提高资产减值的可操作性
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的制度规范。在现有会计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制订可操作性的指导标准,对资产减值迹象的判定、企业未来现金流的估计和折现率的计算方法等给出明确的界定;其次,提高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最后,减少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中需要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可操作性的指导标准进行资产减值准备参考和判断。
五、结语
水运企业的固定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重要地位,是水运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主要资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有利于企业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而且可以节约国家基本建设资金,以有限的建设资金扩大国家水运行业总体规模,增强国民经济实力。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力是确保企业增值、保值和收回投资的关键所在。由于水运企业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其部分价值会随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渐向产品成本转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占用了企业的大部分资金。只有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增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力,才能够使企业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1]邵瑞庆.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关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J].交通财会,2005(7).
[2]邵瑞庆.论交通运输业会计的特殊性[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25(3).
[3]刘建英,郑永生,李红瑛.交通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交通财会,2006(6).
[4]丁达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J].交通财会,2000(9).
[5]黄卫.强化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商业,2009(35).
[6]邓超秀.国有大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初探[J].交通财会,2001(7).
[7]聂雪艳.加强我国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资本运营,2009(4).
[8]王慧莲.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效益[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9]吴跃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6).
[10]屈艳青.浅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建议[J].当代经济,2011(8).
[11]孟雪严.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J].集体经济,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