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外溢效应分析
2012-08-15徐倩
徐倩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一、跨国公司R&D国际化战略概述
跨国公司在19世纪20年代初出现,随着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与国际分工的主体逐渐由国家演变为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已超越了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国际移民等单一要素流动的传统模式,形成了多要素综合性转移的新型模式,包括资本、技术、管理、人才乃至行业的跨国转移。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技术转让的重要力量。
跨国公司拥有足够强大的市场开发、组织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与知识相关的大多数资源是以跨国界方式存在的,故跨国公司的R&D活动无法只局限在母国,必须跨出国界,以求在新的知识中心迅速获取有效的信息。因此,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其国际竞争优势,纷纷采取R&D国际化战略,向海外进行R&D直接投资、建立R&D分支机构,建立全球范围内的R&D网络,跨国界开展研发活动。
跨国公司R&D国际化是指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活动转移到母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利用其科技资源,跨国界开展研究与开发活动。从活动内容上看,跨国公司R&D国际化包括R&D资源的全球配置与R&D成果的国际扩散。近年来,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逐渐成为当代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主要来源。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跨国公司在海外R&D分支机构的数量及人员越来越多;2.海外研发费用不断增加;3.海外研发机构的功能增强;4.海外研发形式多样化;5.海外专利与发明的申请迅速增加;6.跨国公司的海外R&D投资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7.跨国公司的R&D战略联盟发展迅速。
二、跨国公司的R&D外溢效应
(一)R&D外溢的途径
跨国公司的R&D国际投资作为FDI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通过以下5种途径产生外溢效应:
1.投资示范
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R&D投资不仅能够给东道国输送大量的R&D资金,弥补东道国国内R&D投入的不足,而且能够改善东道国R&D资金的投入结构,为引导东道国企业加大R&D投入、优化R&D投资结构以及完善R&D管理起到示范作用。
2.体制示范
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研发技术、完备的全球研发网络和与研发活动及其研发网络相配套的、规范的管理模式,其科研项目的选择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并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R&D理念,这些将对促进东道国R&D机构提升管理水平、进行面向市场的科研活动起到有力的示范作用。
3.竞争刺激
跨国公司的R&D机构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精良的研发设备、先进的垄断技术、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优厚的员工待遇。当这种研发机构进入东道国时,必定会打破东道国国内产品市场和人才市场上原有的均衡状态,加剧两个市场的竞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刺激东道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视研发人才的培养,进而提升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4.合作带动
跨国公司为了在动态竞争中获取和整合东道国的特有技术优势和研发资源,分摊固定成本和风险,通常会与东道国的本土企业、高校或者研发机构进行技术合作或结成研发战略联盟,将这种合作纳入其全球研发网络中。这种联系与合作成为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之间的纽带,可以使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在东道国得以扩散和传播,从而带动东道国企业及R&D机构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5.人才培养
跨国公司的R&D机构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人才的吸纳,将人员素质的提高看作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随着跨国公司R&D机构的进入,其研发人员会逐步实现本土化,东道国的相关人才则会有机会接受跨国公司的培训,从而使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以大幅度提高。
(二)R&D溢出的局限性
虽然跨国公司的海外R&D投资越来越多,在东道国设立R&D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种R&D投资会通过上述五个途径对东道国产生一定的外溢效应,但是这种溢出效应也是有限的,会受到很多因素制约。
1.技术转移的内部化
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在海外研发机构开发成功以后,多数仍然采用内部化的方式转移到东道国,即技术的转移仅限于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方人员手中。当这些技术经过较长时间的应用且逐渐较为成熟后,东道国的企业能够模仿和学习时,这种技术才能脱离跨国公司体系的束缚比较广泛地在东道国市场扩散。所以,这种扩散比较少、较滞后且相当困难。
2.存在同步的挤出效应
跨国公司的海外研发投资在带来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和技术扩散的同时,还会存在同步的挤出效应。一方面,跨国公司的研发国际化会掠夺东道国国内的稀缺研发资源,通过极高的薪资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大批的国内优秀科研人才,从而造成国内研发机构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研发合作很少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在高新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技术封锁,致使跨国公司研发机构与东道国国内研发机构的技术差距不断扩大。
3.东道国企业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
跨国公司R&D溢出效应的有效性不仅受到跨国公司自身内部化技术转移战略的影响,还取决于东道国的技术基础和学习能力,尤其是东道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如果东道国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基础水平较低,即使跨国公司的R&D投资通过体制示范、人员流动等途径产生了外溢效应,东道国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也没有能力进行消化吸收,无法通过模仿建立先进的组织和管理模式、进行技术的模仿创新最终增强技术研发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三、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以技术换市场”策略,造成本土企业对国外技术的过分依赖,将大量资金和资源用在引进技术和购买专利上,忽视了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自主研发创新。另外,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基础比较薄弱,即使从跨国公司引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在技术利用、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上都存在很大的障碍。同时在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企业和研发机构涉足甚少,独立研发和原始创新的成果更少。
面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国际化溢出效应有效性不明显及给我国技术创新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我国应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在抓住研发国际化带来的部分技术外溢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相关政策法规以规范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入活动,并不断完善国家创新体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合作研发”与“自主研发”的关系,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实践说明一个国家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着力于自主创新。我国必须通过“合作研发”努力提高自身实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以在高新技术产业抢占一席之地。
第二,要重视研发,加大投入力度。在我国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研发的投资都比较少,研发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尚不足0.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2.5%的水平。因此,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拓宽研发的投融资渠道,尽快创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研发中心。
第三,要加强我国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效应,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从而对我国的自主研发和创新产生有力的推动作用。
[1]薛求知,王辉.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及其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导刊,2004(4).
[2]黄敏,朱新球,张铀.R&D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影响[J].科技创业,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