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2012-08-15李海明刘玉文
李海明,刘玉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河北承德 067000)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李海明,刘玉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河北承德 067000)
课程建设管理要以先进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制订科学的管理举措并付诸实践,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上水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程建设 ;管理举措;研究与实践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证,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信誉。课程建设管理要研究课程建设的内涵,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找准学校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管理措施,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
1 正确认识课程建设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思路
1.1 正确认识课程建设管理
2003年4月《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其目的是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所学校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和体现学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课程建设管理就是要为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提供指导、服务与保障,制订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学校对课程建设工作常抓不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正确认识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使学校课程建设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2 把握课程建设导向变化
从2007年起,高职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标准贯彻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课程建设理念发生重大变化。教育部16号文强调课程建设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工学结合教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不断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高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重点逐渐由过去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过渡到体现职业能力培养和高职高专办学定位的专业特色核心课程,同时兼顾职业化特色鲜明的基础理论课程。要求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体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必须准确把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导向的这一重要转变。
1.3 明确工作思路
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实践中要深刻学习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文件)关于课程建设的有关精神,认真剖析《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深化对精品课程内涵的认识,把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导向变化趋势,最终形成指导本校课程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我校在课程建设管理上形成了以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成果载体,以管理科学化为手段,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工作思路。
2 创新课程建设管理举措,实施有效管理
2.1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课程建设与改革首先体现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精品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了特别的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多媒体取代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对传统教学观念与教学理念的更新。高职院校开展课程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上水平就难以实现。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涉及广大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学习。我校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中,为教师购买了大量学习资料,通过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以主题发言的方式开展专题讨论;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座;请校内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交流经验,共同提高;组织一大批课程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骨干参加教育机制分会主办的课程开发培训班学习等。这些做法对帮助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转变高职教育理念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建立课程建设组织领导机构
许多学校认为课程建设是各专业的事情,简单地把建设任务分派给各个专业,这种做法显然不妥。一门课程的建设涉及到众多要素,如资金支持、师资调配、校企合作、网络支撑平台与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等。一个专业以一己之力无法协调各方与调动各种资源。因此课程建设首先就要求学校成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我校在课程建设管理实践中成立了以主管校长为主任,由教务处长、各系(部)主任及部分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并制订了《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工作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职责是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为课程建设提供经费支持、制订政策保证措施、组织课程建设立项评审和课程评估验收与推荐,协调调动各种资源,从宏观到微观上指导全校课程建设工作。
2.3 制订政策措施
课程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人员、资金、网络环境配置等诸多方面。课程的建设首先是在学校之内进行,无论从人员配给还是资金以及各种资源的保障上都不能脱离学校的支持,同时课程的建设不能脱离了该课程所属专业的整体建设。因此,只有在学校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下,精品课程建设才能顺畅发展并与学校建设相协调。比如“专兼结合教师团队”的建设需要引进相关行业专家加入课程建设队伍,这需要学校资金与政策的支持;“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需要涉及教学场所的布置调整;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法的选取、教材的改良、课程网站和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等,如果学校不提供相关的保障条件与建设经费,很难促动教师完成建设任务。课程建设与实施过程中无疑需要教师的巨大投入,学校应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我门在课程建设管理方面设立了专项基金,专门用于支持课程建设和对课程组进行奖励。制定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精品课程奖励办法等管理制度文件,明确了对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的奖励标准和政策扶持措施。学校人事部门制订了各级精品课程的课程组成员在职称晋升、晋档调级中量化计分标准,把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职称评聘挂起钩来,让潜心钻研教学的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确实得到好处。通过政策激励,吸引了大批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课程建设工作。
2.4 做好针对性指导
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和充分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不足[1,2],普遍表现为l)课程教学梯队建设不力,功利思想重,拼凑课程教学团队;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没有落到实处,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课程设计方案无法落实实施;3)课程建设中存在着重网络和课件,轻教学质量的现象;4)教学条件不完善,阻碍了课程组织实施;5)参评各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书撰写质量和水平不高;6)课程特色不明显,需要凝练提高;7)教学效果的评价不科学,评价体系不全面。为此我们的做法是:注意发现和培养一批课程建设方面的行家里手,成立专门的课程建设指导专家组,主动深入基层,对每门重点建设课程从教学队伍建设、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资料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课程网站建设、课程特色凝练、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或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书编写等方面提供帮助指导和审查把关,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2.5 组织好国家精品课程申报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部门必须掌握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的相关信息和申报渠道。申报参评国家精品课程可通过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三条渠道。如2010年推荐参评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为各省教育厅239门课程,各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200门课程,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70门课程;此外各专业大类国家精品课程控制总数与已入选的课程门数数据均可从网上查到。掌握这些信息对组织好本校的精品课程申报有重要参考价值,能提高申报命中率。有些高职院校,每年遴选上国家精品课程的门数达到3门课程以上,除了这些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水平较高之外,也与掌握了这些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上述申报渠道不无关系。评上国家精品课程或省级精品课程并不是高校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但对于一门课程的课程组成员是一中有效激励,能体现自己工作的价值,让教师体会到成就感[3,4]。同时也展现了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提高学校的社会认知度。
2.6 对课程建设实施检查、评估机制
我们在课程建设管理工作实践中实施了立项建设,项目化管理。方法是由教学系部程申请学校重点建设课程立项,经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审核批准,对通过立项审核的课程,学校提供经费支持。建设期内要求每门课程每年向学校提交年度建设进展报告及阶段性成果,接受学校组织的阶段性检查评估,对完成建设进度的核拨年度建设经费并兑现工作补贴,对没有年度完成建设任务的课程,暂缓下拨经费,并限期整改。课程建设期满后,由课程组提交课程验收申请表,由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网上评审,验收合格的授予校级精品课程称号同时给予相应的奖励,并择优推荐建设质量高的课程参评当年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这样的管理办法有效地保证了建设进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2.7 重视精品课程后期管理
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中一个普遍现象是课程获得国家、省、校级精品课称号后,课程组认为大功告成,疏于后期建设与管理。表现为一些课程网站无法连通,网站上的各种教学资源不能及时丰富完善,遇到上级主管部门专项评估检查时突击整改。一门课程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并不意味着这门课程永远具备精品课程条件,也不意味着建设成果尽善尽美。获得各级各类精品课程的称号是完善精品课程建设和提升建设水平并继续取得发展的新起点,课程建设的成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凝练固化和提升,才能保持其先进性和示范性。因此,有必要对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管理实行评估检查制度,对学校的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开展淘汰、整改等管理活动。
3 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程,必须坚持常抓不懈。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为指导,大胆创新课程建设管理举措,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强化对课程建设和精品课程后期建设的管理,才能持续地推动课程建设工作的开展,提高建设水平,从而最终实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1] 刘宁.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与职业,2011(11):122-124.
[2] 张勇,尹秦,邹毓文.浅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问题[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4-15.
[3] 秦宗会,胡武洪,徐建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探索[J].中国西部科技,2007(2):67-69.
[4] 牟学鹏.高职高专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误区[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71-7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Hai-ming,LIU Yu-wen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ffairs,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Chengde 067000,Hebei,China)
Cours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advanced educational idea;scientific management measures should be made and put into practice;teachers’motivation should also be activated to upgrade course construction work and achieve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rse construction;management measures;research and practice
G718.5
A
1008-9446(2012)01-0107-04
2011-11-18
李海明(1967-),男,河北唐山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