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化剂”新闻的积极性话语分析

2012-08-15周金娜钟庆伦

关键词:塑化剂语篇话语

周金娜,钟庆伦

“塑化剂”新闻的积极性话语分析

周金娜,钟庆伦

以Martin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探析《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台湾塑化剂事件的报道,揭示大陆媒体对此次事件客观的报道及其所体现的宽厚态度。

评价理论;塑化剂新闻;积极性话语分析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大大降低了民众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食品监管部门的信心。如今,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往往会涉及几个国家和地区。因此,面对这一问题,各国各部门之间如何应对?是相互抨击,大肆宣扬,互相推卸责任,还是积极合作、共同应对?本文以大陆媒体对台湾塑化剂事件的相关报道为语料,旨在揭示大陆媒体对此次事件所体现的态度。

一、理论框架介绍

评价理论是Martin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是从语篇语义学层面表达人际意义的主要理论之一。它又被分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主要是表达情感的方法,包括情感反应、行为判断和事物的价值。态度子系统又被划分为情感、判断和鉴赏。介入主要处理各种态度和观点的来源,它包括自言和借言。级差系统主要关注话语的程度,是体现态度和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次系统化为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1]。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批判的角度分析新闻语篇中的各种意识形态和复杂的权力关系,这不利于矛盾的缓和,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话语分析的任务不仅是解构,更应该是建构性。所以,J.R.Martin教授在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性话语分析。他主张“用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矛盾及各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解决各种社会冲突,并期望通过话语分析建构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2]。该主张与我国现阶段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理念是一致的。但是,“积极话语分析不是一味地赞扬社会中权力阶层的话语,而是协调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关系”[3],使双方团结一致,关系和谐,使社会和谐有序的进步。

二、语料分析

本文分析的语篇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5月和6月关于台湾塑化剂事件的新闻报道。《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也是世界观察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它及时、准确、鲜明生动地报道国内外大事,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本文以评价系统理论为框架,从积极话语分析的层面及建构角度来探析大陆媒体对台湾塑化剂事件报道的态度。

(一)态度分析

1.情感。情感主要涉及人们积极和消极的感情,如高兴、痛苦,自信、担忧等。笔者在对语篇的分析中发现,在塑化剂新闻报道中,为了体现报道的客观真实性,作者选用少量的情感资源,并且消极的情感表达远远超过积极的情感表达。但是,这些消极的情感资源主要是为了表达公众对塑化剂事件的不安和愤怒,同时自己又无能为力,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现状不满的悲观情绪。如:“有民众在接受岛内媒体采访时说出了自己的恐慌”,“我们好丢脸好丢脸!”,“检察官听后大吃一惊”,“刚刚还在为台湾食品感到自豪,转瞬间却感到无地自容”,一位上海台商感叹中显出自尊心受损的无奈(《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06-06)。作者选用了显性的消极的资源表达情感,与人民站在同一角度,表达人民的不安和对现状的不满,这样有助于和潜在的读者共同分享这种不安和无助的情感,也更容易激发起有类似经历的读者的共鸣,由此表明食品安全问题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严重问题,不必惊慌失措,有利于团结读者共同来解决问题。

从情感的来源上看,一部分是作者做出的评价,也有来自外部的声音。作者引用外部声音表达的消极情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作者要承担的责任,避免了主观化。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角度看,人民日报就塑化剂事件的新闻报道,不仅仅宣传了官方的声音和思想,还接纳了不同人群的声音,有利于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判断。判断是对人或其行为的态度资源,包括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可。判断有积极的判断和消极的判断。语篇中主要涉及的评价对象是台湾政府和食品生产厂商。对台湾当局在应对塑化剂事件时的行为评价,作者通过这些词汇,如“全力追查,固定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召开记者会证实,紧急追查,立即紧急研商对策”等,报道了台湾当局对塑化剂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同时也反映台湾当局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行动迅速,处理问题全面而深入,对台湾当局的行为做出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反映了台当局良好的做事能力。这有利于维护政府的形象,有助于重新塑造公众对政府的信心。而对食品生产厂商,作者分别进行了积极和消极的评价,如“不良,黑心”,这属于社会认可范畴中诚实的评判,通过负面词汇表达了食品厂商的行为是不被社会尊重认可、应该受到谴责的。这种行为受到大家的痛恨和不啻,同时也表达了民众的心声,有助于联合民众,从反面的例子教育广大人民这种行为是可耻的,要共同抵制违法行为。随着对塑化剂事件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厂商被涉及到,他们在面对问题时,“主动通报”、“承认”、“主动回收”等词语是作者对厂商积极的正面评价,这种行为是受到社会认可的,作者对这些遇到问题,敢于面对、勇于承担责任的厂商给予了表扬。就连罪大恶极的赖俊杰在接受审判时,也“主动供出”、“相当配合”,这是对违法者在接受调查时的行为积极正面的判断,是受到社会认可的。

3.鉴赏。对整个塑化剂事件,作者做出了负面的评价,用了“风暴”“地雷”“30年最严重的食品惨毒事件”“影响非同小可”“震撼弹”等极其严厉的词语,突显了塑化剂事件的危害之大、影响之深。

(二)介入分析

根据Bakhtin的多语性和互文性思想,任何语篇都具有对话性。在“塑化剂新闻”语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介入方式来表达观点和立场。文章中运用了介入的两个次系统话语——收缩和话语扩展,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提高了话语的可信度,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话语收缩涉及到否认和宣称。例如:

(1)“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南市的终止日检查,10家超市及便利店无一过关,真是塑化剂风波掠全台!”(2011-06-01)

“无一”是一个否定词,是对10家超市及便利店检查结果不合格的全面否定。从话语表面看,这只是一种否定的表达,但记者却是对那些存在侥幸心理的人群的一种否定,同时也说明了塑化剂危害范围极广。不过,作者是借台湾媒体的声音客观地传递了这一事实。

(2)“塑化剂,本来应该离人们生活很远。可是,近日,在岛内却首次发现……而且,……塑化剂含量即超过容许值。”(2011-05-30)

作者用“可是”、“而且”、“首次发现”,是对人们脑海中已有的观点——塑化剂不会出现在食物中的否定和取代。这种话语策略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新的信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读者构建同盟关系。

(3)“一位台商被问及塑化剂风波时说:‘拜托不要再夸大塑化剂风波啦,那样会伤害到台湾的集体形象。’但是,事实就摆在那里,毕竟许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还需要一个交代说明的过程,台湾厂商有必要此时展开彻底自清。”(2011-06-06)

记者引用了台商的话,表达了商人们不希望继续扩大曝光塑化剂事件。人们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但是,记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勇敢地担起自己的职责,表示要揭露事实真相,给消费者一个交代,这是对台商观点的彻底否定和取代。该话语策略对潜在的读者进行了划分,从而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支持。

接下来,是宣称的一个例子:

(4)“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表示,……。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凌永健指出,……。”(2011-05-30)

作者在表达塑化剂事件的严重性时,借用了孙教授和凌教授的话,把教授的话变为作者的话直接表达出来,说明作者已经肯定并赞同他们的观点,而把他们的话构建为一种正确的无可否认的观点,使传递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

话语扩展包括引发和摘引。“引发是作者由于对某事物或观点不确信或故意避免一种绝对表达而产生的一种对话空间。 ”[4]例如,“到底谁是罪魁祸首? ”“但金果王卖出的原料遍及全台,那些还没被查到的夜市摊、冰果店、奶茶店呢?真能在5月31日出示报告、否则就不做生意了吗?”(2011-05-30)该话语策略是通过问句引发作者和潜在的读者之间的对话。Holy指出,任何一个语篇都是对话性的,都可以看成是问题与回答的模式[5]。反问句说明作者期待一种早已预知的答案,但是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引发的方式使潜在的读者说出答案。这是作者和读者的一种互动。

摘引是作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提供信息的来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语篇中,作者主要引用了“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卫生署蔡淑贞直言”,另据《联合晚报》报道:“一位年轻姑娘说”,据《联合报》报道:“检方人士指出”,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文茜在台湾媒体撰文指出,《联合晚报》社评指出等。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引用别人的话来表达作者不同的观点或者是不能确认的信息时,为自己留了后路,这其实是作者不愿承担更多话语责任的一种方式。

(三)级差分析

在对塑化剂的性质和危害程度强弱进行描述时,作者选用了大量的强势资源,如“比…还毒,最大,最塑,越滚越大,比‘统独’还重要”说明塑化剂波及范围之大、危害程度之深,足以引起民众的注意。在表达民众对塑化剂的痛恨时,作者用了“无以复加”这种属于强势资源的词语,表现了民众痛恨的程度。“成吨”表达受污染的饮料数量之多,“遍及”表达了塑化剂影响范围之广,两者均属于语势中的强势。由于语篇中关于聚焦的资源很少,所以暂不做讨论。

三、总结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作者使用消极的评价和各种形式的介入,团结所有潜在的读者,使读者意识到塑化剂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敌人,面对危机,共谋解决。“语言不仅可以反映社会,反映人们的思想,而且具有很强的建构能力,也可以反过来维持、影响、建构甚至改变社会和人们的思想。”[6]大陆媒体对塑化剂新闻报道,多是就塑化剂事件的最新情况及时客观的报道,没有对台湾做任何情绪性的抨击,也没有借此事件影响民间社会对台湾的反感,反而以宽厚积极配合的态度,帮助台湾处理危机。因此,新闻媒体也为两岸和解交流做贡献,为两岸和平发展“帮忙”。

[1]Hoey,M.Textual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Written Discourse Analysis[M].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01.

[2]Martin,J.R.and White,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35-37.

[3]廖昕.话语分析的新视角——积极话语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

[4]刘立华.评价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61.

[5]刘茵.报纸“醉驾”新闻的积极话语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13).

[6]朱永生,严世清.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2,84.

I045

A

1673-1999(2012)04-0116-02

周金娜(1987-),女,河南孟津人,硕士,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23)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钟庆伦(1955-),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2011-12-19

猜你喜欢

塑化剂语篇话语
食品接触用纸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风险管控
塑化剂污染的现状及防控措施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江浙沪儿童面临塑化剂暴露风险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