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询证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12-08-15许逢梅
许逢梅
循证护理是一门边缘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目前为护理学科中热门话题,正逐渐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中去[1]。我院2008年学习并使用循证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做一回报,意在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提高。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7年与2008年我院共收治孕产妇5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8例)和观察组(289例)。两组孕产妇的年龄、产次、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方面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无可比性。
方 法
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行以下循证心理护理:
1.组成循证护理组成立由护士长、责任护士和护士组成的循证护理小组,组员均从事妇科护理、妇幼保健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技能和具有一定语言技巧、心理沟通能力。
2.收集资料,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体格理化检查、临床观察、查阅原始健康档案、妇保手册等形式,洞察孕产妇的不良心理变化。主要的不良心理表现为:a.有些孕产妇没有生育经验,不知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过程,害怕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不测,影响自己及胎儿的生命[2]。如怀孕早期妊娠反应、怀孕中后期的胎儿胎动及临产时的腹痛,都感到无所适从,种种忧虑,甚至胡思乱想。b.一些农村孕产妇或几代单传家庭的早产妇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及及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不少产妇还担心生下女孩受到别人歧视、家人冷落进而影响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c.恐惧心理。分娩虽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必然会引起产妇的疼痛,尤其是初产妇由于对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的长短都不了解,稍有宫缩就呻吟不止甚哭闹,加之待产中其他产妇的呻吟声也使产妇增加对分娩的恐惧心理。环境的变换,待产产妇对产房的环境不适应和看到、听到其他产妇的呻吟叫喊都感到紧张,同时,由于消毒隔离的需要产房内不得家属进入,使产妇感到孤独无助[3]。d.依赖心理,不少产妇认为在现在如此发达的医疗水平下,生小孩是举手之劳,妇产科医生会有足够的办法,到时剖宫产最方便。所以,有些产妇即使胎位正常,胎心音良好的情况下,在第一产程到来时,也哭着、闹着要剖宫产。或者在第二产程时不积极配合医生使用腹压,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使剖宫产率增高,最终都有损母婴健康。
3.充分掌握孕产妇不良心理,寻求最佳证据,指导护理实践。根据孕产妇的不同心理状况,通过互联网进行文献收索,查找有据信息,对孕产妇的有关信息着对称比较,以找出最佳循证护理方法。对于没有生育经验的产妇,我们通过孕产妇保健学校进行宣教,让她们认识到生儿育女是完整女人一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起初因认知不足产生忧虑,完全可以理解,所以,我们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向她们灌输有关妊赈和分娩有关信息。最大限度的消除她们的信息误区。在与孕产妇交流的同时也积极与其家属沟通,向他们讲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批评重男轻女的思想,给产妇一个宽松愉悦的围产期。对进入产房的产妇我们允许1~2名家属陪同,同时医方也派出助产师全程陪同,与其交谈、对其鼓励,让其精神放松,示范增加腹压的动作。
结 果
表格见下一页
讨 论
循证护理是20世纪90年代受循证医学思想影响而产生的护理观念,已渗透到护理的各个领域,改变了过去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模式,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最佳护理[4]。循证护理在其基础上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为患者提供更科学、更真实、更可靠的最佳证据,从实际出发,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个性化、经济化护理服务[5]。从我们对本组孕产妇运用循证护理情况不难看出:产妇的情绪稳定百分比远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远低于WHO和CIMS推荐的适宜剖宫产率15%以下和江苏省爱婴医院复查评估细则中对剖宫产率上限的规定是:一级医院:<5%:二级医院:<20%;三级综合医院:<30%。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产妇产后生病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产程和下奶时间均缩短,奶水充足。表中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由其可见循证科研与护理实践有机结合为孕产妇住院分娩提供了极大的实惠,同时也提高了产科工作质量。这无疑是产科建设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1 王艳,成冀娟.循证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
2 邢立辉,史春香,刘根莉.循证护理在孕产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20-22.
3 宁玉萍,刘振玉,雷艳,等.全程陪伴分娩护理管理模式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3,18(12):928.
4 余咏,胡华,范珊红,等.循证护理一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3,24(4):305-306.
5 刘海棠.心理疗法与分娩镇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