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期刊的精品化建设
2012-08-15宋丽梅
宁 平,宋丽梅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闻出版产业也将加速转型升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发的《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实施新闻出版精品生产工程。创建精品期刊,是实现期刊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期刊精品化的过程,就是适应时代需要,不断满足读者精神需求,创建期刊品牌的过程。
一、找准期刊定位
期刊定位是期刊精品化的前提。期刊定位精准,特色鲜明,才能吸引读者,扩大市场,才能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创出精品。
《韩非子·扬权》曰:“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认为定位就是确立事物的位置和名分。市场营销学讲究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期刊作为特殊商品,它的定位也是基于市场的定位,是针对目标群体的定位,是内容风格和品味的定位。期刊定位必须要明晰、准确,它解决的是期刊的方向性问题。期刊社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和分析,努力寻找市场中的空白和盲点。例如《读者》杂志社所做的市场定位就很成功,针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读者群,分别推出《读者》(半月刊)、《读者》(乡村版)、《读者》(盲文版)、《读者》(维文版)和《读者欣赏》等系列杂志,还适时推出《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读者丛书》等,突出杂志的个性化供给,吸引了大批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扩大了期刊市场份额,增强了期刊的影响力。
只有做到市场定位准确,形成自己鲜明的特点和风格,突显期刊的个性,才会拥有自己特定的读者群,拥有稳固的市场份额,从而为创建精品期刊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
期刊的主要功能是探索、传承、积累人类先进文化和科技文明,作为重要传播载体的期刊担负着引领先进文化方向的责任。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形势下,期刊要勇于担当,做时代先锋,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精品期刊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首要标准。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并引导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精品期刊要做引领先进文化方向的使者,必须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密切关注社会生活的发展与主流,不为期刊市场的一时变化所左右,把握住期刊的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独创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世界已然成为“地球村”,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与交融,各种思潮此伏彼起,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精品期刊必须坚守科学的唯物观与历史观,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类先进的文化。可以说,先进文化是精品期刊的灵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精品期刊作为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必须占领人们思想的最高阵地,支持、扶助健康有益的先进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品位和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离开了先进文化这一历史前进的方向性要素,期刊也将随之失去方向,创造精品与品牌的问题也就无从谈起。
三、突出栏目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品位性
栏目设计得好就可以成为刊物的亮点,它是赢得读者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栏目既能让读者看后眼前一亮,难以忘记,又能让读者一看就能理解该栏目包括哪些方面的作品。期刊需要栏目的支撑,精品期刊更需要以特色栏目立足。新颖、独特、有品位的特色栏目构成了精品期刊的骨架,展示了精品期刊的气魄和亮点,是精品期刊用以吸引读者的强力磁石。别具一格的栏目可以强化期刊的个性,展示编辑的智慧,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
栏目要体现期刊的风格,符合期刊的宗旨。栏目的主要作用就是让读者一目了然,方便阅读。它可以使期刊眉目清楚、条理明晰,并揭示不同作品的内在联系。精品期刊在栏目的设计上要做到点面结合,既要稳定,又求创新。栏目安排结构要合理,栏目名称要简明、贴切、通俗、易懂。
创建精品期刊,在栏目设置上一定要经过反复调研,整合多方意见,最终确定方案。栏目策划要具备创新意识,学会逆向思维,多视角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敢于创新,才有可能使栏目新颖、独特。如《会计之友》期刊“封面专题”栏目,每期选取的都是在会计界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企业(公司)总会计师、CFO等财务负责人所撰写的文章,既突显了学术期刊的理论专业性,又兼顾对实务工作的指导性,在同类期刊中独树一帜,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读者的口碑。
追求栏目的新颖、独特,不能盲目地猎艳、猎奇,或者迎合某些低级趣味,而必须保持一定的品位。精品期刊的栏目要具有清新、健康、高格调的品质。对栏目特色要不断加以强化,使其逐渐演变成一种符号、一种印记,深深根植于期刊,让人过目不忘。
四、注重期刊的选题策划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转型的时代,需要关注的命题纷繁复杂。对同一选题,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期刊对选题必须精挑细选,不断进行优化。选题内容要对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及时客观地反映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要求,反映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有利于传播和积累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
选题策划是根据期刊定位对期刊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制作、包装的过程,也是优化组合与配置资源的重要环节。选题策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决定着期刊编辑工作的成败,决定着期刊能否进入精品的行列。
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应重点把握三条原则:(1)社会效益至上。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自觉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精品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尽可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2)服务读者。编辑出版的期刊是供读者阅读的,这是期刊作为媒体工具的基本职能。期刊选题策划应紧紧围绕读者的需要来进行,要认真做好读者调查,把握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读者服务是期刊的宗旨,选题策划工作应该在研究读者阅读兴趣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及精神生活等方面的需要。(3)具有可行性。期刊的选题策划工作要视期刊的主客观条件而进行,如作者供稿、编辑能力、印制发行等情况,否则就会造成工作的被动和人、财、物的浪费。同时,策划选题应该对未来情况的变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密切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读者兴趣的转移、同类期刊的相关情况等等,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在策划指标、完成时间等方面留有余地。
期刊的选题策划必须克服等待思想,不能作者投来什么稿件就刊登什么样的文章,这只能导致选题落后、选题分散、选题雷同,进而导致资源浪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期刊要出精品,就要积极、主动地捕捉选题,要早规划、早准备。在一流选题的基础上,才能打造出一流的期刊。
五、不断提升稿件质量和期刊时效
(一)坚持“看文不看人”
稿件质量是期刊的核心,是期刊创建精品的重要保证。稿件质量与创建精品期刊是相辅相成、休戚相关的。期刊登载的稿件质量上乘,吸引读者,才能使期刊扩大市场份额,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提高期刊的美誉度,逐步建立起期刊品牌,达到期刊精品化的目的。
高质量的稿件立意新颖、见解独特、论证充分、表达准确、逻辑性强。现在有一些期刊社对稿件的取舍往往是“看人不看文”,视文章作者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这是极端错误和不负责任的。因为“看人不看文”,既冷落了一批热心作者,也必然会将不少有特点、有新意的稿件拒之门外。创建精品期刊就要做到“看文不看人”,在质量标准面前人人平等,营造良好的用稿、发稿、办刊环境,让人们一门心思围着稿件质量转。
(二)增强期刊的时效性
期刊内容的时效性是决定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涉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稿件,若不能及时发表,就会变成“旧闻”,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学术期刊的实效性也十分重要。最新的科研成果、新颖的学术观点、重大的发现发明等,若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发表传播,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也将严重影响期刊的声誉和市场份额。
当一种期刊具备一定影响力之后,其收稿量就会逐渐增加。为使所收稿件能够尽快发表,保证载文的时效性,就要完善期刊社内部的运行机制,对所收到的稿件要做到及时评审和反馈。当然,保证稿件时效性也需考虑稿源数量和质量的实际,不能因为保证时效的需要而降低对稿件质量的要求。
六、循规守法,重视细节
期刊的编辑出版必须循规守法,这是期刊的生存发展所必需,也是期刊有效发挥传播功能所必需。我国近几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期刊编辑出版的法律法规和编排质量规范,如《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形式规范》《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及《期刊编排格式》《标点符号用法》《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量和单位》等,对提高期刊的质量,促进期刊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创建精品期刊,要求编辑人员有较高的编辑素养,熟悉各种规范、规定的要求,并一丝不苟地予以执行,哪怕是一个代码、一个符号,都不能轻易放过。细节决定成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在细节上下大力气,层层把关,人人重视,将差错率控制在最低限度。
总之,期刊的精品化建设对于期刊社来说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期刊社全体编创人员共同努力。在期刊编辑出版的每个环节都要精益求精,并不断开拓,有所创新。精品期刊的繁荣与发展也意味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表现。面对当前期刊同质化、利润微利化、市场白热化的严峻形势,期刊社要做好第二次创业的准备,努力改革创新,不断提升期刊的向心力、出版力和营销力,强化精品意识,创办精品期刊。
[1]柳斌杰.抓住战略机遇把握主题主线科学谋划精心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J].中国出版,2011(3).
[2]苗红环.期刊编辑精品意识之讨论[J].编辑之友,2011(S2).
[3]冯晓磊,陈玲.精品期刊与品牌建设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1)
[4]周华清.品牌: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J].北京社会科学,2011(4).
[5]陈唯真.浅析精品科技期刊的建设与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6).
[6]郭全中.《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解读[J].青年记者,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