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论视野下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
2012-08-15胡飞飞
胡飞飞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上海,200241)
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把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意义十分重大。
一、创新型研究生的涵义及其与研究生党建的关系
(一)创新型研究生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创新型研究生”是指拥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努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人才。其具体内涵包括:(1)可贵的创新意识: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力集中,富有开拓性;(2)卓越的创新能力:专业知识广博、水平高,自我学习与探索能力强;(3)完美的创新人格:想象力丰富、富有冒险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乐于团体合作。
(二)研究生党建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关系
1.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党建的最终目标。高校研究生教育旨在向党和国家的建设大业提供重要的人才资源,高校研究生党组织是党在高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理念。
一方面,培养创新型研究生促使高校党组织更新工作理念。部分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侧重扩大党员队伍,忽视提升党员素质;侧重学习政治理论,忽视培养党员的创新能力。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高校党建指明了工作方向,促使其积极更新工作理念;另一方面,创新型研究生向党组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人才规格。创新型研究生是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优秀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有效推动力。创新型研究生目标的提出,是对高校研究生党组织更高层次的目标定位。
2.研究生党建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党建的成败直接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影响创新人才社会效能的发挥。研究生党建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组织保障,符合时代进步与个体发展的需要。
第一,理论学习可为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党管人才”原则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创新型国家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遵循“党管人才”原则,以“党的先进性”为指导,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切实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二,组织建设为创新人才的系统工程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研究生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创新人才目标的实现。研究生党员专业知识精、思维活跃,乐于观察、衷于研究,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他们既是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二、创新人才培养视野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分析
(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视野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党员价值取向多元,党建工作缺乏针对性。研究生党员年龄状况、知识结构、家庭环境和人生阅历的差异性,增加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难度。研究生党员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而党建工作却更注重大而全的普遍实用性,忽视了个体针对性,增加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难度。
2.党组织生活缺乏实效性,背离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部分研究生党组织生活缺乏成效,过分注重学习政治理论和会议精神,忽视道德规范和创新品格教育;党组织生活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研究生党员创新意识薄弱,严重脱离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创新科研,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差。[1]
3.党组织建设“悬高阁”,创新人才缺乏成长土壤。部分研究生党支部管理一味照搬本科模式,党组织建设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党员创新激励机制,党员对组织的认同度低;忽视研究生的素质提升和队伍建设,党组织异化为“就业敲门砖”,党员管理出现“真空”状况。
(二)研究生党建工作中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分析
1.研究生党员价值取向多元,缺乏献身科研的精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高校研究生的入党动机多样化,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研究生不同程度地将入党作为就业资本。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研究生认为周围同学入党是出于个人前途的考虑。[2]部分研究生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风递交入党申请书,没有真正理解党员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由于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研究生党员更注重在社会实践中锻炼社会生存能力,科研创新意识相对缺乏。
2.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体现不出创新人格
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党组织在党员再教育和塑造先锋模范方面趋于弱化,党组织角色定位较为模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严重阻碍党组织培养政治坚定、科研过硬的创新人才。学习的离散性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研究生党组织只重视入党前教育,忽视入党后教育,导致党员间学习与合作意识薄弱。部分优秀的研究生党员过分关注自我发展,缺乏良好的榜样意识,难以发挥创新人才的模范作用。而研究生培养方法单一、课堂知识陈旧,缺乏动手实践的多元化平台,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致使研究生党员普遍缺乏冒险精神和创新人格。
3.研究生党的组织建设薄弱,不能营造创新环境
党组织活动多以理论学习与座谈会为主,缺乏实效性和创新意识,平台单一、内容守旧,降低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生活边缘化,民主讨论会流于形式,研究生党员过分关注自身需求,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分析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少,观点交流和思想交锋弱化,阻碍创新人格的形成。缺乏优秀导师和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学生党员、辅导员和导师间的有效合力不足,造成党组织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的角色缺位与功能缺陷。
4.考评激励制度不健全,形成不了创新动力
界定创新人才需要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指向标,党员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为其提供了精确化考核指标和评价机制。研究生党员的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尤其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处于“真空”状态,尚未科学量化,研究生创新人才的考核效果不明显。党组织缺乏健全的激励制度,缺少侧重创新创造的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机制,而研究生党组织生活单一,忽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网络交流,弱化培养党员的创新能力,导致研究生缺乏创新动力。
三、进一步发挥党建在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的几点思考
(一)创建研究生学习型党支部,营造创新人才培养氛围
创建研究生学习型党支部,培养优秀的创新型研究生,要将政治理想和信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过程,推动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切实抓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契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弘扬学习型党组织理念;结合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需求特点,遵循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规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根据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和客观环境,充分尊重研究生的个性化取向,积极开展培养创新人才工作。
(二)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首先,强化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教育。切实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方针,深化自主学习和创新理念,促使创新意识的内化;积极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课程,借助优秀榜样的宣讲和学习,引导研究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自觉的学习观念,是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的思想基础。其次,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党支部以创新成才为目标,主动开展形式各异、内容多样的组织活动,利用多元化的社会实践平台,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化解矛盾方式、克服实践困难,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再次,着力创新人格塑造。党支部大力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民主生活会,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政治素养;树立先锋党员的典型,实现良好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深化;倡导团队合作,创新科研课题,弘扬创造精神,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
(三)加强研究生党员党性锻炼,着力塑造创新人格
党员主动接受所属党支部和群众的监督,以“汇报—批评—改进”的形式,总结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的实践活动。预备党员述职侧重考察期内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自我反思,以优秀的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接受群众的批判指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正式党员述职包括党代表、挂职党员、党支部干部以及普通党员等述职,除总结本学期基本情况外,分别重点汇报党代表工作、挂职工作、支部建设工作和参与支部活动等。常规化学期党员述职工作,将其作为党员考核测评的重要指标,加强党员的监督与再教育,引导研究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研究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创新能力和工作实效。
(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党员实践能力
一是民主生活常规化。定期举行研究生各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实现各学科间的互相学习和互通有无,拓宽研究生党员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思维活跃、博眼界、精创造的研究生创新人才。二是增强网络互动。充分利用微博、QQ、MSN等新媒体资源,着力建设创新人才思想交流和自我教育的网络平台,重视培养网络舆论领袖,及时了解研究生党员的个性化需求,转化消极、片面的思想,加强党员间的沟通交流。三是编撰支部党建刊物。要重视交流共勉平台的建设,总结研究生党员在理论学习和培训、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内部刊物的形式传播理论知识和心得体会;树立优秀创新人才典型,报道先进事迹,实现研究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培育创新人才发展的舆论和理论阵地。
(五)强化研究生党员管理,提供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保障
创新研究生党员管理模式,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导师制”是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共同开展学术研究、锻炼创新能力。它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党员管理的作用意义重大。研究生党建工作积极引入导师制,邀请导师参与研究生党组织活动、研究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使研究生更了解导师、导师更贴近学生,能提高研究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鼓励研究生更好地将专业学习和党员学习结合起来,避免出现脱节现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优化。
[1] 刘俊丽.以党建创新带动科研创新——对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4):41-42.
[2] 罗会德,王滨.研究生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以上海部分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1):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