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012-08-15朱智宇
朱智宇
(长沙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3)
论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朱智宇
(长沙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3)
重点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这一最具活力、代表性的大学生组织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具体案例,研究讨论了如何正确引导此类群体开展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为其他高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分享.
学生社团;高校网络文化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大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1].当前,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日益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和应用,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文化,是以高校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为建设主体,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并以网络为承载和空间,进行各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虚拟性等技术特性,所以有别于其他亚文化现象,高校网络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会开放性和复杂的价值多元性.而此种特征一方面让大量的进步、健康的文化形态渗透到校园网络文化中,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不少反动、迷信、不健康的文化形态也侵蚀着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形成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教育管理者与在校大学生主体的地位被同时突出,所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这一主体的正确引导,同时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参与途径和环境,对构建一个健康积极、繁荣和谐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就尤显重要.而作为最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群体特性,同时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起到关键引领作用的学生社团组织,其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所发挥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言而喻.
1 学生社团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1 学生社团是推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学生社团是一支不容忽视的中坚力量.《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高校校园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为学生社团组织引领在校大学生开展、参与各种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完善”的校园文化主题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工具和平台.据问卷调查表明,60%左右的学生社团会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网站、论坛、QQ群等形式来长期开展社团工作,而80%左右的社团曾利用各类网络应用形式宣传、报道社团活动.而正是以上网上活动的进行,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如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必将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起到重要而积极的推动作用.
1.2 学生社团的多样性和群众性丰富了高校网络文化内容
学生社团在社团类型、活动主题、覆盖范围等方面具备多样性和群众性特征.据调查显示,一般高校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社团,6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有的高校甚至达到87%.以某具体高校为例,按类型可将学生社团分为理论学习型、文化艺术型、学术科技型、实践服务型、体育健身型,这些不同形式的社团在开展各自活动时往往面向全校同学,因此有着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可以说,学生社团的多样性和群众性已经涵盖了许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诸多方面.而针对社团活动内容的在网络上的报道、宣传,以及直接利用网络长期开展社团工作,这些多样性的网络交互行为也直接丰富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
1.3 学生社团主题活动的特定和深入丰富了高校网络文化主题和内涵
当前,互联网络上不乏以“特定主题、兴趣需求”为内聚机制所形成的SNS社区,如比较成功的有开心网、校内网、58同城等大型网络交互社区.深入研究此类社区造成的网络文化现象,其之所以火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牢牢把握住了特定网络参与主体对同一兴趣或者需求的关注,并针对参与主体的特定需求和兴趣提供各类网络应用服务,如网络社区交友、WEB2.0信息服务、虚拟现实模拟游戏等,进而在“人—网—人”互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网络文化现象[2].而学生社团的组建往往也是源于同类型的兴趣爱好或者需求,其组织活动的进行多以主题活动形式为主,社团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完全可以借助此类门槛较低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模式,构建起相关的主题网站、QQ群、论坛、社区等,在此种机制之下,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在活动过程中同一社团内成员间、同类社团成员间以及社团与外部实体间就同类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悟到的感受进行深入的探讨,另一方面通过此种“人—网、人—网—人”的交互活动,高校网络文化中的各类主题和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与丰富.
1.4 学生社团固有的组织原则性有利于高校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在无组织情况下,由于网络虚拟性、匿名性、多元性等因素的影响,网络参与的个体行为是难以得到有效约束的.大量低级、庸俗、暴力甚至反动的内容被此类个体所发布、浏览、转载,其负面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而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这一体制保障下,各社团必须自觉接受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的领导,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以保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前提;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由此可见,学生社团在其宗旨理念、活动范围、活动方式都必须遵循合理、合规、合法的原则,而此种约束机制有利于为社团成员正确的参与网络活动,进而也为高校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机制.
2 指导学生社团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思路
2.1 加强监管,规范学生社团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保障高校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高校网络文化的发展有赖于各方主体的参与,而为了确保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繁荣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就必须在源头上规范主体的行为[3].目前高校学生社团虽然在其体制上受学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监管指导,但也普遍存在“组织松散、制度欠缺、活动无序”等现象,加之网络环境中的主体拥有更多的“自由性”,其行为就更难以控制,这也容易对网络文化本身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所以,高校作为社团和网络的管理方就应重视此类问题,加强学生社团参与网络活动的监管工作,同时指导社团正确、合理、有效的通过网络开展相关工作和活动,规范学生社团参与网络活动的行为,进而保障高校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2.2 合理规划,拓展学生社团网络活动平台,为孕育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提供有利环境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参与网络活动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应用形式复杂多样,如:网站、论坛、SNS、QQ群等,但应用的繁杂也增加了网络文化本身管理的难度.内容的浮躁、方向的偏差、组织架构的混乱、信息安全责任的缺失都给高校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所以,作为高校管理方,特别是学校网络职能管理部门应重视此类现象,就应合理规划,着力为社团活动提供一个统一规范、功能齐全、制度完善的活动空间.随着计算机网络应用在高校的普及和深入,高校管理方完全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优势资源、技术手段以及管理经验将各类网络应用进行有效集成并通过栏目、版块的合理设置,相关制度规范的保障,为各类学生社团参与网络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如此,则既为各类学生社团拓展了活动空间,同时也能有效保障由于社团成员参与网上活动而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在一个可控、可梳、可导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2.3 以点带面,打造精英团队,积极引领学生社团共同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调查数据表明,现我国各大高校学生社团中不乏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社团组织,其成效比较突出有如:上海交通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三峡职业电力学院等,此类社团组织在高校管理方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参与校园网络管理、组织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讲座、开展网络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强化了自己在校内各学生社团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同时凭借其自身的技术资源优势以及较为丰富的组织管理经验,在引导校内其他学生社团利用网络开展相关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和牵头作用.
3 学生社团组织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介绍
长沙大学作为湖南省一所本科高等院校,自校园网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就非常重视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社团组织的积极作用.2008年,经校内相关部门批准,由学校团委批准设立了“网络志愿者协会”这一学生社团组织,社团通过招募校内业余计算机网络爱好者,本着“面向校内师生用户宣传普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引导校内师生健康上网”为宗旨,通过开展组织各类网上网下活动,积极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就相关情况做如下介绍:
3.1 学校重视支持创新社团参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组织形式
在成立初期,协会并得到学校校园网络归口管理部门——网络信息中心大力支持.在协会组建阶段,网络信息中心便专门委派相关老师指导其筹备工作(如组织架构、制度建设、技术培训等),同时中心下设的勤工助学岗——学生网管工作室,也抽调了部分骨干力量承当了协会中的一些管理职位.通过以上措施,该协会不但保有了学生社团的自主性强、灵活性高的优势外,同时较之其他学生社团在行为规范性、组织完善度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另外,协会成立以来,校内宣传部、学生处、团委也为该协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协会在短短3年的时间内,现已成为校内影响最广、规范最大、实力最强的精品社团,是我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3.2 组织开拓网上活动空间,为健康和谐校园网络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协会于09年,在网络信息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了校内最大的网上虚拟活动社区——校园网络文化交流平台的建设,平台集“文明校园、思政教育、情感交流、社团文化、娱乐休闲、技术研讨”等多项服务功能为一体,为我校师生开拓了一个良好的网络活动空间,同时由于监管得力、技术合理、组织得当、责任落实,为孕育健康积极、繁荣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提供了有利环境.
3.3 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引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网络文化建设
在学校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各教学系部以及校内外其他学生社团的支持下,协会通过牵头组织各类网上网下主题活动,为普及校内网络信息技术知识,营造校园网络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协会成立3年多以来,组织各类网络文化主题活动10余次.其中还成功打造了一批精品主题活动,如:“长沙大学校园网络文化节”、“网络服务主题活动周”、“校园原创作品网上评比”、“校园网技术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组织,为我校师生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的提升,弘扬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9年,在湖南省教育信息化考核评比中,我校被评为年度信息化考核工作“优秀单位”,其中关于我校“网络志愿者协会”的相关情况介绍被作为亮点、特色材料上报参评.
4 结束语
伴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社团与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作为高校教育管理方,应充分重视学生社团力量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通过组织、制度、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思考,将此类群体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在一种良性互动过程中营造出健康积极、繁荣和谐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1]肖斌.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J].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2):36 -38.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79171593d2348.html,2010-07-15.
[3]敬菊华,张珂.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4):134-137.
G40-055
A
1008-4681(2012)02-0133-03
2011-12-05
2010年长沙大学党建课题(批准号:60800-91040).
朱智宇(1979-),男,湖南长沙人,长沙大学网络信息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作者本人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