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 重点突破 整体提升推动电工行业标准化更加有效地服务科学发展
2012-08-15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文/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
2011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回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创新,奋力推进,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
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
2011年电工行业继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机制创新,在跨技术领域协调合作、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加强与地方的标准化合作、建立企业基金支持标准化的新模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加强与电力、汽车等行业的协调配合共同助推产业发展。在特高压交流输电、智能电网和电工储能设备技术等领域与中电联开展合作,并联合承担IEC/TC117太阳能光热发电厂国内技术归口。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电联、汽研中心合作申报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863科研项目,并在共同参与的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组框架下分担充电接口、充电线缆、保护装置、充电装置安全等国际标准协调工作。二是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着力加强科研、示范工程对新兴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支撑。结合西电集团、上科院等行业优势力量开展的智能电网输配电关键设备研制及工程应用示范项目,组织开展智能化开关、变压器等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标准研制。以哈汽与大唐合作的50MW太阳能光热发电战略合作项目为依托,组织申报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技术标准研制科研项目。组织大化所、大连融科、北京电工所联合争取液流储能电池863科研项目。三是以企业为纽带,加强与地方技术监督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地方标准化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为地方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服务,筹备成立中国电器工业软启动联盟,积极探索联盟标准化工作。四是充分发挥企业对标准化工作投入的积极性,探索用企业基金会支持标准化工作的新模式,颁布了首届“电工标准-正泰创新奖”,奖励授予29项标准科研、国际标准突破和标准研制项目,得到有关上级领导部门和行业的积极肯定。
强化电工行业标准化管理工作
根据上级领导部门要求,电工行业进一步强化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抓好标准化立项导向,稳步开展机构建设,着力加强对标准计划立项的协调,力争提升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一是配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化立项重点,加强电工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导。配合《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机械工业“十二五”标准化规划》中相关要求,提出了《电工行业“十二五”标准化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电工行业标准化立项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二是稳步开展电工行业标委会建设。2011年电工行业新成立大型发电机、变频调速设备、螺杆膨胀机等3个全国性标委会,批复筹建全国太阳能光热发电厂对口机构及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委会,进一步拓展了电工行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作空间。三是依据国家标准化工作要求,强化电工行业标委会管理。上报了16个标委会的换届和委员调整工作,促使电工行业标准化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依据电工行业有关专业领域技术趋势和国际标准化领域工作动态,适时上报了5个标委会的业务范围调整建议。四是提升立项质量,加强电工行业标准计划协调。2011年电工行业上报国家标准计划179项,已批复137项,上报能源行业标准计划30项,已批复24项。依据国家标准委的要求,组织行业有关专业技术标委会开展标准计划协调,合理构建电工行业内外兼容、协调一致的标准体系。
截止2011年底,电工行业现行国家标准总数1638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79项,推荐性标准1332项,国标指导性技术文件27项,相关联采标率达90%以上。电工行业承担全国性标委会46个和分标委35个、能源行业标委会5个,机械行业标委会2个,对口71个IEC及ISO/TC/SC。
巩固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
对于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2011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10月在IEC第75届大会上顺利通过我国“入常”决议。为配合我国IEC入常,整体提升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工作水平,电工行业重点开展了编制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实施措施工作,并在保持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的中高层岗位、稳步推进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配套工作。一是完成我国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实施措施编制工作。在总结“十一五”电工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电工行业“十二五”及更长远时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并启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培育和制修订任务。二是成功保持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的中高层岗位优势并争取国际标准化荣誉。许昌开普检测院的李亚萍博士获全票成功连任IEC/TC95主席,并获得IEC托马斯·爱迪生大奖提名,保证了我国继电保护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优势岗位,为下一步国际突破打下基础。水轮机标委会国际专家黄源芳常年积极参与IEC/TC4国际标准制修订,荣获2011年度IEC 1906大奖,体现了各国对我国专家参与水轮机国际标准化工作水平的认可。三是积极推进汽轮机国际标准重启工作,参与IEC/TC5国际专家组编制汽轮机国际标准修订路线及方案,派出专家实质性参与汽轮机国际标准制修订。四是稳步推进电工行业各专业领域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和培育工作。基本完成电气安全、工业电热设备、输配电电力电子等4项“十一五”时期立项的国际标准项目研制。向IEC提交环境设计、架空导线、铅酸蓄电池等3项新的国际标准提案并积极争取立项。启动复合绝缘子、高压熔断器、电工结构、绝缘系统、液流电池等专业领域国际标准提案研制工作,并积极通过国际标准化工作项目、质检行业公益科研、国家“十二五”国际标准培育和研制项目等多渠道争取项目支持。
推进电工重大装备领域标准化工作
根据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要求,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紧密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以重大技术装备标准化为重点,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主线,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质检行业公益科研专项等国家科研项目的实施,开展了系列重大装备技术标准研制。一是以哈电机、东方电机等企业为主体,以大型发电机、水轮机标委会为依托,配合乌东德、白鹤滩水电工程规划建设,继续开展1000MW大容量高水头水电机组标准研究。二是依据核电标准体系,完善核电电工设备标准,以大型发电机标委会为依托,组织开展核电站用核主泵电机能源行业标准制定,组织汽轮机标委会开展核电汽轮机标准研制。三是继电保护标委会、高压开关标委会、变压器标委会等积极申报并开展特高压交流输电设备标准制定,填补我国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体系空缺。四是依托哈尔滨、东方、上海三大电机厂,完成了27kV高压电机绝缘系统评定行业标准制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大型高压发电机安全标准体系。
积极推进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工作
2011年,电工行业紧密围绕国家能源政策,一方面系统推进已承担的新能源领域标准化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电工储能设备、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等新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一是依托已有的能源行业标准化平台系统推进新能源领域标准研制及实施。以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国家智能电网标准化推进组、国家光伏发电标准化总体推进组和国家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标准化总体组为平台,发挥大型发电机、高压开关、变压器、电力电子、继电保护、电线电缆、低压电器、环境试验、绝缘材料等专业技术标委会和相关检测机构作用,开展各领域系列标准研制,通过行业、标准、检测、科研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进一步提升标准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积极开拓电工储能设备、太阳光热发电设备等新技术领域标准化工作。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开展储能与动力电池标准化体系研究,依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应用前景着手完善储能标准化体系并筹建液流电池标委会。跟踪IEC/TC117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配合国内工程需求争取太阳光热发电设备标准化科研项目。三是配合电工行业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科研项目对低热值和余热余能标准化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组织开展内燃燃气发电设备、生物质能发电设备、螺杆膨胀设备和余热锅炉设备等标准化工作。
开拓节能环保领域标准化工作
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电工行业组织建立了电工行业低碳技术平台,积极探索产品能耗限额及电气系统能效标准化,系统推进产品专业领域环保标准化,并密切跟踪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标准研制。一是配合国家实施“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组织成立中国电器工业低碳技术联盟,汇集各专业技术领域优势企业力量着力打造电工行业前沿低碳技术及标准化示范平台。二是积极探索产品能耗限额及电气系统能效标准研制。完成了电工装备制造业首个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制定,为下一步建立电工设备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体系打下技术基础。旋转电机标委会积极研制典型负载机组能效、使用现场电机系统评价、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系统能效标准,并为国家节能认证、国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提供技术支持。三是系统推进产品专业领域环保标准研制与协调。以环境设计标委会与电线电缆标委会、变压器标委会合作的模式组织优势企业开展产品专业技术领域环境设计标准研制;积极与国家发改委、能效标准制修订机构和用户单位协调开展变压器、电机能效标准制修订,促进电工行业有关专业领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满足用户市场需求。四是密切跟踪电工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电工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化方法国际标准研制进展,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电工产品及项目温室气体排放测量及评估工作做好技术储备。
2012年电工行业标准化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当前,是电工行业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支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也是电工行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时期。2012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是我国建设质量强国标准必须先行。《质量发展纲要》中提出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标准作为现代质量基础设施的三大支柱之一,质量强,标准必须强,建设质量强国,标准必须先行。二是工业转型升级需要标准支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中提出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要求在产业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和技术标准方面取得突破。标准作为面向广大社会的技术规范载体,必将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三是《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需要贯彻落实。该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其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电工行业需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党的“十八大”要召开,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今后一个时期电工行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当前的新形势要求,今年行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和机械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基本要求,加强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系统管理,提升标准化工作的质量效益;重点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展,推进电工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继续探索创新电工行业标准化服务支撑系统,促进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整体提升,更加有效地服务电工行业科学发展。
2012年电工行业标准化工作重点
做好电工行业2012年标准化工作,对于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十二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电工行业实际情况,电工行业2012年标准化工作重点是:
(一)加强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不断完善标准体系
认真落实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有关“完善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机制”的工作精神,加强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管理。标准立项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适时开展项目预研。标准制修订应严格按照标准制修订程序开展,充分征集企业、科研机构等多元化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制修订。探索开展标准实施反馈和效益评价,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试行在标委会内部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标准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管理,为电工行业发展发挥技术基础的作用。
(二)改进和加强技术委员会管理,做到持续优化技术委员会
按照国标委和中机联的统一部署,加强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配合上级部门,研究探索技术委员会的考核评价机制,在部分标委会范围内开展考核评价试点。根据电工行业发展需求,将标委会业务工作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展,积极探索各产业领域的切入点,落实《电工行业“十二五”标准化指导意见》中的重点标准项目。做好有关标委会组建和换届工作,广泛吸收电工行业各方专家和代表参与,提高标委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倡导相关技术领域的标委会之间互派联络员,持续优化技术委员会的人员结构。
(三)完善标准与科技紧密结合机制,促进标准化科技支撑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结合电工行业的发展,以核心装备、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鼓励行业建立标准化与科技专项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机制。以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支撑计划为载体,发挥技术标准战略,做好《百万千瓦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技术规范研究》等项目结题工作,推进《低热值余热余能和废气利用发电设备标准研究》等项目的启动开展工作。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积极申报有关“标准与科技结合”的科研项目,争取科技项目对重要技术标准研制的支持。
(四)发挥标准支撑作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建设
发挥标准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围绕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结合电工行业发展,加强大型清洁高效发电、特高压输电等技术领域相关标准制修订,如加强准东煤、贫煤燃烧特性,±1100kV直流系统设备成套等标准的补充完善。配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落实国家标准委等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进程”的工作部署,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建设。依托能源标准化工作平台,跟踪国内和国际风能、太阳能、氢能产业的发展,加强风力发电机组环境适应性、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热利用、氢技术等领域技术标准的研究。着手建立能源行业电工储能设备标委会、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委会,逐步建立新能源标准化组织机构。
(五)加快电工产品节能、环保、低碳标准制修订速度
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推进节能、环保、低碳标准研制,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推动电工装备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发展高效节能锅炉、高效节能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装备标准的研制,加强电工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制修订。依托环保产业和技术发展,加大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标准制修订力度,做好铅酸蓄电池、电动工具等环境设计标准研制,完善电工产品环境设计标准体系。依托中国电器工业低碳技术联盟,围绕发展循环经济,开展高压开关、中小型电机、变压器等电工产品温室气体排放评估联盟标准的研制,加快低碳标准的研制速度。
(六)加强智能电工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的研制
围绕智能电工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紧跟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化动态,加强智能电工装备关键核心标准的研制。加强智能变电站设备、大规模储能设备、柔性输电、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配电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标准研制,进一步推进智能电工装备标准化工作,完成智能电工装备标准体系,做好《智能电工设备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结题工作,推进《智能化输配电设备关键技术标准项目研究》工作,支撑智能电网设备标准研制。及时跟踪国际智能电网标准化发展动态,重点研究国际、区域及先进国家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化路线图,为我国智能电工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七)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工设备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依托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加快研究电动汽车安全、充电换电设施、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研制。以中德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为平台,继续开展充电接口、充电电缆、保护装置、充电装置安全等国际标准协调工作,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充电设施电气安全等标准领域的工作。紧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相关电工设备领域的标准化与科研工作,探索电动汽车安全、混合动力汽车耗能综合评价方法等相关标准的研制。
(八)推进相关试点产业联盟标准和协会标准的制定
依托行业发展,在低碳技术、软起动等领域试点制定联盟标准,促进联盟产业技术发展,提升技术联盟标准引领作用。继续探索开展协会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联盟标准和协会标准适时上升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的机制。鼓励创新型电工企业加入产业技术联盟,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科研机构、高校、用户等积极参与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电工产业技术创新型联盟。
(九)进一步加强电工行业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建设
充分发挥电器协会作为IEC/SMB国内标准支撑单位的作用,加强IEC/SMB国际标准化技术支撑,加大力度研究国际标准化战略实施方案及相关政策、规则变化。重点参与SMB/ahG35系统标准化研究工作,跟踪研究电气系统能效、智能电网等标准化工作进展。统筹国内国际标准化工作,做好汽轮机、电工储能设备、电线电缆、工业电热装置、电气电子产品环保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培育和研制工作。争取承担更多IEC/TC/SC中高层岗位工作,利用IEC/TC/SC可设立副主席的新的机制,适时提出争取水轮机、防爆电气设备等TC副主席的筹备工作方案。
(摘自2012年中国电器工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暨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二届三次会议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