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所出商周铜器铭文辑、解

2012-08-15俞绍宏

大连大学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现藏喀左释文

俞绍宏

(大连大学 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辽宁所出商周铜器铭文辑、解

俞绍宏

(大连大学 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出土了近四十件商周有铭青铜器,它们不仅是辽宁地区青铜文明的物证,其铭文更是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这些铭文进行辑、解,既是语言文字学及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又可以为揭示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辽宁;铭文;辑解

迄今为止,在辽宁地区出土并已经发表的商周青铜器铭文近四十揭,其中多数见录于参考文献[1] (本文简称"《集成》")、[2](本文简称"《释文》"),少数简录于参考文献[3]、[4].现逐一为它们作出释文,并简单加以疏解.其中第1~34揭铭文释文主要依据参考文献[2]、[5](本文简称"《引得》"),第35~37揭铭文主要依据参考文献[3],第38揭铭文依据参考文献[4].注明每一揭铭文所在文献的序号、页码(出自参考文献[1]的,注明其在参考文献[2]中的页码).释文中假借字或直接破读,或括注本字;"□"表示阙文,加"<>"者为补文

《集成》885,《释文》第一册(580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山湾子窖藏, 6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青铜器铭文中,辞例"某某作宝彝"的惯例是"某某"为作器者.本铭文中"何"为族徽文字.据学者统计,出现族徽文字"何"的商周青铜器另有18件[6]386."何"与""之间字形或以为一字,隶定为"",仅见于此器,《引得》隶定左上从"考". "何"为何氏家族的"",系作器者."何"与""之间也有可能是两个字,释作"姥禾",则铭文读为:"何姥禾作宝彝.""何姥禾"即名为"禾"的何氏家族之姥,为作器者.""又见于格伯簋(4262-4265),还见于战国时的睘□键(10460,作"").此处或可读为"宴",则铭文可解为何氏家族的""或老母"禾"为举行宴飨而铸造了这件甗.

《集成》1651,《释文》第二册(91页),时代为殷,1973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窖藏,3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集成》著录同铭鼎文三揭,分别为1650、1651、1653.其中1650号时代为西周早期;1652号为殷代,现藏台湾"中央博物院";1653号为西周早期或中期,现藏日本东京汤岛孔庙斯文会.

铭文中的"冉"旧有多释,未定[6]99-101.本文暂以"冉"代之."冉"为氏族铭文."冉"族是青铜器中出现最早的一个氏族[7]72,至少在二里岗上层末期已经出现,下限到西周中期[6]112.带有族名"冉"的殷周青铜器在陕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辽宁均有出土[6]101-111、[8]182.据研究,甲骨文中曾记有用冉人为牺牲的例子,可以推知冉人曾一度与商为敌,后因被征服而臣服于商[8]182.冉父辛鼎是冉族某人替日名为辛的父亲作的一件祭器.

3.叔尹作旅方鼎

《集成》1925,《释文》第二册(130页),西周早,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山湾子村窖藏, 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叔尹作旅方鼎铭文释文:叔尹作旅.

此系叔尹所作、用于行旅之鼎.

《集成》2702,《释文》第二册(320页),西周早期,1973发现于年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窖藏,有字27,其中腹壁23(合文1),腹内底4,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殷周青铜器铭文中"亚"字多见.关于"亚"字的含义,旧有多说[9]69-70.单独的"亚"为族氏名号;与其他族氏文字连缀的"亚"表示该家族的职官等身份,本身并非族氏名号[6]46.李学勤以为金文中的"亚某"大多为氏[10]241、253-257.张懋镕以为"亚"为准族徽文字[11].

雒有仓以为:"亚"为准族徽文字,"可以肯定不代表具体的氏族"."准族徽是指常见与其他族名广泛连缀而甚少单独出现,用以表示官名或社会身份地位的文字.准族徽在附加于其他族名前后的情况下,它不是族名,不代表某一具体的族氏,是社会身份地位的象征,其性质属于非族徽文字;当准族徽单独出现时,有些可能与族名有关,所指应为担任这一官职的某贵族之家族,其性质类似于族徽文字.从这两方面来看,准族徽的性质介于非族徽文字与族徽文字之间,故称为"准族徽".准族徽来源于官名,是官职或身份地位的表示,在表现形式上多见与其他族氏名连缀出现而很少单独铸于铜器."[8]159

《集成》2915,《释文》第三册(1页),西周早期,1955年出土于辽宁凌源县马厂沟小转山子,1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6.尹簋

《集成》3029,《释文》第三册(18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窖藏,1字,现藏喀左县博物馆.

尹簋铭文释文:尹.

"尹"为族徽文字.

《集成》3144,《释文》第三册(33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县左山湾子窖藏,3字,现藏喀左县博物馆.

8.父丁□簋

《集成》3176,《释文》第三册(37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县左山湾子窖藏,3字,现藏辽宁朝阳博物馆.

父丁□簋铭文释文: 父丁□.

《集成》3190,《释文》第三册(39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窖藏,3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10.鱼父癸簋

《集成》3216,《释文》第三册(42页),西周早期,发现于辽宁凌源海岛营子村,3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鱼父癸簋铭文释文:鱼父癸

"鱼"为族徽文字.该器是"鱼"族某人为祭祀其父(父癸)而铸造之器.

11.亚□□簋

《集成》3245,《释文》第三册(46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村窖藏,3字,现藏喀左县博物馆.

亚□□簋铭文释文:亚□□.

"亚□□"为族徽文字.

《集成》3299,《释文》第三册(53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窖藏,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亚麑"为族徽文字.

13.作宝彞簋

《集成》3406,《释文》第三册(71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县左山湾子,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14.作宝彞簋

《集成》3409,《释文》第三册(72页),西周早期,1973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二号窖藏,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铜器铭文中"彝"或为铜器泛称,或为专指一种名为"彝"的铜器.此处为泛称.

《集成》3526,《释文》第三册(95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6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据刘钊研究,"蟺"见于甲骨文(《合集》26898、《屯南》880+1010"蟺土人"),金文中还有蟺姜鼎、憻季遽父尊,利簋有檀公,这些"蟺"、"憻"、"檀"与甲骨文的"蟺土人"很可能都是指一个部族[12].

《集成》3667,《释文》第三册(131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村, 8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此为倗丐为祭祀他的母亲铸造的一件器具.

《集成》3824,《释文》第三册(166页),西周早期,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1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北京市房山县琉璃阁墓葬出土圉簋,西周早期,器铭14字,与此簋同,盖有铭文"伯鱼作宝尊彝"6字,现藏首都博物馆.可见此簋铸造者为伯鱼族之名"圉"者.伯鱼族尚见于《集成》2168号伯鱼鼎.

18.小臣宅簋

《集成》4201,《释文》第三册(331页),西周早期,1955年旅顺博物馆由废铜中拣出,51字,又重文1,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小臣宅簋铭文释文:唯五月壬辰,同公在丰,令宅使伯懋父.伯赐小臣宅画盾戈九,赐金车马两.扬公伯休,用作乙公尊彝,子子孙<孙>永宝其万年,用飨王出入.

雒有仓以为,"小臣"为官名,甲骨文中有族徽文字"臣",臣族之"臣"很可能是由官名转化来的[8]183.李学勤指出,"飨王出入"是王所派出入朝廷的使人,而非王本人[13]32-34.铭文记录的是一名为"宅"的小臣奉同公之名出使伯懋父,得到伯懋父的赏赐,为表达对同公与伯懋父的恩惠,制作此簋,来祭祀乙公(应当是宅的先人),祈望先人庇佑自家能世代替王当差,出使侯国.

19.舟父甲卣

《集成》4907,《释文》四册(35页),西周早,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窖藏,3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舟父甲卣铭文释文:舟父甲.

"舟"为族徽文字.

《集成》5069,《释文》四册(64页),殷, 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窖藏,4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集成》5213,《释文》四册(94页),西周早期,1955年原热河省凌源县(现属于辽宁省)海岛营子出土,7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22.史戍作父壬卣

《集成》5288,《释文》四册(114页),西周早期,1955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马厂沟窖藏,器盖同铭,7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史戍作父壬卣铭文释文:史戍作父壬尊彝.

此卣为史戍祭奠他的父亲壬而作.

23.鱼尊

《集成》5589,《释文》四册(196页),殷代,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村窖藏, 2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鱼尊铭文释文:鱼乙.

"鱼"为族徽文字.

24.史方罍

《集成》9740,《释文》五册(487页),西周早期,1974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山湾子村窖藏,1字,现藏朝阳地区博物馆.

史方罍铭文释文:史.

"史"为族徽文字.

25.屰罍

《集成》9771,《释文》五册(492页),殷,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小波汰沟,2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屰罍铭文释文:登屰.

"登屰"含义不明,或为作器者之名.

26.鱼罍

《集成》9791.《释文》五册(496页),西周早期,1955年发现于辽宁省喀左县小转山,存3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鱼罍铭文释文:鱼 宝彝.

铭文拓片右上角有空白,本当有文字."鱼"为族徽文字.

27.朋父庚罍

《集成》9808,《释文》五册(501页),殷或西周早期,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地区小波汰沟墓葬,5字,现藏朝阳地区博物馆.

朋父庚罍铭文释文 :朋五步父庚.

铭文中"五步父庚"之外的字形为族徽文字,有学者释为"朋".

28.孤竹父丁罍

《集成》9810,《释文》五册(501页).西周早期,1973年出土于辽宁省喀左县北洞村,6字,现藏喀左县博物馆.喀左县博物馆.

唐兰率先考证此器所出地点属于孤竹国范围[14],后来李学勤考释出铭文中的"孤竹"二字.[15]、[16]"亚"为族徽文字.

29.屯留戈

《集成)10927,《释文》六册(337页),战国, 1977年出土于辽宁省建昌县石佛公社汤土沟大队西,2字,现藏朝阳市博物馆.

屯留戈铭文释文:屯留.

屯留在今山西省长子北屯留县南,战国初期先属晋,后归郑、赵,最后隶归韩国;此戈属战国晚期韩国[17]107-108.

30.郾王职戈

《集成》11236,《释文》六册(468页),战国晚期,1967年发现于辽宁北票东官营子,7字,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郾王职戈铭文释文:郾王职作御司马.

有几位学者曾考证过"郾王职".[17]107-108"郾王"即"燕王","职"为其名."御司马"即"舆司马",是掌管兵车的武官[18]104.此戈系燕王职为其舆司马所铸造.

31.二十一年启封令癕戈

《集成》11306,《释文》六册(504页),战国,1974年出土于辽宁省新金县(现为普兰店市)后元台汉墓,13字(合文1),现藏旅顺博物馆.

二十一年启封令癕戈铭文释文:廿一年,启封令癕,工师钐,冶者.

启封(另一面)

启封原属魏.因避汉景帝讳,后改名开封,故城在今河南省开封县南五十里.[17]107-108此戈监造者为启封令,名"癕",主办者系名为"钐"的工师,制造者系名为"者"的冶.[18]131

32.八年吂令戈

《集成》11344,《释文》六册(520页),战国,1979年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后杖子出土,13字(合文1),现藏朝阳市博物馆.

八年吂令戈铭文释文:八年吂令□□,左库工师叔梁扫,冶小.

此戈系魏器,"吂"读作许县之"许"[19].何琳仪以为"冶(冶尹)"应是"祝氏"、"冶氏"之类有技术的工头[18]121-123.建造者为吂(许)令,"叔梁扫"为主办者左库工师之名,"小"为制造者(冶)之名.

33.四年春平侯铍

《集成)11717,《释文》六册(664页),战国晚期,1971年出土于大连市庄河县云花乡九如村北山头东侧山下,23字(合文1),现藏旅顺博物馆(据说后转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四年春平侯铍铭文释文:四年相邦春平侯,邦左库工帀(师)长身,冶匋(调)剂.大攻(工)(尹)肖(赵)閒.

据学者考证,此器系战国时赵国相邦春平侯在赵悼襄公王四年监造.

《集成)11769,《释文》六册(694页),春秋,出土于辽宁省建平县夏家店,1字,现藏朝阳地区博物馆.

35.元年丞相斯戈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1189,四册(218页),战国晚期,1975年发现于辽宁省宽甸县小挂房窖藏,18字,著录于《考古与文物》1983年3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元年丞相斯戈正面铭文释文:元年丞相斯造,栎阳左工去疾.

元年丞相斯戈背面铭文释文:石邑

元年丞相斯戈内上铭文释文:武库

此戈为丞相李斯铸造,"元年"为铸造年份."左工"为"左工师"之省;"去疾"为左工师名[20]. "石邑"先后归原属中山、赵、秦,故址在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一带[17]107-108.

36.四十年上郡守戈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1192,四册(222页),战国后期,1985年出土于辽宁省辽阳市老城东郊沙坨子村,19字(合文1),著录于《考古》1992年8期757页,现藏辽宁省辽阳博物馆.

四十年上郡守戈内正面铭文释文:四十年,上郡守□造,漆工□、丞绐、工隶臣穻.

四十为铸戈之年.上郡、平周为地名.上郡为秦置,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平周"是武库铸地,也是造器之所,为古县名,在今山西省介休县."郡守"、"漆工"、"丞"都是督造之官.此戈应为战国时代秦国所铸,"四十年"无疑是秦昭襄王四十年,即秦始皇统一全国前四十七年所铸.此戈在当时燕境辽东郡襄平(今辽阳)发现,可能与两国战事有关.戈铭所列工官,乃当时套话.[21]

37.三年相邦吕不韦戈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1216,四册(249页),战国后期,1993年出土于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李石寨镇河东村,通长15.6厘米,22字,著录于《考古》1996年3期86页,现藏辽宁省抚顺市博物馆.

三年相邦吕不韦戈正面铭文释文:三年,相邦吕不韦造.上郡守定、高工师□、丞申、工□.

三年相邦吕不韦戈背面铭文释文:徒□.

此戈铭与《文物》1987年8期著录的两件矛铭文关系密切,那两件矛的铭文分别为"三年,相邦吕<不韦,上>郡假守□,高工□丞申,工地"、"年,相邦吕不韦造,高工龠,丞申,工地"[18]182.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秦王政即位后,尊吕不韦为相邦.戈铭之"三年"当为秦王政三年,也即此戈铸造之年.上两揭秦兵铭中的"相邦"、"守"、"工师"、"丞"、"工隶臣"、"工"为职官名,"上郡"、 "漆"、"平周"、"高"为地名,"起"、""、"穻"、 "吕不韦"、"定"、"申"为人名.

秦兵分中央监造与地方监造两种,中央监造者有"相邦"、"丞相",地方监造者为"守",均为秦器的名义监造者;"工师"、"丞"为具体主办者, "工"、"工隶臣"为实际制造者[18]181-184.

《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1403(970页),战国,出土于辽宁省台安县白城子遗址,4字,现藏辽宁省鞍山市博物馆.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1-18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9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释文(1-6卷)[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1.

[3]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钟柏生等.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M].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

[5]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1.

[6]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9.

[7]论美澳收藏的几件商周文物[J].文物, 1979(12):72.

[8]雒有仓.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综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5).

[9]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整理与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6(5).

[10]李学勤.考古发现与古代姓氏制度[J].考古,1987(3):51、63-61.

[11]张懋镕.试论商周青铜器族徽文字独特的表现形式[J].文物,2000(2):49.

[12]刘钊.古文字考释丛稿[M].长沙:岳麓书社,2005:8、9.

[13]李学勤.释"出入"和"逆造"--金文释例之一[C].传统文化研究(第16辑),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32-34.

[14]唐兰.从河南郑州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器谈起[J].文物,1973(7):11.

[15]李学勤(署名"晏琬").北京、辽宁出土铜器与周初的燕[J].考古,1975(05):274-279.

[16]李学勤.试论孤竹[J].社会科学战线, 1983(2):202-206.

[17]韩彦.辽宁出土战国铜戈及相关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1993(2).

[18]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19]周波.战国文字中的"许"县和"许"氏[EB/OL].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10年1月5日.

[20]傅天佑.对秦<石邑戈>铭文解释的商榷[J].江汉考古,1986(3):94.

[21]邹宝库.释辽阳出土的一件秦戈铭文[J].考古,1992(8):757.

Collecting and Explaining Inscriptions on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Unearthed in Liaoning

YU Shao-hong

( Finance Office of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As of now, nearly 40 bronzes with inscription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have been unearthed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y are the evidence of the bronze civilization in the Liaoning area, and their inscriptions are carrying extremely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Collecting and explaining these inscriptions are not only important to the studies of both philology and paleography, but also provide a more reliable basis of philology for us to reveal a long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Province; Bronzes from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nscriptions; Collection and explanation

book=33,ebook=60

H121

A

1008-2395(2012)04-0056-06

2012-02-27

辽宁省2010年社科规划项目(L10BYY001)"辽宁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铭文辑证"成果

俞绍宏(1968-),男,大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古文字研究.

猜你喜欢

现藏喀左释文
十二月·热烈
A History of 2400-year-old Civilization Unveiled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九月·游弋
《玄宗避蜀图》
喀左县卧龙岗元代窖藏清理简报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喀左官大海出土两块金代买地券
试析喀左紫砂壁画创作题材选择的三个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