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职校德育实效性探究

2012-08-15

文教资料 2012年23期
关键词:职校实效性德育工作

刘 琳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高职校德育是高职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德育工作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学生发展与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以及方式方法等原因,我国高职校德育实效性并不高。如何提高高职校德育的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当前高职校德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育的实效性进行探索。

一、高职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一)外界环境的严峻挑战。

当今,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荡了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多元文化所蕴含的多元价值观也让学生失去了明确的价值评价标准,致使学生产生诸多困惑与矛盾。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加之我国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职校学生的思想认识,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出现迷茫、困惑,甚至抵触。传统德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德育生态各要素的变化。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在信息获取吸收方面的差异性,都对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如何把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与社会实际有效衔接起来,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引导,提升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道德判断能力与道德选择能力,是当前高职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德育工作缺乏创新,脱离实际的倾向比较严重。

长期以来,高职校虽然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但实际上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缺乏创新,德育内容单一,没有很好地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一味地宣讲道德准则、价值准则,而忽视学生已有认知与实际需求,空洞说教大于积极引导,抽象理论多于结合学生实际。结果得到的往往是学生被动虚假的认可,直至逆反抵触的心理,呈现出来的是学生不感兴趣,课堂缺乏活力,甚至课堂秩序不佳,制约和影响了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校对于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也缺乏必要的认识及重视。大部分学校没有构建起师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而实践活动恰恰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德育方式。因为缺乏实践活动,学生与社会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不能有效地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难以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难以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增强高职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探索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的一元德育理论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职校德育的需要,高职校德育工作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课堂”为主渠道,以社会实践为途径,以优秀校园文化为依托,努力使德育工作体现时代性,富有实效性。

(一)确立适当的德育目标。

高职校德育的实效性受制于德育目标的确立。德育目标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德育的实效性。如果不考虑高职校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目标过高,容易架空德育。德育目标的确立应注重个体的差异性,体现出层次性,应该包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德育。第一层次要为社会培养出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公民,这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每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第二层次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具备良好职业操守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这是高职校学生应该逐步增强的素质;第三层次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无私奉献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先进人物,这是高职校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政治觉悟与道德素质。因此,高职校德育应该按照目标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

(二)创新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坚持知行合一。

首先,高职校学生所关注的生活性问题比较多,所以德育应回归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课要坚持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更要关心、尊重、帮助学生,德育内容应辐射到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习惯中去,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要坚持从高职学生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发,从为高职学生服务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为高职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这样才有实际意义,才会受到学生欢迎。另外面对社会出现的新的道德问题,应针对性地增加德育内容。譬如针对青少年自杀现象,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得学生对自身拥有客观的认识、对生命充满敬畏之情,尊重自己的生命,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针对社会上出现的在校生进行“援助交际”现象,应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专题教育,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我防范与保护的意识。

其次作为高职校的德育工作者,我们需要创新方法,探索立体多维的德育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发展规律。德育的关键是要重视情感在品质形成中的内化功能,所以需要将学生置于道德环境中,强调学生的情感,实现由“说教”到“情理”的转化,以最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每一个社会人都难以避免多元价值观带来的冲击。德育工作必须正视这种现状,实行开放式教育,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高职校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自我意识逐步成熟,独立意识逐步增强。随着思维独立性和思维批判性的显著提高,表现在思想行为上就是不迷信、不盲从。加之当今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也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量甚至可能超过老师。老师如果单凭灌输说教,靠一元价值否定多元价值来进行教学,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德育毕竟不能单靠他律,而更多的是靠自律。所以课堂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关注学生动态,抓住时代热点与难点,与学生进行民主对话,质疑答疑,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在观点的碰撞融合中,逐步培养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与道德选择能力,以此增强德育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最后,德育工作应坚持知行合一。德育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把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良好的道德素养外化到具体的行动中去,成为一个能主动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所以,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道德的内化与转化的辩证关系,重视德育的养成教育,创设具体的情境,构建有效的德育平台,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进行有效的自我教育。譬如学校应有德育活动经费保障,在校内积极开展诸如文明风采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宿舍文化评比等系列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活动中也可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等。另一方面也要使学生能走出校园,譬如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走近社会,使学生更了解社会,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服务意识。也可以主动构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平台,使得优秀的校园文化走出去,加强交流合作,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把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德育由“知”到“情”到“行”的转化,加强德育的实效性。

(三)培育优秀的校园文化。

高职校应注重研究高职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培育优秀的精神文化,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校园文化活动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载体,是促进校园和谐的有效手段。高职校应结合学科特色逐步提高校园文化的专业科技含量,提升文化品位,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重大典型学习活动等时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譬如我校创设了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劳动模范”、“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学生优秀事迹”等大型图片及文字资料,同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图书馆、陈列室及模拟职业场景等的宣传作用,增强受众效应,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四)建立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德育课教师队伍。

德育教师是德育目标的组织者,提高德育实效性有赖于形成一支能自觉地全面地提高道德修养与专业修养,并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德育教师队伍。“学高为师、品正为范”,“有德者,方有言”,这都说明教育者本身就是道德行为的示范者,会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信任度。德育课教师队伍应是高素质、高水平的,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德育教师应保持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纯洁性,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自觉遵守者、示范引领者和坚定维护者。做到要坚持捕捉社会相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挖掘德育创新工作的新亮点,坚持解决师生心中迷惘的新盲点,共育新人。

[1] 任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分析[N].光明日报,2010-02-17(3).

[2] 张晓萍,李文兰.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19(3).

[3] 张红霞,刘元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原则[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1).

猜你喜欢

职校实效性德育工作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我的职校我的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本式”中职校社团活动之新探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为职校设立“职业体验日”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