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幼儿园游戏比较研究
2012-08-15莫琳琳
莫琳琳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
在儿童发展的视野下,游戏被看做是一种发展的“不成熟”的现象,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儿童所特有的一种行为。①心理学上把“学前期”又称为“游戏期”,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能促进儿童身体、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让儿童在游戏中从一个“不成熟”的人发展为一个“成熟”的人。因此游戏是幼儿园中常见的活动形式,一般分为集体游戏和自由游戏,是区别与小学和幼儿园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当今学前教育发展前列的国家中,日本的幼儿园游戏早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通过幼儿园游戏的中日比较,希望对中国幼儿园游戏发展有所裨益。
一、两国幼儿园游戏指导思想比较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日两国都把游戏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我国在早期建立蒙养院初期时,就通过《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1904)》提出,蒙养院应设置于小学不同的课程,其中就包括游戏。1989年我国试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草案)》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教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作为构建幼儿园游戏的基本思路,“把活动看作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进行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肯定了活动、活动的主体、对象、手段和过程本身的社会制约性”。③这种理论强调幼儿园游戏在社会关系系统中的教育功能。
日本更加强调自然主义,关注儿童的心灵教育。日本从1876年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开始,因受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影响,“恩物”就一直在幼儿园教育中受到青睐。1998年6月发布的《从幼儿期开始心灵教育》咨询报告指出:“要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轻松愉快地游戏,要增加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的机会,要纠正早期教育偏向智育的倾向。”④2000年实施的第三个《幼儿园教育纲领》明确指出:“幼儿期的生活几乎被游戏占满,由于游戏活动的过程,是儿童自发地倾注、释放身心全部能量的过程,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可以获得身心综合性发展。”⑤日本幼儿园游戏目的更加倾向于指向儿童本身的自然天性发展。
由于我国对幼儿园游戏的深入研究相对较晚,指导思想所体现的操作性较薄弱,对幼儿在园游戏的自然性发展强调较少,使得在实践层面上依旧显现出“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由于日本幼儿园游戏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与实践办法,使得幼儿园游戏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还实实在在地实践着。
二、两国幼儿园游戏组织开展比较
两国的幼儿园游戏采用的都是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均有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的安排,但在具体操作中仍存在差异。
1.游戏的时间安排
相比之下,日本幼儿园游戏的时间比中国幼儿园充足很多。早上8:00—8:30(或9:00),幼儿开始入园;从入园至10:00或10:30均为自由游戏活动时间;通常午饭后12:00—13:00也是自由游戏活动时间,15:00开始离校活动。幼儿在园自由活动与集体活动时间比例一般为3:1,每天有大约三个小时可以在户外进行自由游戏活动。中国幼儿园一般从早上7:30—8:20开始入园,16:00—17:30离园,其中自由游戏活动的时间仅为三个小时左右。由此看来,日本幼儿在园时间总体较短,其中自由游戏活动时间比例却相对较大,给予了幼儿充足的时间自由成长。中国的幼儿园作息时间安排更多的是一种集体教育活动,给幼儿自主创造发展的机会减少,缩减了幼儿接触大自然与社会的时间。
2.游戏的内容材料选择
日本的幼儿园在游戏选材方面尽量让幼儿与大自然充分接触,用一些朴实自然的材料作为游戏工具,激发幼儿的创造探索兴趣。日本幼儿园游戏大多是让幼儿在户外的草坪、沙堆、小树林、水池等自然环境中玩耍。幼儿可以在树上荡秋千,在沙堆里琢磨沙粒,在水池中嬉戏打闹。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是一些有助于幼儿强身健体的滑梯、杠杆等大型器械,也有一些绳子、桶、纸片、轮胎、木头等废旧物品,幼儿可以用这些废旧物品创造出许多新鲜玩具。这种游戏方式虽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但让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更好,在以后的成长中安全事故发生得相对少。
中国的幼儿园在游戏内容的选择方面相对比较安全、保守,并且多为教师创编组织进行。中国大部分时间为集体活动,幼儿园游戏偏向选择一些有条理、有组织、有情景的活动进行。如,超市购物、办家家等角色游戏;故事表演、哑剧、木偶戏等表演游戏;积木、拼图、弹珠等益智游戏;还有木头人、丢手绢、老鹰抓小鸡等规则游戏。在材料的选择上,更多考虑安全性、卫生性、组织纪律性,因此多采用环保塑料类材质的玩具,如木马、滑梯、积木、纸片等。即使现在部分幼儿园也开始重视教玩具的自发创造,基本上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玩耍。事实证明这些游戏对幼儿自立勇敢、探索创新等品质的培养还不够,尤其不利于男孩子的培养。
3.教师在游戏中的作用
在游戏过程中,日本幼儿园的教师往往扮演的是参与者的角色,游戏玩什么、怎么玩都是按照幼儿自发生成的程序去玩。偶然,教师只是在其中做一些建议指导,用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游戏中的幼儿,他们的目标就是让幼儿玩得开心。中国的游戏,尤其是集体游戏,大多是由教师预设的。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参与游戏,整个游戏有组织、有计划地顺畅进行。在幼儿的自由活动中,教师会安排幼儿在相应的活动范围内进行活动及教会幼儿怎么使用游戏器械。教师在游戏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不利于幼儿的原发自创性培养,也会降低幼儿对游戏或玩具的兴趣,体会不到游戏的快乐。
三、两国幼儿园游戏环境创建比较
幼儿游戏一定离不开环境的创建,恰当的环境创建会激发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对游戏再创造的能力。对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环境创建一直以来都受到两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比较重视环境创建在游戏中的预设教育功能,一般教师先将环境中的教育功能提取出来,再通过事先设计安排好的形式让幼儿参与到游戏当中,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因此对游戏环境的变更是根据教师的教学计划而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创建方式可以保障游戏开展的流畅性与高效性。在日本则较重视环境创建的引导与再生成的作用。环境创建尽可能地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并且幼儿还可根据游戏展开的需要,改变现有的环境布置,这种环境创建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这样的环境创建是建设性的,给幼儿留下了自我发挥的余地,使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对游戏器具进行移动、重组,从而拓展游戏内容。⑥
我国幼儿园对游戏中环境创建的材料选择,通常喜欢考虑材料的美观性、安全性和文化价值作用,并且由教师决定材料的选择权。事实上,幼儿对这些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保持较短时间的兴趣。日本幼儿园便不喜欢花大量的精力进行细致的设计,往往采用一些朴实简单的自然物,也不会限定材料的使用方式。因为他们认为自然物的价值是人造物无法替代的。事实证明,幼儿对这些事物更能够产生游戏兴趣和活动激情。
四、启示与借鉴
通过以上对中日幼儿园游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有一种人类原始性的影子,更侧重于幼儿自发的、原始的游戏发展,重视培养儿童勇敢的武士精神与探索求新的创造力;中国的幼儿园游戏更偏向于一种现代文明的规范与秩序,重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究竟哪一个才是好的,无法制定,因为国家长期沉淀的文化与认识各不一样,对待游戏的看法也自然不同。
但日本幼儿园游戏仍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中国幼儿园游戏中过多强调社会教育功能,忽略了幼儿作为“不成熟”自然人的天性。我们应该在游戏中学会放手,创造出一个自然的条件让幼儿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在幼儿园游戏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多从幼儿的视角出发进行思考,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体。中国父母对待幼儿的教养态度过于谨慎担心,不利于幼儿独立自主、勇敢抗挫能力的培养,致使幼儿从小娇惯任性、自我中心。中国应该在社会性发展和自然性发展中寻求到一个平衡点,不断完善学前游戏的理论研究,形成一个独具特色而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
注释:
①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
②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5.
③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45.
④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24.
⑤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24.
⑥王欣.日本幼儿园的户外活动[J].早期教育,2003.12:12.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存刚.学前比较教育[M].科学出版社,2007.
[3]木全晃子,霍力岩.中日幼儿园科学教育之比较——以《中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分析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1).
[4]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5]王欣.日本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创设和利用[J].早期教育,2003.9.
[6]王欣.日本幼儿园的户外活动[J].早期教育,2003.12.
[7]肖海月.游戏需要“真玩”[J].人民教育,2011.11.
[8]张燕.日本的幼儿教育[J].早期教育,2001.5.
[9]张燕.日本幼儿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0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