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德育信息

2012-08-15房亚兵

文教资料 2012年1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榜样影响力

房亚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论德育信息

房亚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5)

本文运用信息学的理论和观点,对德育信息的定义及特性、分类及表象、影响力和渗透力、逻辑和辩证关系进行深入探讨,为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德育信息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笔者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重构与应用》一文中,提出了德育信息及其模型概念,本文将对德育信息作进一步论述和探讨。

一、德育信息的定义及特性

为便于讨论和研究,笔者提出德育信息这个概念。所谓德育信息,就是能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产生影响的所有信息的总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可以说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并不是每个信息都是德育信息,它有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影响性,即该信息必须可影响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1]如大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他人给老人让座、听到有其他同学考试作弊而未被发现等,这些信息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信息就是德育信息。但人们看到某种物体的颜色、感受到天气的变化等,这些信息就不会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产生影响,因此不是德育信息。

德育信息有以下四个明显特性:一是特定性,即并不是受教育者感受到的所有信息都是德育信息,只有能影响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的信息才是德育信息,它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二是立体性,即德育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人们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产生全时空的影响;三是非对称性,即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德育信息表现出不同的强弱,甚至会出现冲突和反叛,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四是差异性,即不同类型的德育信息,其影响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渗透效果相差甚远。

二、德育信息的分类及表象

徐金发、罗清明在《思想信息及其运动过程初探》一文中,将思想信息按表现形式分为指令性信息等五类。[2]其所指的思想信息是德育信息的一个方面,笔者从不同的角度作进一步分类。

(一)按信息所起的不同作用来划分

1.正面德育信息。如果德育信息对人的思想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笔者称这类德育信息为正面德育信息,如勤奋敬业、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

2.负面德育信息。与正面德育信息作用相反者,称为负面德育信息。

(二)按信息的可感受性来划分

1.显性德育信息。这类信息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能通过感官(如看、听和情感体验等)直接触及到的德育信息。

2.隐性德育信息。与显性德育信息相反,不能让人们直接触及到的德育信息,称为隐性德育信息。如沉溺在书本上而未被人们感受到的德育信息,一个没被展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事迹,这些都属于隐性德育信息。

(三)按信息的不同分工来划分

1.知识型德育信息。这类信息的作用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规范型德育信息,包括各种知识、道理和方法等。如《礼记·大学》中谈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告诉人们个人、家庭和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关系,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必须从个人的自身修养做起,这就属于知识型德育信息。

2.规范型德育信息。如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行为准则》中规定的“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这就属于规范型德育信息。

(四)按接受信息的不同形式来划分

1.无意感染的德育信息。这类信息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和外力的前提下,无意中受感染的德育信息,这类信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容易被受教育者接纳,其渗透力和影响力往往较强,而且具有深远性。如一个具有浓郁学风的校园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在无意中受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学生勤奋向上的精神往往会更强;如果一个人常常在公交车上无意识地看到他人(甚至是自己座位旁边的人)给老人让座,一定会对其本人的思想产生强烈的冲击。如有一天自己遇到此种情况而不这样做的话,他会不自觉地萌发一种羞耻感,从而慢慢地养成让座的习惯。

2.有意灌输的德育信息。这类信息是指教育者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地灌输给特定对象的德育信息,如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题教育报告会等,这类信息具有计划性、组织性和对象的特定性等特点,在公共场所建立的教育景观(如宣传牌、人物雕像等人文景观)就不属于这类信息,因为他的对象不具有特定性。著名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当学生发现你的教育是在教育他的时候,你的教育是苍白的。”可见这类信息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其教育效果往往会比“无意感染”的信息差一些。基于这一观点,要增强教育效果就应该尽量使“有意灌输”的信息向“无意感染”的信息转变,要实现从灌输教育向主体教育转变、从即时教育向日常教育转变、从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目的是使教育潜移默化,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五)按信息源的不同来划分

1.文化信息。文化信息是指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长期形成的,根植于人们的思想并成为传统和习惯的德育信息,他依附于各种人、事和物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明显的传承性、普遍性和深刻性,不随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如我们中国人习惯于有自己的家,多数人会想办法去买房子,确实没购买力的人才去租房子;一个高校如果长期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这里的老师和学生就会习惯并乐于去谈学术、做学问,以学术为荣、为傲。

2.榜样信息。榜样分为名人榜样和身边榜样两种,榜样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常在身边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榜样,事实上都会存在相互效仿的作用,身边榜样往往影响力更大,因为身边的人更接近自己,身边人对自己的影响是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如父母、兄弟姐妹、同学、同事等。名人榜样也具有影响力,但受教育者往往认为这些名人 (如爱因斯坦等)离自己太远,而且这些名人的力量往往是在专门的展览会、历史文物(景观)或事迹报告会上才感受得到,事后容易淡化,其客观影响效果可能还比不上身边的榜样。

3.人为信息。这种信息的创造主体可以是教育者,也可以是受教育者。它来源于人们的人为构建和主动出击,它有两个特性:一是预备性,即在实施信息渗透之前,均需要预先进行德育信息的构建,包括德育信息的采集、提炼、重组和包装等,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广东的《新三字经》等就属于这类德育信息;二是主动性,即这类信息是人们主动出击的结果,非自然形成。这种德育信息可分为两类:一是指以上谈到的针对特定对象(包括自己)的“有意灌输型”德育信息,如课堂、专题教育报告会等;二是指不针对特定对象的各种教育读物和景观散发出来的德育信息,如马路上的宣传牌及标语、各种人文景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4.情感信息。情感是个体与其身边人(如家人、同学、同事,以及一些常来往的朋友等)或团体(包括集体和国家),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由于关爱和融合而自然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感情。情感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如“孝”就是情感影响的结果,一个子女对没有任何感情的父母讲“孝”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人如果受惠于他人、集体或国家,他就会对这些对象产生感激之情和热爱之情,往往可以为他们艰苦和勤奋地工作、学习,甚至赴汤蹈火、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爱和恨都是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恨同样会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产生巨大的影响,恨可使人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如失去动力或盟起打击报复之心,甚至心存杀人之念。

5.制度信息。制度信息也是一种德育信息,体制机制及各种制度实际上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是有影响的,如激励机制是否体现客观和公平公正、能否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等,都会对人的积极性产生巨大影响,也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思想和行为导向。如果一个人在某种体制机制和环境状态下,得不到公平的待遇或看不到未来的前途和曙光,他就容易变得消极、悲观、颓废和厌世,就会缺乏前进的动力,产生对社会的不满。

三、德育信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不同类型的德育信息,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具有明显差异,具有以下特点的德育信息,受教育者会更容易接受,其所产生的渗透力会更强。对不同类型德育信息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分析,有助于我们探寻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形式隐蔽

形式隐蔽的德育信息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形式隐蔽的德育信息并不是前面谈到的“按信息的可感受性来划分”的“隐性德育信息”,而是非刻意的“显性德育信息”,是“无意感染的德育信息”,主要包括文化信息、榜样信息、情感信息等。如一所高校具有很好的学风,长期形成尊崇科学、热心学术的文化传统,这里的学生就更容易形成热爱科学、勇于探寻真知的精神品质,这就是学校的文化信息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大学里的师兄师姐都热衷于考硕士、博士,这里的大学生就会有一种继续深造的强烈愿望,这就是榜样信息的示范作用;“孝”是大多数人根植于内心的高贵品质,这种“孝”其实来源于父母的恩情,是因为父母长期对自己的艰辛付出而形成的,是情感信息影响的结果。这就告诉我们,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着力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传统;二是努力开展榜样示范教育;三是做到以情动人。

(二)主客相似

若受教育者与德育信息的主人公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这样的德育信息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就更大。如在课堂上老师的教诲,其效果可能就不如一个校友回母校作一场现身说法的报告;一所名校的毕业生来作报告,其效果可能就不如自己的校友来作报告好;对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而言,一个农村孩子的成功史,可能就会比城市长大 (或具有较好家庭背景)孩子的成功史更能令其感动。这是因为他们的教育经历、家庭条件等都不一样,常常会以“人比人,比死人”来安慰自己,如果受教育者与故事的主人公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这种德育信息无疑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三)效果近显

在不同德育信息的影响中,目标越近,其影响力(驱动力)就越大,即受教育者觉得通过自己的付出,能在越短时间内达到目标者,越容易令其转化为现实行动,越容易成为其努力方向。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常感觉到,跟学生讲 “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时,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一场校友报告会,如果校友在讲述自己如何通过四年本科学习,通过不懈努力考取研究生,然后成功就业,这些故事往往会令在场本科生即时产生考研的念头,并可能会令不少人立即付诸考研行动,因为本科向硕士进军只是一步之遥。这就启示我们,在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注意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并重视近期目标,因为长远目标是由无数个近期目标不断累积而成的,没有近期目标就没有长远目标。

四、德育信息的逻辑和辩证关系

各种德育信息是一个综合的辩证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变化是各种德育信息相互博弈的结果。如一种好的制度信息,会转化为对集体或国家的情感信息;高校老师和学生那种刻苦钻研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当前状态下是一种榜样信息,时间长了也会成为一种文化信息。

[1]房亚兵.信息化条件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重构与应用[J].高教探索,2009,(5).

[2]徐金发,罗清明.思想信息及其运动过程初探[J].党政论坛,1986,(9).

本文系2008年度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批准号:2008CY023)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榜样影响力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