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012-08-15王阮芳李剑
王阮 芳李剑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王阮 芳李剑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8)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本文从统一学校、企业、家庭及学生的思想认识;分阶段,多渠道,全面渗透实习教育的内容;重视实验实训,开拓实习基地;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服务;规范实习制度,细化实习管理,完善实习考核这五个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有效途径
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职业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1]因此,高职院校能否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顶岗实习的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大多采用“2+l”或“2.5+0.5”的教学模式,即学生两年或两年半在学校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相关技能的储备,一年或半年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下,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素养。[2]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的特点[3]
实习期间教育管理的主体、客体、环境、内容及方法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主体的多元化、客体的多重化、环境的复杂化、内容的具体化、方法的多样化这五方面。
首先,实习期间教育管理主体由单一的学校教师变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实习单位师傅和管理人员等,同时家庭教育和学生本人的自我管理也在其中。所以,教育管理的主体有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其次,实习期间学生既受到学校的监督与指导,也要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遵守单位制度。由纯粹的学生转变为“员工”、“职业人”、“社会人”,具有多重身份。实习期间学生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规范的毕业设计等问题。教育管理环境从学校变为“学校”、“实习单位”、“社会”等多重环境,相对复杂。最后,实习期间学生既接受来自学校的毕业设计、心理适应、角色转变等专项指导,也接受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员工安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教育内容更加具体,有针对性。作为有多重身份的学生客体,在实习期间不仅受到来自学校、企业、家庭及自身的多元教育主体的管理,也将接受技能、心理、安全等各种内容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管理方法要多样化。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面对顶岗实习认识不足,适应能力不强。
实习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资待遇,对一线的工作难度估计不准确,当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较大时,难以承受一线的艰苦工作。有的学生因专业不对口、身体条件差、依赖心理强、实习单位管理严格等原因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不适应。
(二)家长参与实习教育意识不强,配合力度不够。
实习期能针对子女怕苦怕累、盲目从众、眼高手低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家长很少。有的家长不清楚顶岗实习的意义,认为孩子已经工作就不应多加管理;有的家长怕孩子吃苦,竟以各种借口帮孩子逃避实习任务;有的家长因期望过高,导致学生不能安心从基层干起。
(三)实习过程管理不精细,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由于学生实习单位数量多,实习地点分散,实习岗位不同,导致实习过程精细化管理难度大。学校教师、家长与企业缺乏紧密的沟通联系,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存在指导不到位现象,难以保证实习效果。
(四)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实习质量难以提高。
鉴于顶岗实习环节的最终考核评价多以学生的实习总结和用人单位的评语为参考,只注重结果考核,缺乏有效的过程考核,使得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式过于简单,过程流于形式。同时,不能将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任务和学习任务考核有效结合,也使实习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五)学生实习权益和实习安全保障不足。
学生实习的大部分单位不主动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只签订简单的实习协议。加之企业岗前培训缺失等原因,容易存在学生因工作经验不足引发生产安全问题和因缺乏社会经验上当受骗及发生其他安全事故的隐患。如没有相关条文约束,将难以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
三、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统一思想认识,四方合作,实现共赢。
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统一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发挥合力作用,实现共赢局面。面对企业,要加强校企交流,让企业认识顶岗实习有利于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进行人才储备。如果企业重视学生实习期的培训,指导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岗位技能、思考职业定位,给学生以归属感,将会促使学生更好地为企业工作。面对家长,应告知其作为学生的监护人,有义务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实习期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转变学生学习只应在学校、在课堂的传统观念。邀请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管理学生,缓解学生实习中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和强大的工作压力出现的怕苦怕累情绪和焦虑紧张心理。面对学生,要增加实习前的教育环节,让其知道为什么实习、怎样实习和实习需达到的标准,进行责任、义务、权利和安全方面的教育,进行实习心理、交往和礼仪等培训,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感。
(二)实习教育分阶段,多渠道,全面渗透。
学校可安排学生第一年进行1周专业认知实习、2至3周基础实验实训,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学习要求。第二年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岗位认知实习1个月,了解专业运用,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第三年进行10周专业技能实训,完成求职心理辅导、面试礼仪指导、职业能力训练及实习思想动员,帮学生做好实习前的思想和能力准备。实习全程中,辅导员、班主任、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和家长可加强和单位的交流,了解学生表现;加强和学生的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实习中后期,学校可安排相关教师到单位调研,总结学生实习收获和存在问题,了解企业现实需求,以完善实习环节。此外,学校还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教育。在平时的学生活动和班级管理中,借鉴企业文化元素,渗透企业制度、企业道德、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内容。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要求一年级学生以了解社会和专业为主,对社会和专业有整体性认识;二年级学生以了解专业发展方向、专业能力需求、就业情况为主,对就业市场有明确认识。
(三)重视实验实训,开拓实习基地,深入互动。
学校必须提高实验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为学生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一方面争取国家实验实训专项建设资金,购买先进设备,保障实验实训教学的硬件设施跟得上。另一方面利用自有教学场地和设备、学生人力资源和师资队伍资源优势,引导企业对实验实训室投入资金、设备和生产项目,让教师教中学、学中教,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三合一。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到学校宣传企业制度、道德、精神和形象,邀请技术人员到学校指导学生技能实践,密切稳定校企合作关系;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走访工程师制度,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品、开展应用研究、进行员工资格证书认证培训,深入稳固校企合作关系,从而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有些优秀学生实习期间因学习能力强,技术能力硬,毕业后即被实习单位录用为正式员工。学校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联系这些优秀毕业生,通过他们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拓实习基地。
(四)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咨询服务,周到细致。
随着计算机、手机功能软件的快速研发与应用拓展,学校应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通过电话、短信、邮件、QQ、微博、飞信、视频等方式对实习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和信息交流。学生实习时,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入网络学堂,在线观看求职简历制作、就业信息搜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提升等专题视频公开课,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建立班级qq群、班级博客,当实习碰到困难时邀请老师和同学到群里进行群聊,到博客发表评论或指导性文章,以聊天和浏览信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种交流简便易行,只要学生手机开通qq和微博功能,就能看到师生聊天的内容或一起参加讨论。同时,学校也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及时充实和完善求职礼仪、面试准备等求职就业指导性文章,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及时公布和宣传最新的政府和学校的就业政策性文件,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招聘信息,让学生了解单位招聘要求。
(五)规范实习制度,细化过程管理,完善考核。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顶岗实习相关工作规章制度,细化管理,完善考核。[4]首先,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过程中依据制度具体落实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服务责任,做到思想工作跟上、服务覆盖到位、指导教师负责。其次,制定实习安全保障协议,明确学校、企业、家庭和学生的责任、义务及权利。要求学生离校实习前,签署学校、家庭和学生三方《实习安全协议》;到岗实习后,签署学校、用人单位、地方人才市场和学生四方《就业协议》。最后,针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操作技能、合作意识、工作完成质量及实习手册和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等,建立由实习单位评价、指导教师考核和学生本人自评相结合的实习考核评价制度,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过程考核。[5]
[1]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5-46.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陈书田等.“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管理初探[J].国土资源职教理论与实践,2007,(2):107-110.
[4]唐彩虹,马艳伟.顶岗实习:高职教育与无缝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教育视窗,2011:118-119.
[5]余振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实施与管理的探索[J].科教导刊,2011(6):58-60.
本文系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人文社科教研项目“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