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社团作用的两面性

2012-08-15张琳

文教资料 2012年18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政治

张琳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大学生社团作用的两面性

张琳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社团作用的深入分析得出:大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方面,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主要推手,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主动力等;消极方面,社团活动频繁影响学业发展,社会不良风气渗透到学生社团中,西方政治文化思潮通过大学生社团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大学生社团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1.引言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39条规定:学生社团是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①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中青联发[2005]5号文件,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与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势。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②

2.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

2.1 大学生社团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班级,而大学生社团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也是以班级为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社团有自发性、群众性、多样性、随意性、实践性和整合性③特点,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说理引导法、实践锻炼法、熏陶感染法、比较鉴别法、自我教育法和心理咨询等方法融入到大学生社团的成立、活动开展等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2.2 大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的主要推手。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是校园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对校风、教风和学风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校园文化活动可以通过大学生社团来开展,如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依托社团而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大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培育和塑造的功能;大学生社团是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氛围;大学生社团文化品位的提升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品质的提升。

2.3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也是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大学生社团本身及其对人才的培养,都是其服务社会的具体体现。以大学生社团为单位,进行暑假社会实践;部分公益性的大学生社团如爱心社、环保社团等,都可以直接服务社会。另外大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其实也是为社会输送人才、服务社会的具体表现,通过大学生社团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丰富其情感体验,深化其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意识。

2.4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主动力。

2.4.1 丰富文化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大学生参加社团多以专业和兴趣为依托,通过社团活动的开展,如专题讲座、学术交流等活动形式,提升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延伸。大量的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组织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单独的以某个学科为特色而形成的社团,如:文学社、英语社等,为大学生提供了各种交流、学习的机会,是大学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4.2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归属、交往、尊重、自我实现等多层次的心理的需要,促进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学生社团可以为成员提供归属感,社团的形式是松散的,成员间没有利益冲突,关系融洽,容易在群体中得到接纳和帮助;大学生社团可以分散不良情绪,大学生阶段是较为敏感、脆弱的,社团活动可以分散大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消除不良情绪;社团能满足大学生受尊重的需要,学生社团的公平和广泛性使得学生们可以扬长避短,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获得尊重;大学生社团具有意识重塑的功能,社团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为基础开展工作,理论型社团直接在理论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专业学习型社团提供学生体会创造力、意志力的机会,志愿服务型社团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社会实践,感认社会责任和良知,有助于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新风新尚,重塑健康人格。

2.4.3 促进大学生能力提升。

耶鲁校长访问中国时接受记者采访,在被问及应如何培养精英人物时,着重谈到了学生社团,认为学生在自己的社团中会获得各种有用的能力。大学生社团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大学生社团的成立、管理其实是对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最好的锻炼;大学生社团活动可以让大学生展示自我,实现自身价值,把自我成长与社团发展紧密结合,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性社团可以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因为大学生社团氛围宽松,更容易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4.4 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生物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社会角色和不断完善其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高校社团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化。高校社团为大学生认识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更宽广的途径;高校社团的开放性,打破了班级、院系的界限,使学生拓展知识面,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掌握基本的知识和社会生活技能,从而为个体融入社会创造充分必要条件;高校社团要求其成员和成员之间必须符合社团需要,社团成员自我调整的过程也是社会化过程;高校学生社团有助于大学生认知社会角色、熟知角色期望,社团本身的设置就是模仿社会机构,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模仿与角色扮演,为顺利走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3.大学生社团的消极影响

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显著,但是也不能忽略大学生社团的消极影响。

3.1 社团活动频繁,影响学业发展。

大学生阶段,多数大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如果不能够处理好学业与社团活动的关系,有可能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业,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在参与或者组织社团活动时要做好取舍,选择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社团参加,而且不能过于频繁和泛滥,要有针对、有选择地组织、参与社团活动。

3.2 社会不良风气,渗透到学生社团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校园已经不再是象牙塔,社会的各种不良风气都在侵袭着校园。大学生社团有着随意性、实践性等特点,大学生社团如果不能坚持正确的道德文化导向,就有可能成为滋生社会不良风气的载体,败坏校风。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社团的管理,加强对社团活动的引导、规范,最大限度地杜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3.3 西方政治文化思潮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与全球化的影响,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日益明显,高校成为西方进行政治文化渗透的重点,社团的松散性、学生认识的局限性都使社团容易在政治方向上把握不准。因此,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社团,了解信息,加以引导,充分认识到社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总阵地的紧迫性,引导社团积极健康地发展。

3.4 部分消极社团的影响。

除了在校注册的社团外,各个高校都有部分隐形社团,这类社团消极影响较大,如在国外有同性恋社团、宗教团体等,这有悖于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应加以引导,去除其消极的方面,积极地开展社团活动。

4.结语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不断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④大学生社团是一个较好的载体。大学生社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和学生个人素质提升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不能忽略其负面作用,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并且发展好大学生社团,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R].北京:教育部,2005.[Z].北京:国务院,2004-10-14.

②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5-06-10,(3).

③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8.14-16.

④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10.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R].北京:教育部,2005.

[2]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国务院,2004-10-14.

[3]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5-06-10,(3).

[4]李浦豪.大学生社团与和谐校园的构建[D].上海: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5]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10.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政治
缤纷社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