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2012-08-15陈曦
陈曦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30)
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探析
陈曦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管理系,广东 广州 510430)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为培养实用型企业所需人才的一种校企双赢的实用模式。作者运用四轮驱动定律对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条件、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对四轮驱动模式下的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思考。
四轮驱动 高职 “订单式”人才培养
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把校企合作作为提升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及劳动保障部有关文件精神也要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努力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伴随着社会进步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导向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需和企业合作,主要核心思想是“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方式,订单人才培养又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式,四轮驱动模式是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究了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
一、四轮驱动模式内涵
“四轮驱动”又称全轮驱动,指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启动这种驱动模式,可按行驶路面状态不同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的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2]换而言之,“四轮驱动”模式就是按处境与遭遇不同状态而将内部力量和资源输出,按不同比例科学合理分布,以提高成功驶向目标的能力。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学校与企业发生直接关联,企业与实体项目发生直接关联,学校将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置换到项目专业教学中,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环境和师资技能培养环境,以突出学生创新性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的培养要求我们面对市场,深化与企业的合作,走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之路。围绕企业发展和需求,以技术技能的突破为目标,加快高端领域的突破,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这种培养模式,能有效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他们顺利毕业并成为符合相应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二、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条件
(一)选准企业,是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基础。
在企业的选择上要把握四个原则:第一要选择管理规范、发展前景广阔,且具有一定规模,“订单量”大的企业;第二要选择在本行业中影响较大,经济效益好,有一定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且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的企业;第三要选择企业文化氛围好,薪酬福利较好,发展空间较大,注重员工培训的企业;第四要选择重视教育、理念一致,能积极配合和支持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有较好信誉的企业。企业的选择过程,是校企双方相互了解沟通的过程,也是精心培育校企感情的过程,更是双方达成共识和共赢的过程。
(二)组建订单班、加强订单学生的教育,是推进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的思想保证。
组建订单班要采取学生自愿报名,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学生进入订单班,其主要目的是就业,学生选择企业的理由包括很多方面,如物质报酬、工作环境、职业声望、职业安全、发展机会等。学生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对象,只有他们积极参与,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为此,在实践中要注意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动员。
(三)培养过程管理,是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取得实效的保障。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项内容复杂,头绪繁多的工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否成功,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方式,因此,订单学生的培养过程是“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整个“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成效。
(四)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赢,是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顺利实施的关键。
“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找准学生、企业、学校之间利益契合点是关键问题。“订单式”人才培养,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借助企业的优质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并以“准员工”的资格获得就业岗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只有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者的共赢,才能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推进才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持久的动力。
三、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法探析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3]这种“订单”,是企业从自身文化特征和岗位要求出发,介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在校企双方互相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使“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吻合”,能有效以“出口”带动“入口”,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是校企合作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联手策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实行双向管理。
按照企业对员工培养的要求,结合企业产品技术及服务的特点,学校与企业优势资源互补,校企共同制定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要打破常规,按企业要求引入课程,并对原有课程进行删减,重新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分配小组任务—小组研讨—团队工作—成果展示”的过程实施现场教学,在教学的全过程完全融入企业运行模式。学校从企业引进实际生产项目,在课堂的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通过知识点的讲解,项目开发流程的分解,让学生跟随产品的生产流程完成各教学任务,最终按项目产品的合格标准对学生进行教学上的课程考核。[4]校企共同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法,能保证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学有所用。
学生管理实行双班主任制度,学校选派教师担任订单班班主任,对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企业派人事管理人员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企业管理理念的渗透,将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并且定期开展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员工活动,让学员感受企业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企业归属感。
(二)共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携手推行现场教学。
双师型教学团队是指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理论和业务知识,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5]学校和企业要依据双方的师资特点,由企业出资,通过校内骨干教师培训、派遣企业培训教师授课、聘请校外优秀技术专家等方式为“订单班”打造一流校企联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并且可以由企业赞助选送校内骨干教师赴该行业发达国家、地区进行学习考察,同时学校可邀请企业管理专家、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宣讲企业文化与内涵,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教学过程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学校按照企业对员工的素质技能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式,指导学生按照企业项目工作路径在校内实施现场教学,并由企业专技人员进行项目指导和评估。同时定期组织 “订单班”学生到企业生产服务现场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
(三)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
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具有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基地,在共同建设中由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建成企业技术与文化推广基地,成为订单班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技能训练与认证基地。实现订单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车间与教室、学生与学徒的一体化;为订单班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环境,也为订单班学生感受职业环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提供广阔的平台。
(四)合理构建评价体系。
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订单班学生的选拔录用、教学过程监控、技能考核、职业综合素质评价等订单培养的全过程。结合企业员工相关标准,建立起一整套与企业质量体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综合素质要求、企业生产现场评价指标等相结合的订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这种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是依托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面向产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一线人才,使生产一线最新的技术与企业文化走进校园,促进校园成为企业产品与技术的展示窗口;同时学校吸引产业内优势企业持续投入,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引进企业先进技术、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水平与就业质量不断提高,真正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共赢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脱节问题,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四、对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校企双方需求互补是动力,制度支持不可缺。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针对性很强的就业教育尝试,需要学校从管理、用人等方面全力支持;而对企业原有的用人制度有着较大的冲击,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新的用人理念和体制的改革,并从用人制度方面给予学校实质性支持。在现代职业教育运行模式下,学校订单教学的实施困难要小于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困难,目前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基本处于一头热的状态,这需要学校在办学模式等方面确实对企业有足够的吸引力。同时还需要学校与企业多沟通,用事实去刺激企业用人需求。相信随着国家教育相关政策的出台,学校与企业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
(二)对校企双方意义重大。
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实施.要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6]对学校而言,这种培养方式有利于高职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产业的需求同步,并能弥补课本知识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差距;人才培养过程有企业的完全参与,对深化教学改革有着很大的帮助。对于企业来说,“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方案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共同制定的,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零距离,使企业的用人成本大大降低;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得到强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协作意识。因此,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了企业和学校优势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四轮驱动模式下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既是现代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又是现代企业走向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不仅是企业与教育的联姻,而且是用人与育人的统一。现代教育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在服务经济和社会方面找到了共同点,这是供需双方利益相关联,使命相吻合的共赢之举。
[1]万久玲.“四轮驱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J].河南教育,2008,(10).
[2]李晓燕.导说仿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
[3]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4]陈天荣.加强校企联合办学,探索人才订单培养新模式[J].职教论坛,2010,(35).
[5]汤毅平、黄英.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途径与方法——订单培养与2+1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1).
[6]孙晓静、刘冬梅.高职“订单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浅探[J].职教论坛,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