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基于随州职院主动服务“圣地车都”战略的思考

2012-08-15肖新俊

文教资料 2012年28期
关键词:随州职院圣地

肖新俊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随州 441300)

一、主动服务,要继续保持随州职院服务随州的优良传统。

作为地方高职院校,随州职院自2002年组建以来,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立足随州本土,以服务随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一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紧紧依托随州经济板块和支柱产业,开办汽车、旅游、机电、医药营销、电子技术、模具等30多个贴近地方经济的专业,培养随州籍学子5000余名,培训随州各类技能学员2万余人次,输送2000余名毕业生在本地企业就业,参与校企科研开发合作项目10余项,鉴定国家职业资格认证7000人次。

二是为城市形象提升提供了志愿服务和义务宣传。近3年来,500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6000余人次师生参加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现场会(随州)和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等重要活动志愿服务。生源来自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收留学生,与国外合作办学。随州职院学子成为提升随州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大义务宣传群体和排头兵,随州职院成为国内外了解随州的重要窗口和渠道。

二、主动服务,要科学把握“圣地车都”战略的历史机遇。

2012年6月,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将“圣地车都”建设列入省级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意味着建设“世界华人谒祖圣地、打造中国专用汽车之都”,是湖北“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重要内容。机遇不等人,只有牢固树立紧迫感,立足于早,立足于争,立足于抢,立足于快,才能牢牢地把机遇抓在手中。当前随州要加快建设“圣地车都”,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历史机遇:一是抓住鄂湘赣携手共建“中三角”的机遇;二是抓住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机遇;三是抓住“一元多层次”省级战略市级实现的机遇。

三、主动服务,要密切对接“圣地车都”建设的服务要求。

随州职院要紧紧抓住“圣地车都”战略建设的历史机遇,自觉融入随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大局中去,树立一个目标,办一流的职业技术学院,为随州的赶超跨越、科学发展作出支撑和贡献,这是随州职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为此,随州职院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接工作:第一,专业设置及调整要对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教学模式改革要配套,着力培养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第三,师资队伍建设要配合,提供产业升级科研创新智力支持;第四,校园文化建设要融合,营造主动服务地方的人文氛围;第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创新,构建服务机制保障支撑。

四、主动服务,要积极探索服务“圣地车都”战略的新途径。

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按照规划是先导、融合是核心、统筹是关键,精神是保证的基本思路,积极探索服务“圣地车都”战略的新途径。

(一)坚持大规划,是高水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前提先导。

坚持大规划,就是要科学定位。要基于科学发展观、高职教育理念、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三个前提,认真研究国家对高职高专的办学定位、功能要求、政策导向和政策配置等,明确国家、省对地方高职院校的要求,努力在国家教育体系和省高教配置体系里谋划并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坐标,最终确定面向随州、辐射周边、走向全国的办学定位。

坚持大规划,就是要志存高远。按照“圣地车都”战略,随州将建设成为一流的城市。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教育,随州职院作为唯一高校,必须有建设一流高职院校的理念。第一步是建成全省示范(特色)高职院校,第二步是冲刺国家级示范(骨干)职业院校。

坚持大规划,就是要求真务实。面对适龄人口、就业结构、生源结构的变化和学院规模发展的变化,要正视客观存在,努力适应区域教育市场的新形势,适应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认真做到把随州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高职发展的潜在需要真正地融合和对接起来。

(二)实施大融合,是提供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智力和人才支撑的核心内容。

一是紧密构建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由政府、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组成随州市职业教育联盟领导机构和具体协调机构,共同负责协调处理产学研合作中的相关问题,为校企合作提供机制保障。以“圣地车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注重通过校企共建、股份合作,建立各种形式的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搭建更为完善的平台。突出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积极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建设。针对随州企业行业人才需求,以“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共同管理、责任分担”为原则,实施“就业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企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主动构建为企业与社会服务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将院校的项目研究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相结合,以项目合作研究来驱动产学研融合。

二是设置贴近随州产业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高职教育须承接服务和支撑区域专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做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随州;中国专用汽车之都落户随州,学院专业建设一定要凸显这汽车和旅游,传统特色专业建设要凸显医药、服装、食品、电子等随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围绕随州七大产业板块的发展,培育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适应随州对接大武汉、鄂西圈节点、承接大转移等大发展方略所需要的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现代特色专业建设要凸显随州经济发展的亮点,如配套城市建设发展的装饰设计类专业,加速经济发展的营销物流专业,体现随州农业特色的绿色食品专业,等等。

三是打造高素质科研型师资队伍。依托大中型企业、国家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等师资培训平台,通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暑期社会实践、外出进修学习、学历提高工程、海外培训项目等措施,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植一批在教学、科研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中青年专家、“三师型”(理论教师、操作大师、教学软件处理开发教师)教学团队和专业带头人,使师资队伍适应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是营造富有随州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发展为第一要务,鼓励教职工创新、改革,进一步构建“做事文化”,形成厚德重能、求特创新、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校风。在校园景观设计,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职业技术大赛、演讲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渗透随州文化元素。成立炎帝文化研究中心和随文化研究所,实现与区域文化的有效对接。

(三)推进大统筹,是奋力实现各项工作和谐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是统筹学院各种创建和专题活动。服务“圣地车都”战略,要与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招生工程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平安校园创建、“四大行动”建设、治庸问责、两访两创等活动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统筹多元办学形式。坚持教育与产业对接、专业与职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对接,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产业发展为两翼的“一主两翼”、多点支撑、协调共进的发展格局,源源不断地为“圣地车都”建设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是统筹协调管理机制。坚持用制度管理,不断提高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整体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推行学院和系(部)“两级管理”,明晰教学运行机制,行政运行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民主管理,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院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凝聚大精神,是努力提升服务“圣地车都”境界水平的根本保证。

一是要立足竞争,勇于担当。没有竞争,就没有出路,没有担当,有路也会迷途。要弘扬炎帝神农精神,来激发全院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跨越赶超的豪情,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立足竞争,勇于担当。破除束缚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和瓶颈,增加招生人数,扩大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

二是精诚团结,坚定信心。团结就是力量,信心就是黄金。首先,领导干部做起,班子要有信仰,讲团结,核心是对高职教育有信仰,形式是在难关面前团结一致;其次,教职工队伍要对学校发展充满信心,工作中团队合作。

三是狠抓落实,作风过硬。要服务“圣地车都”战略,必须狠抓落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树立正气,要求教职工中说服务“圣地车都”话,做服务“圣地车都”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建立服务“圣地车都”建设的目标考核评价机制,深入开展学生评教,教师评政活动,严肃查处工作“不在状态”和一切损害服务“圣地车都”行为现象。

[1]郑光喜.高职院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探析.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9,9,VOL23(3).

[2]刘斌.发展职教事业服务随州建设.随州日报,2012,(63),(三版).

[3]冷士良.对“联盟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10(23).

[4]张玉.随州建设“圣地车都”的战略构想.学习月刊,2012(8).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地域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2010A053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随州职院圣地
湖北随州:助外出务工人员寻岗就业
蘭亭——他和他们心中的圣地
圣地延安 告别贫困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线上线下须联动 提升网站影响力
——浅谈随州网的创新之路
五“地”五“乡”圣地高平
联合办学,随州花鼓艺术中职班花落技师学院
夜跑族看这里!夜跑圣地大汇总
正大集团正式对随州同星农业完成重组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