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教学中对线条的认识

2012-08-15安霜雁

文教资料 2012年35期
关键词:线描线条画家

安霜雁

(沈阳大学 美术学院 中国画系,辽宁 沈阳 110041)

一、绘画教学中关于线条的种类

关于绘画教学中线条的种类,单纯地讲它并不复杂。从线条本身的形状来看,我们可以将线条概括为:直线,曲线,虚线三种基本类型。

直线根据距离又可分为:长线、短线。根据它的角度方向又可分为:斜线、垂直线、水平线等。

曲线又分为:波状线,圆弧线,抛物线等。

根据线条的组成可以分为:排线,网线,放射线,交叉线、折线等。

对线条本身来说,一定的线条形象就会有一定的视觉感受和含义,视觉把线条与事物的性状联系起来。因而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例如直线给人以尖锐、挺拔的感觉,可以表现刚毅、稳定,也可以表现为呆板、僵硬等感觉。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流畅、运动的感觉,可以表现柔和、优美,也可以表现软弱、迷茫等感觉。折线可以表现果断、险峻等感觉。垂直线又有崇高、庄严、或上升、凄冷之感。水平线有平和、静止之感。斜线条给人的感觉是角度多样并富有动感、虽不稳定但富有活力。排线由于粗细或间隙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明度的调子,在表现形象的形体、质感和色彩上,其含义十分丰富。网线则比排线在表现明度、色彩的区域更宽、而质感松散。曲线给人的感觉是自然而流畅,放射线比曲线更有爆发力。线条之间的有机组合,加之与事物性状的联系。可以形成线条的性格特征。如流动的线条其特点是迅速流利,虽长短不同,但却十分活泼。这种线描方法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极为常见,传统绘画中的行云流水描、高骨游丝描等线描法,大多是运用流动的线条。如《朝元仙仗图卷》(局部),宋代武宗元多用强化的线条,其特点是用粗线条或不断重复的线条来加强形象或空间的处理,具有挺拔、单纯和强烈的视觉效果。线条这种方法的运用,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尤其是在表现主义绘画中比较常见。另外在中国水墨写意画中也经常用到。《人体线描》中马蒂斯多用颤动的线条,其特点是突破了直线或曲线光滑流利的模式,线条之间互相关联,笔断意连。

二、绘画教学中线条的多种功能

线条的多种功能基本可以概括为二种功能,即基本功能、情感功能。这两种功能互相依存,互为关联。其中基本功能是情感功能的基础,情感功能又是基本功能的目的。

(一)绘画教学中线条的基本功能:就是限定图形的轮廓,分割和解释图形的各个部分,同时线条可以划定不同的调子或色彩领域的界限。总之一句话,用线条去造型就是它的基本功能。可以说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一切事物,无论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都可以用线条来表现。它表现人及人所在的环境,其中包括云雾,水火,光线甚至还有人的想象和梦境。如《西厢记·惊梦》,明末清初的陈洪绶用生动的线条把西厢记中张生的梦境描绘出来,使我们不得不叹服其运用线条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绘画教学中线条的情感功能:线条的更高级的一种功能即是表达思想和情感。所以通过线条我们可以看到了画家的内心世界,看到他们喜好或厌恶,或者说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了线条中,这时线条又具备了他的情感功能,在这一点中国的传统绘画更能说明线条的这种功能。画家除去功利性较强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画人、画景、画物,不过是借物抒情而已。佛教人物不过是涤尘念、解烦虑的一种手段。山水是抒写心中逸气的一种方式。总之线条的这种情感功能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大特点。当然,在西方绘画中,线条也同样具备这种功能,只是在过分功利地对一种写实性的追求。限制了这种功能的发挥,但在西方现代绘画中,这种功能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画家们在追求个性的解放的同时也要求在情感的表达上充分释放,有时甚至是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人类作为一种情感动物。是需要交流或释放情感,因此真正的绘画艺术是不能也绝不可能离开人的情感的,如凡·高的《人物肖像》。

三、线条是绘画教学中的主要形式语言

绘画教学中不难发现不论从线条的种类,还是从其各种功能来看,线条都是具有丰富多样且非常普遍的形式与语言。英国画家布莱克曾说:“艺术品的好坏取决于线条”。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绝对,但是却很实在地把线条的重要意义表达出来。对一件艺术作品来说它所具备的种种因素,线条的意义最重要,其他因素似乎都和线条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线条的潜力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即使在其他因素中,如形式组合,空间,光影或色彩中,也是离不开线条的面与面的交接,形体的边缘,运动着的方向都需要借助线条来表现。在绘画这个世界里,线条是主要的形式语言。因为线条不仅具有描述性,还具有简洁性和暗示性,我们可以用线条来表达一切,我们可以用线条来哭、来笑、来欢唱、来悲哀,也可以理解线条所表达的一切。总之一切似乎都可以用线条来说明,来创造。

四、绘画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多的同一指向

在绘画教学改革中“对中国画家来说,笔下线条的曲折波动,盘绕往复,跳跃交错,疏荡聚散,与画家刹那间的心态意趣默契相通。对中国画来讲,线条乃画家凭以抽取概括自然形象,融入情思意境。从而创造艺术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使思想感情和线条属性与运用双方契合,凝成画家的艺术风格”这是伍蠡甫著的《中国画论研究》中的段落。这段话很好地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线条与物象与画家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在中国绘画中,由于对线条的造型规律及线条自身的形态和审美意义不断的推敲完善,几千年来形成了一种基本稳定的线描程式,无论是写意还是工整的线描,中国传统绘画都对它们作了太多的规定。其中包括用笔、用墨、造型规律、构图方式等等各个方面。这种经验是长期对线条的理解和实践而总结出来的,他们已经把线条的形态,节奏,意味规定得如此完美、细致,以至于后人对这种程式产生了一种崇敬的心态,因而形成了过于依赖的心理,由于这种依赖心理而导致了对情感的忽视。加之对西方绘画的崇尚,我们开始对光影明暗或真实感受的追求,同样削弱了线条的表现力。所以相对近代中国绘画来说,线条的魅力和表现力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被发扬了,光大了。而是萎缩了。西方的绘画,在油画上的材料、工具方面不断地改进。而中国绘画在材料、工具上几乎没有多大的变化。也许是由于这种圆锥形的毛笔是与这种绘画形式最相适宜的工具吧。对于这只毛笔的掌握也有上千年的经验,这种经验和对线条程式化的规定或许也一样给现代的中国画家带来一定的束缚。另一方面,虽然线条在西方绘画中走过一条与东方绘画不同的路。但经历了种种风格和样式的变幻,西方世界对绘画的认识已经从重物质到重精神方面发展。画家们需要表现外部世界的同时也表达对象及自己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到了二十世纪,西方的绘画大师们如毕加索,马蒂斯,克利等等,《毕加索线描》、《马蒂斯线描》、《克利线描》、《夏加尔线描》在东方艺术与原始艺术中找到了灵感,汲取了大量营养。 《日本版画》栋方志功、《印度壁画》、《罗汉图》贯休,我们从这些充满了东方魅力的线条中是不难发现这些大师的影子,因为重新发现了线条这一最简洁的艺术语言。他们用富有创造力的头脑和手展示了线条的魅力。

绘画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绘画都是从线条开始的,由于理想的不同还有其他诸多原因走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但这种差异,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我们不无惊讶地发现这两条道路在此汇合了。我们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世界。我们知道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那样熟悉线条,深知线条的魅力,并运用它,但也应意识到我们背负的精神桎梏。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在追求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我们对世界各自不同的或相同的认识和理解。线条艺术的发展是伴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无论它是以这样或那样的面貌出现,是隐藏还是显现。它始终伴随着我们所热爱的绘画艺术。让我们对线条充满了热情和关注。这种关注和热情又促使我们对它有更多更新的认识,以便能在今后的绘画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得到裨益。

[1]李浴.中国美术史纲.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

[2]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3]曹利华.美学基础理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4]保罗·克利.艺术自然自我.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5]王弘力.黑白画理.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线描线条画家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线描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