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综合研究
2012-08-15课题组
课题组
(1.武汉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协会 湖北 武汉:430033;2.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湖北 武汉:430022)
0 引 言
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企业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 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和训练在职工人和已经或即将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劳动者,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是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教兴国,提升国力,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是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当前,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处在更具有挑战性的生存环境中。
1.1 人力资源成为经济与财富增长的核心资源
当今时代是以知识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时代。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其最大不同在于:知识经济不再依托稀缺资源,它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在这个时代里,一切都以知识为基础,知识可以减少对资源、劳动、时间、场地、资本的需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和所有财富的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取决于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取决于在这方面人才培养的竞争。所有这一切,都使作为劳动力再生产重要手段的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1.2 传统职业岗位与新兴职业岗位变换速率加快
经验表明,当大批新兴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兴起和部分传统产业大面积衰落时,“劳动技能危机”就相跟着出现,其特点是大量传统劳动技能“消亡”,结构性失业人口不断增加。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报告表明,知识经济时代依靠智能从事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就业者越来越占据有利地位,并取得80%以上的份额。劳动力从知识含量高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大规模流动,从根本上实现了就业结构的升级模式。据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调查,半数的劳工技能在3年至5年内就会变得一无所用,而从前各种劳动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别在工程界,毕业10年后所学还能派上用场不足的1/4。因此,从一而终的就业方式宣告结束,学习-就业-培训-择业-再培训已经变成伴随劳动者一生的事情;学习与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频繁变换、升级的劳动技能成了所有劳动者经常的选择。因为这种原因,接受教育培训的对象多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更加繁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
1.3 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传统的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刚性而狭义的岗位就业,新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主张的是一种弹性而广泛的社会就业。两者相比,新就业观具有更大的可容性、可变性和流动性。因为这种原因,市场主体选择性更大,劳动者可以自由地寻找能够发挥专长、能力、志趣并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企业可以自由地挑选适合工种需要、技术要求、专业知识对口的合格劳动力。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年度报告专此指出:因为对高度熟练技能的工人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和企业必须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包括提供基础教育,建立鼓励机制以便企业和个人从事终身学习和不断进行培训,从技能方面改善劳动者的供给平衡”。这就是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的新要求,即不仅要提供适用的劳动力,更要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甚至要提供在一定时期内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源源不断收益的“人力资本”,这种收益可能是货币收益,也可能是非货币收益。
1.4 职业教育与培训所面对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这方面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正面的,二是背后的。正面的压力主要指用人单位会压减投入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经费。过去职工“一次择业定终生”,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怕投入重金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培训。如今,职工流动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加上传统职业技术的大量消亡与新兴的职业技术出现,如果及时投入巨资对所有在业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势必加重企业财务负担,同时还会因此占用许多时间、人员及设施等。为此,企业组织和经济单位通常会放弃对原有职工的再教育与再培训,而是转向劳动力市场寻找合适的劳动力。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企业教育培训的经费少了,一方面是社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任务重了、压力更大了。至于“背后”的压力,主要指境外教育培训机构涌入境内争抢阵地。众所周知,中国加入WTO后,逐步放开对境外投资者的种种限制,培训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已非常明显。境外教育培训机构及善于挖掘商机的投资者必将携着巨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与管理技术挤进来,在我们刚刚培育起来的教育培训市场上建学校、树品牌、搞认证、抢生源、占地盘。
1.5 高能高薪的价值观逼使个人不断投资职业教育
从企业来看,一般水平的业务人员和一般技能的生产工人普遍富余,技术精、业务专的“专家”、“技师”奇缺;从地区范围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扩张迅速,无论就业总规模还是高科技领域,人力资源和高素质劳动者均显不足。正因为高技能人才奇缺,一些地区已经实行“10万年薪招技师”行动。调查资料表明,40%的企业所聘用的高级工比助理工程师收入高,只有7%的企业出现相反现象。在一些企业,高级工、高级技师的收入基本上与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持平。在企业对未来的预测中,认为高级工以上技术工人与同级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年收入有较大提高和有所提高的占接受调查企业的60%,不变的占15%,难以预料的占25%。由此可见,高能高薪的人力资源价值观正在形成,并逼着人们尽力投资于教育与培训,这是今后若干时期内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最大动力源。
2 武汉市职业教育服务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工作
2.1 实行公开招标,提升培训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经信委在企业培训服务领域首次引入公开招标环节,突出招标的规范性、参与的广泛性、方案的科学性,面向全国吸纳社会化服务机构,筛选确定企业培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企业需求问卷调查结果,企业培训招标项目以中短期培训班为主,包括企业家论坛(武汉中小企业发展论坛)、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中层管理人员专业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等项目。2011年度中小(民营)企业招标培训项目共培训50000人次。
2.2 推进公益服务,着力打造“创业武汉”品牌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若干意见》(武发[2010]6号),制定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载体,精心策划“创业武汉”系列公益培训的实施计划。紧密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努力扩大公益培训的覆盖面。
2.3 联合浙江大学,组织举办企业中高层培训班
为进一步提升我市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市经信委联合武汉企业联合会、武汉企业家协会,在浙江大学举办“中小、民营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在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通过此次培训班,培训学员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学习借鉴了浙商破除陈规、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增强了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更为重要的是,培训班搭建了老师、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集合了智力和企业资源。学员之间在学习培训的同时,结交了事业上的朋友,形成了上下游的战略伙伴,实现了优势互补。2010年11月8日,“武汉中小(民营)企业家浙江大学高级培训班”的三期班长,到政府办公厅向市领导赠送锦旗,“黄鹤楼下,中小民企沐春雨;西子湖畔,天下汉商再读书。感恩政府——加快发展回报社会!”企业家们感谢市政府领导对中小(民营)企业家的关怀和支持。
2.4 建立服务超市,打造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
市经信委经过一年的筹备期,于2010年5月8日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服务超市由市经信委指导,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负责具体运营和管理。服务超市向中小企业提供日常生产经营中需要的服务产品,包括金融、法律、财务、技术革新、管理咨询、培训等。4500平方米的面积内,共入驻40多家专业机构,为各业企业提供灵活多样的专业服务。通过聚集优质服务资源形成完善的服务产业链,为中小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一站式服务,嬴得了中小企业的广泛认同。
2.5 加强创业辅导,推动全民创业
一是加强创业就业培训管理。着重在培训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培训管理体制、培训方式、培训补贴审核管理程序、培训定点机构管理、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管以及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绩效考核管理等七个方面进一步予以规范。二是不断提高创业培训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水平和需求,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培训和创业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和热情。三是发布各类创业信息。建立创业信息资料库,及时收集发布创业项目、场地及各类需求信息,有力推动了全民创业工作。四是开展创业帮扶活动。不断优化留学生创业园、创业中心等各类科技孵化器的承接功能,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帮助创业者提高创业能力,防范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3 促进武汉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武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提高服务能力为目标,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推动形成以公益性服务机构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商会)和社会化专业服务机构等为依托,各类服务机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资源开放共享的职业教育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突出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方式,培育一批受企业欢迎的教育培训机构,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品牌服务平台(产品),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化服务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教育培训服务。
3.1 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劳动力市场的全面开放为契机,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创造性地改革职业教育体制。针对教育培训资源分散和重复建设等问题,尽快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调整与组合;根据实际需求,着重培育一批综合性高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以此为龙头,逐步建立教育培训网络,形成规模优势;对民营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引导和扶持,挖掘社会培训资源的潜力,形成集团优势;强化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专业特色,突出实用性和灵活性;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以及就业推荐等方面,确立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逐步建立起政府、产业部门和社会“三方合作伙伴”体系的运作机制,使武汉职业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能。
3.2 加快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营步伐
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营要根据职业教育与教育培训机构自身的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如校办企业、企校联合、校校合作、参资入股等等。职业教育产业化运营既能缓解职业教育资金紧张的矛盾,更有助于加快缩小受教育者职业素质与社会化大生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本重组,积极引导和扶持教育与培训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以重点学校为依托,通过联营、托管、合办、兼并等方式实施“强强合作”。鼓励国有民营、民办公助、政企联办、中外合资、校中办校、校与校联合等方式依托名校进行资源重组。放手鼓励高教介入技能培训,加强与劳动就业部门的协作,根据劳动力(人才)市场就业需求的情况,调整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拓展教学空间,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劳动力,从而适应经济发展的较高层次的要求。
3.3 加速教育手段现代化与网络化建设
利用科学手段提高职业教育的科技含量,对教育培训市场中的供求趋势、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借助信息与互联网技术,提高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创建职业教育信息网,建立覆盖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劳动力市场以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向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方方面面的信息,并预留空间给有能力的教育培训机构组织远程教学。推动网络化的职业资格远程教育与培训及网上考核鉴定和办证,努力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化、标准化和现代化;逐步建立向社会开放的证书网上公告和网上查询系统,以此向社会提供更加便利和优质的服务。
3.4 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在严格执行国家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鉴定条件、统一考评人员资格、统一命题管理、统一考务管理和统一证书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和监督力度,积极宣传职业资格证书与国家能力标准的关联度,逐步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在招工用人等多方面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并重的证书制度。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技术岗位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等方面予以必要的监控、调控与督导。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也要主动贴近市场,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之间的衔接与合作,加强同职业鉴定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并据经济建设与市场的需求调整自己的培训方向与目标。
3.5 积极实施职业教育品牌战略
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调整方针和社会化、市场化的办学方向,积极为有实力的技校和技能训练中心(学校)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建设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兼有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咨询与指导等多种功能并与职业介绍紧密联系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结合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和企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办法的运用,组织开发新的培训教材。积极创建市场认可的名牌专业,既得到在校学生老师的承认,也得到整个社会的公认。采取“造环境、定目标、压担子、搭梯子”的方法,尽最大努力培训和塑造在行业、在全市、在全省叫得响的教师。灵活运用资源整合,建立和塑造以学校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主要力量的适应办学需要的教师队伍。
3.6 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
以求实效、做影响、品牌化、公益性为总要求,打造“创业武汉”系列公益培训、“武汉企业家论坛”、武汉创业天使导师团、中小(民营)企业订单培训等服务品牌。一是继续大力开展为中小、民营企业“送培训、送智力、送服务”活动。坚持完善培训招标方式,面向社会,对我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部分公益培训项目继续实行公开招标。二是进一步明确培训对象,细分群体、对象、行业,细化培训要求,送教上门。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广泛开展政策法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准则与资本经营、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品牌管理、绩效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深入推进创业导师团服务工作,开展创业导师培训交流活动,提升导师帮扶水平。实施组合帮扶、专业小组帮扶与责任帮扶机制,鼓励有一定实力的导师重点帮扶大学生、青年创业群体。四是继续探索业务发展与媒体深度合作的机制。统筹培训宣传,着力培植培训示范单位和品牌培训项目,提高培训实效性和影响力。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在进入知识经济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通过改革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培育与造就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已经成为武汉推进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目前,武汉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进程相比,尤其与新世纪武汉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进程相比,其发展已经显得比较滞后。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二是职业教育不能与市场需求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调一致”;三是职业教育欠缺有效地因需因时因材施教的办法;四是职业教育缺乏有机的整合与协调;五是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难以链接借力。
归纳上述认识,武汉市必须加大对“就业靠竞争,立身靠技能”等价值观的宣传力度,引进先进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法,通过政府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促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要尽快建立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机制,改善宏观管理体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积极实施“事前合理定价、事后购买成果”的策略,加强市场化运营的调控力量;加快职业教育资源重组,借力造势壮大教育与培训的实力;主动出击,多方联手,建立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伙伴合作制度;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加速教育与培训手段的现代化与网络化建设,用科学手段提高职业教育的科技含量;相互借力,建立技能证书与学历证书的链接与转换机制;调整思路,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大规模组织创名牌办名校活动,透过品牌战略将职业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助推中小企业成长壮大。挑战从来就是发展的机遇,通过坚持不懈的改革和发展,武汉职业教育必将获得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武汉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M].第12版.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吴季松.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张 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刘燕斌.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09-09-22[2012-10-10].http://www.gov.cn/zwgk/2009-09/22/content_14235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