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区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文艺活动的研究

2012-08-15王梓

文教资料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社区

王梓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高校社区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文艺活动的研究

王梓

(常熟理工学院 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关注学生社区建设,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积极推动学生社区的文化建设。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仍存在相对薄弱和滞后的环节。作者以文艺活动在高校学生社区中的现状及其特征为抓手,研究其发展方向。

高校学生社区 文艺活动 现状 发展方向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高校学生社区作为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其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社区中的文艺活动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

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学分制的不断深入和后勤社会化的持续推进,高校学生社区的教育文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区的教育功能,开展满足大学生需要的文艺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加强学生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如:大力推进学生社区公寓化,设置专门的社区活动室,建立校园“110”等安保措施。但是,在社区文化建设进程中,特别是开展文艺活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甚至相对滞后和脱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重点不明确。

加强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2]一些高校在推行学生社区建设时,不遗余力地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学生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非常扎实。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并没有及时将建设重点转移到文化建设上去,或不重视、或缺乏有效的方法,而将学生社区建设单独地视为改善学生住宿生活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地,违背了建设学生社区的初衷——“优化社区环境,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即以育人为目标。

2.主流文化之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各项社会综合事业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受到全球多元化文化影响,具有不同地域性情特征和文化观念的大学生必然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已成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高校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社区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建设,坚持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主流文化方向,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同时不摒弃多元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社区文化建设中,促进工作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创新。

3.文艺活动的组织力量薄弱。

社区文化是社区系统的软件,是社区间相互区别的主要标志。[3]高校学生社区的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而文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号召力不够、参与度不高、活动内容老化的尴尬局面。究其根源,是由文艺活动的组织力量薄弱造成的。

学生社区作为一个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场所,应当在文艺活动方面设立专属的组织机构。特别是学分制推行以来,班级建制被打破,应当建立以宿舍、楼道、小区为单位的建制。由学生干部和文艺骨干牵头,设立各项文艺活动的小组,定期开展活动。通过抓住时代脉搏、引起学生共鸣、改变表演形式和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高校学生社区中的文艺活动特征

1.校园性。

学生社区,顾名思义,局限在校园内部。社区中所举办的文艺活动是广大学子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它的创作、组织、演出都是学生自身,而它的受众面则更加狭窄。真正能走出校园到校外去演出的节目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而作为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他们崇尚自由、追求理想,就使得其开展文艺活动的内容带有很浓厚的校园气息和理想浪漫主义色彩,有些甚至是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这导致学生社区文艺活动的生命力普遍不长,品牌活动缺乏。

2.流动性。

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每年有几百万的学生踏入大学殿堂,这也使得高校的学生文艺团体有着源源不断的补充力量。然而同样的,每年都有大量的学生毕业,文艺骨干的流失现象极其严重。在一些拥有专业教师指导的学生文艺团体这种现象很可能是致命的。特别是非艺术类院校,在艺术人才储备方面更是捉襟见肘。

在经过四年的系统化训练和大量的舞台实践,有些文艺骨干分子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却面临毕业的窘境。而新加入的学生又略显稚嫩,很多文艺团体就因为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而萎靡不振,甚至是解散。这种情况在学生社区的文艺活动中尤为突出。

3.业余性。

很多历史悠久的院校为学生社区的文艺活动配备了专业的指导老师,对其成员进行专业的、系统的训练。然而更多的院校却无法做到这样,特别是一些理工科的院校。这就直接导致了各高校学生社区文艺活动的水平参差不齐。而校园性也使得这种自娱自乐的文艺活动方式变得愈加业余,真正拥有长久艺术生命的活动寥寥无几,这就使得学生社区的文艺活动大多是一演、一看、一闹、一笑就结束了。如何增加文艺活动的生命力,如何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鉴赏力,如何创建品牌文艺活动,这些已成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时代性。

当今的大学生处于一个知识更新快、文化思潮杂、外界干扰大的一个特殊时期。把握主旋律,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弘扬主流文化,真正地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开展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三、高校学生社区中的文艺活动发展方向

1.多元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全球化及现代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往我们所传承的文化价值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有利有弊。导致了我国单一的文化价值观念被打破,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和观念逐步融合。

社区的发展是一种组织和教育的过程。[4]高校学生社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承担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是学生除课堂以外的最主要活动场所,同时也是学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管理育人的重要阵地。而多元文化体现在社区文化建设进程中则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贴近学生,又要引导学生;既要保护本民族文化,又要吸收外来文化。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方向、弘扬主流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基础上,吸取好的经验和方法,促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趋向和认同。

“趋向和认同”即“大众化”和“高雅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高校学生工作者。随着网络等现代科技的普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各种网络新名词、新元素、新事物逐步进入学生的生活。

将这些新鲜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去,能够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亲近感,但是给予学生们思考、回味的空间却不可避免地缩小了。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引导作用正在日益削弱。这就提醒我们在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建设、创作艺术作品和开展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不应当一味地哗众取宠,而必须掌握好尺度,真正地将其当做是一种文化。

3.“走出去,引进来”。

学生社区中的文艺活动应当起到展示学生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在长期活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积累具有社区特色的文艺活动,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活动影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构成品牌效应。

同时,积极与社会各大社区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艺活动展示出去,扩大社区的影响力。在“走出去”的基础上,立足当地,采取“引进来”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吸纳校外的一些优秀元素,加强交流与沟通,促进自身文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高校是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校园文艺活动扎根的土壤。高校文艺活动作为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不但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做好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工作、创新文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已成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在高校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对于文艺活动在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展与现状探究有其必要性。

[1]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

[2]林流.新时期社区建设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3]李程伟,徐君.社区服务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12).

[4]夏学銮.社区管理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6).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校园文化社区
3D打印社区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