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后宫》看明代后宫女官制度

2012-08-15孙丽华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宫女后宫

孙丽华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1)

随着 《宫》、《美人心计》、《后宫》、《唐宫美人天下》等穿越剧与宫廷戏的热播,人们的“捧古追古”热情也随之掀起了一个又一个浪潮。有人关注其中的争斗与心计,有人喜爱里面的服装与头饰,也有人关注后宫女子复杂而又颇有意思的称谓:有熟悉的,比如皇后与贵妃;有不常见但亦有所耳闻的,比如美人与昭仪;还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比如尚宫与司制。说其熟悉,是因为很多人都在曾经风靡一时的韩剧《大长今》中已多次见到,说其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对它们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大部分人认为这是采用了韩国人的说法,中国古代后宫中并无这些名号。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古代中国一项传统的宫廷制度,后宫女官制度曾经一度形成比较完备的体系,尚宫与司制正是其完备时期的女官名称。既然出现了官职名称,那女官制度有没有像朝廷大臣一样形成一个完备的体制?女官们又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她们最后的归宿是什么?本文试图以《后宫》为引子来探寻明代后宫女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要了解女官制度,我们首先要了解女官这一概念。《礼记·昏礼》记载: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周礼》记载后宫女子各有所执: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知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由此可以看出,周代女官制度与后妃制度是同时产生、甚至是两位一体的,宫廷女官和后妃嫔妾同时具有承御及管理宫中事物的双重身份,只不过各有侧重而已。这种情况到南北朝时发生了变化,北朝孝文帝曾一度将嫔御与女官区分开来,而较明显的改变则是发生在明朝,明太祖将后妃嫔御与宫廷女官彻底分开,使她们各成系统,互不统属,嫔御为皇帝配偶,女官则无这种名分。

由《后宫》我们可以简单看到明代后宫女官的一些概貌,比如尚宫主管后宫女官和宫女,尚宫之下有司正、司制、司设等职位,另外还有尚仪、掌乐等职位;但是她们之间具体关系到底如何,《后宫》中并没有清晰的脉络。据史料记载,明代女官规制以洪武后期最为完善,《明史》中记载如下:“女官。六局。……吴元年置内职六尚局。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司曰宫正。”综合史料可大概窥得六局一司的全貌:

尚宫局

设尚宫二人,掌导引中宫,凡六局出纳文籍皆署之,若征办于外则为之请旨,牒付内官监,监受牒行移于外。下辖四司:司记司──设司记、典记、掌记各二人。司记掌印,宫内诸司薄书出入录记、审署加印,然后授行,典记、掌记佐之。司言司──设司言、典言、掌言各二人。司言掌宣传启奏,凡节令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典言、掌言佐之。司薄司──设司簿、典簿、掌薄各二人。司薄掌宫人名籍登录及赐廪之事,典簿、掌薄佐之。司闱司——设司闱、典闱、掌闱各六人。司闱掌宫内管键之事,典闱、掌闱佐之。

尚仪局

设尚仪二人,掌礼仪、起居之事。下辖四司及彤史:司籍司──设司籍、典籍、掌籍各二人。司籍掌经籍图书、笔札几案之事,典籍、掌籍佐之。司乐司──设司乐、典乐、掌乐各四人。司乐掌率乐人演习乐阵、悬拊击退进之事,典乐、掌乐佐之。司宾司──设司宾、典宾、掌宾各二人。司宾掌朝见、宴会及赐廪之事,典宾、掌宾佐之。司赞司——设司赞、典赞、掌赞各二人。司赞掌朝见、宴会、导引赞相之事,典赞、掌赞佐之。彤史──设彤史二人,掌宴见进御之序,凡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彤史谨书其日月。

尚服局

设尚服二人,掌供服用采章之数。下辖四司:司宝司──设司宝、典宝、掌宝各二人。司宝掌服契图籍,典宝、掌宝佐之。司衣司──设司衣、典衣、掌衣各二人。司衣掌衣服首饰之事,典衣、掌衣佐之。司饰司──设司饰、典饰、掌饰二人。司饰掌巾栉、膏沐、器玩之事,典饰、掌饰佐之。司仗司──设司仗、典仗、掌仗各二人。司仗掌羽舆仪卫之事,凡朝贺率女官擎执仪仗,典仗、掌仗佐之。

尚食局

设尚食二人,掌膳羞品齐之数,凡以饮食进御,尚食先尝之。下辖四司:司膳司──设司膳、典膳、掌膳各四人。司膳掌割烹煎和之事,典膳、掌膳佐之。司酝司──设司酝、典酝、掌酝各二人。司酝掌酒酝酏饮事,典酝掌酝佐之。司药司──设司药、典药、掌药各二人。司药掌医方药物,典药、掌药佐之。司饎司──设司饎二人,典饎二人,掌饎二人。司饎掌给宫人廪饎薪炭之事,典饎、掌饎佐之。

尚寝局

设尚寝二人,掌天子燕寝及嫔妃进御之次序。下辖四司:司设司──设司设、典设、掌设各二人。司设掌床帷茵席、洒扫张设之事,典设、掌设佐之。司舆司──设司舆、典舆、掌舆各二人。司舆掌舆辇、伞扇、羽仪之事,典舆、掌舆佐之。司苑司──设司苑、典苑、掌苑二人。司苑掌囿园种植花果蔬菜之事,典苑、掌苑佐之。司灯司──设司灯、典灯、掌灯各二人。司灯掌灯烛、膏火之事,典灯、掌灯佐之。

尚功局

设尚功二人,掌督妃嫔宫人女红之程课。下辖四司:司制司──设司制、典制、掌制二人。司制掌衣服裁制缝纫之事,典制、掌制佐之。司珍司──设司珍、典珍、掌珍二人。司珍掌金玉宝货之事,典珍、掌珍佐之。司彩司──设司彩、典彩、掌彩各二人。司彩掌缯绵丝絮之事,典彩、掌彩佐之。司计司──设司计、典计、掌计各二人。司计掌度支衣服、饮食、柴炭之事,典计、掌记佐之。

宫正司

设宫正一人,司正二人,典正四人。宫正掌纠察宫闱、戒令谪罪之事,大事则奏闻;司正、典正佐之。

诸宫官之下,领有女史二、三、四人不等,多者可至六人、十人,掌执文书,属于流外三品,故无定员。

《后宫》讲述的是明宪宗朱见深时期的事情,时间在明成祖朱棣后,而由引文我们也可以看出,永乐之后,重用宦官,把许多女官之职并入宦官衙署,仅存尚服一局即所统辖的司宝、司衣、司饰、司帐等四司,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后宫》中出现的女官名称如此零乱甚至有误了。

明代女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呢?剧中李尚宫在宫女七巧想做司制时有这样一段话:七巧必须先到司制房练就好的针线活,设计的宫服得到妃子们的喜爱,才能升为掌制;如果在后面工作中继续表现出色,得到其他掌制的一致推举后,才可升为司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宫女升为女官应该是女官选拔的一条道路。明朝注重宫廷教育,嫔妃宫婢均被课以经书,往往选年高知书内官任教,“所教宫女读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女训、女孝经、女诫、内则、诗、大学、中庸、论语等书。学规最严,能通者升女秀才、升女史、升宫正司六局掌印。”剧中李尚宫也是由宫女一步步选拔出来的。但是由宫女升为女官毕竟很不容易,故这部分人为数甚少。更多的女官是由民间选拔出来的,但是这一过程也是相当严谨的,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是划定一个范围在民间进行初选。由于文化重心早已移置江南,明代女官多选自南方,尤以苏杭二府、浙江、江西及广东番禺一带入选者居多。初选时,往往由礼部奉诏谕地方有司,或皇帝派内官为钦差,点检民籍,访其品行端庄、粗通文墨者,聘以银币,允许父母送至集中地,如“洪武五年选苏杭二府妇女,愿入宫者四十人,蠲其徭役”。既然“聘以钱币”、“蠲其徭役”,可见明初女官的采选并非强迫,而且一旦入选,泽惠其家,故有不少人家乐意应选。第二步是将初选者载入京师进行复选。复选一般由司礼监分遣内监主持,步骤最为琐细,也最关键。据明人陈启荣记述,复时“每百人以齿序立,内监循视之,曰某稍长,某稍短,某稍肥瘠,皆扶之去。明日,诸女分立如前,内监谛视身目口鼻,发肤腰领肩背,不合者去之。又使自诵籍姓年岁,听其音之稍雌、稍雄,及吃浊者,去之。明日,内监使女子周行数十步,观其丰度,腕短趾巨、举止轻躁者,去之。留者仅其半矣”。第三步将复选合格者带入内宫细验。女官的择用固然重德才不重容貌,但身体的康健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分遣宫娥之老者,引至密室,探其肌理、病喑”,“不许将体气恶疾”者选入宫掖。第四步是考问文史,测其文化水平,能粗通者分派各局司当差。最后,还要观察一个月,“熟察其性情言论,而汇评其人之刚柔、智愚贤否”,由司礼监汇总评判,然后才能“分派各司掌任”。而女官一入内宫,就与其他宫女一样,处在严格的规范控制之下。女官们除了恪尽职守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外,实在没有更多的人身自由,倘或有了过失,还要受到降职、体罚等惩处,“女官有过者,降及宫女;有功者,岁时赐赍,赏以官秩”,“凡宫人有罪者,发落责处墩琐、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

那女官最终的归宿又是哪里呢?按照《后宫》中柏宸妃的说法,好像年老的宫女女官甚至没有子嗣的妃子们的归宿就是到芜蘅殿凄凉终老,而据史料记载,按规定,女官当差数年至十数年,即可放免归家,《明史》:“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父母,听婚家。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现授职者,家给与禄。”永乐朝亦遵此制:“其妇人入宫后,年至五十愿还乡者听,女子入宫十数年后;有识字人替用,愿还乡及适人者听从其便。”去留由自己定夺,对于女官而言似乎是很好的选择,但事实是大多宫女或女官已经与社会脱节,出宫之后根本无法开始新的生活。对于女官老病而亡者,“得归葬于父母家”,无亲属者,抬至净乐堂焚化,净乐堂“在西直门外,亦有内官(太监)数人经营,凡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于此焚化。堂有东西二塔,塔下有眢井,皆盛贮骨灰之所”。虽有安葬之处,但身边没有任何亲人朋友,结局亦是凄凉惨淡的。

由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前期女官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体系,尚宫等称号正是当时的女官称谓,明朝对女官的选拔也是极为严格的,而从女官入宫后的待遇和最终的归宿我们也可以看出,宫廷女官尽管在宫中属于中等层级,外观看起来比仅供驱使的宫女境遇好一些,但在本质上却无多少区别,后宫女官、甚至妃嫔们都只是生活在皇权下的附属品。

[1][汉]郑玄注.[唐]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钱玄注译.周礼.长沙:岳麓书社,2001.

[3]张舜徽主编.二十五史三编.长沙:岳麓书社,1994.

[4][清]龙文彬.明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6.

[5]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猜你喜欢

宫女后宫
缩宫素配合米索前列醇片在产后宫缩乏力减少产后出血的临床评价
唐朝的宫女老了后怎么办?
伤不起的宫女
唐玄宗年间宫女游艺考
男人为什么会渴望拥有后宫
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
《后宫·真烦传》专题之女帝家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