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李权
李 权
(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 州 3 50108)
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是培育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水平是决定实验教学科研水平与层次的关键。近几年,许多高校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改善实验条件,各实验室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先进国内外实验设备装备实验室,实验环境得到较好的改善。[1]然而实验室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除了具有良好的实验软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业务精良的实验室队伍。
实验室队伍是高校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理论课教师一道担负起培育高等教育人才的重任。实验室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科研的质量。由于历史等多种原因,实验室队伍建设始终落后于高校的整体建设水平。[2]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室队伍,成为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一环。
一、实验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福州大学作为一所省属211高校,近年来利用新校区建设契机,投入大资金,下大力气进行实验室改造建设,实验硬件条件得到大幅改善,拨入专项资金举办实验室队伍工程硕士班,引进一些硕士博士进入实验教学队伍,实验室队伍的学历、知识结构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实验队伍仍然滞后于学校建设“东南强校”、“创业型大学”的需要。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合理,不稳定
实验队伍结构不合理,首先是缺乏高层次的实验队伍带头人。我校实验系列拥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数偏少,缺乏能规划实验室的发展方向的人才。学校职称评审制度是以科研为导向,关心的是教师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对实验队伍倾斜力度不够,没有设置正高级实验系列职称。这种政策的不倾斜,导致部分一些成绩突出、能力强的高级实验师要想晋升,只能离开实验系列,转评至教授或研究员,造成实验队伍不稳定。其次是近几年来我校虽然引进了一批具有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实验室人员,但由于实验室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比较差,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队伍相比,无论在地位上还是收入分配上,都不占优势,这些人员大多只是把实验室工作当做留校工作,成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跳板,并不安心于实验室工作,不愿意从事实验教学准备、实验过程辅导、实验后清理、实验室设备维护维修等常规管理工作,导致实验技术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再次是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人员由于历史原因留在实验室,这些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习新知识和创新意识不强,不注重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升和实验技能的更新,无法适应现在的高技术含量、高素质的高校实验队伍需要。
(二)缺乏量化考核标准
由于福州大学是所综合性大学,文理工各种学科种类复杂,各实践教学科研环节的要求也千差万别,在现有条件下,学校要制定出一个让全校实验室队伍满意、信服的量化考核标准存在一定难度。这就造成学校对实验技术人员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只能对实验技术队伍进行考勤及简单的考核,对其敬业情况、业务精湛程度、实验教学质量等难以有效考核。由于缺乏有效激励措施,“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挫伤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
(三)队伍进出困难
由于事业编制等客观原因,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进出存在一定困难,我校也不例外。学校现在都要求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而一些学历不高的人员进入学校都必须参加全省统一考试等关卡,增加其进入学校的难度。这样,校外一些热爱从事高校实验室工作,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专业技能精湛的人才由于编制、学历等问题难以进入高校从事实验室技术工作。与此同时,学校目前缺乏退出机制,基本上只能进,不能出。校内实验技术队伍中一些年龄大、学历低、技术水平低、工作消极的人员就算无法符合实验室要求,也很难要求其退出。
(四)进修培训机会少
实验队伍人员进修、培训的机会少成为福州大学一个突出的问题。长期以来学校对实验队伍的培训只有少量专项经费支持,无法满足实验队伍人员需要。学校除了2008年安排专项资金让部分青年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外,没有专门的经费可以为实验室人员提供进修的机会。各单位实验经费有限,仅能维持正常的实验运转,也没有多余的经费供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培训,导致实验室人员三、五年都很难出去学习一次。还有部分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参加工作多年,都没有得到过本专业实验技术方面的培训,更不用说去外校调研学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没有进修培训,实验室人员无法接触其所在实验室领域最前沿的信息,无法对实验内容进行创新与提高,只是常年简单重复的工作,造成实验内容陈旧落后,学生对做实验缺乏兴趣。
二、实验室队伍建设的对策
要解决上述实验室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建议采用的对策有:
(一)解放思想
实验队伍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历来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实验室工作人员一直被看作是辅助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第二线人员,在人们的头脑中产生了实验室工作无足轻重的偏见。[4]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给大家的印象是实验室工作人员低人一等,影响和左右着实验队伍的建设。
近些年来,高校实验室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比以前受到重视,但其重视程度仍无法满足科技进步和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待提高。因此,改变旧观念,提高实验队伍的地位是实验队伍建设的成为首要问题。学校领导、教务处、实验室处等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各院系要从多方面积极倡导重视实验队伍建设,,制定实验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时,加大实验队伍倾斜力度,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我校实情的实验队伍建设的规划与政策,积极为实验队伍争取应得的利益,确保实验队伍有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实行量化管理
我校实验技术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实验室立项建设、协助实验主讲教师完成实验教学辅导、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准备,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管理,还要负责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制定实验室规章制度等,不同学科的实验室对实验人员要求也有所差别。由于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职责众多,只有根据其工作内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量化管理、考核,建立合理有效的量化考核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实验队伍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实验队伍人员在实验室里兢兢业业从事实验工作,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性,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三)加强培训
随着大型设备的引进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要求日益提高,突显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重要性。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可采取实验岗位培训与校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以多种形式、多渠道、分层次地进行。对于已具有一定实验工作经验,高职称和高学历的人员,主要通过短期培训提高实验技能,注重实验方法和新设备的使用与改进,为实验创新打下基础。对于中、初级实验技术人员,重点在于对实验人员进行职业修养教育,增强实验教学的相关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培训促进实验人员自觉学习和训练,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水平,培养出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
(四)灵活用人机制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要采用多种形式的用人机制,按照实际需求引进人才。实验室岗位有其特殊性,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多种层次的人才。首先要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实验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实验队伍建设的领军人物。通过培育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使实验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富有战斗力。其次,可引进一些学历层次虽然较低,但热爱实验室工作且能够胜任实验技术岗位工作的人员。目前高校很多实验室经验丰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而硕士生、博士生又不愿踏踏实实从事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引进这些人员可增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采取研究生助教的形式,协助实验教师完成实验室一些基础性的工作。[5]再次,对于确实无法适应实验室建设现代化要求,无法满足实验教学改革需要的实验室人员可采用分流的形式让其离开实验室队伍。
三、结语
实验队伍建设与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建设一支具有业务过硬和高素质的实验队伍,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和规范化管理,制订各种积极有效的量化考核机制,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实验人才,合理引进和使用实验经验丰富的人员,建立退出机制,不断提升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掌握先进实验技能的实验技术队伍,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
[1]黄扬帆,印勇,谢礼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6).
[2]庄宝祥,王金平,魏志新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技术队伍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4).
[3]史金联.浅析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
[4]山颖,董伟.建设高水平实验队伍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
[5]王晓迪,潘信吉,庄严,刘嘉南.实验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2010,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