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研究
2012-08-15冷英
冷 英
(盐城工学院 党委宣传部,江苏 盐城 224051)
在当今大学,校园文化实现对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师生情感、个人情操的塑造,总是通过一定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使之在情感上和价值观方面对现有社会的文化产生认同。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是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在创新上要体现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一、我国目前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形式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过于推崇,使校园文化的价值被人们所忽略,校园文化建设偏离其本质意义,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物质文化环境过于重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
首先,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与功能不和谐。随着大学的扩招及信息化、现代化的发展,一些大学只好将功能的不足以大学基础设施建设来弥补,原有校园建筑布局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呈现出不和谐态势。
其次,校园建筑风格呈现千篇一律。我国目前大学校园的很多建筑都过于推崇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到处都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高楼、大楼,缺少最基本的人文气息和创新精神。
2.精神文化过于保守或无创新性。
大学所坚持的大学精神对社会文化起着示范及引领作用,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甚至在一些特殊时期影响社会的发展方向。我国许多大学因循守旧、过于保守,导致其校园精神文化缺乏应具有的朝气和活力;有些近年新创办的大学盲目模仿或跟风、不求创新,导致其校园精神文化缺少个性。校园精神文化缺乏创新型就难以为学术自由、学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难以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3.制度文化上的不合理。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在制度上故步自封,在教学管理制度方面,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课程设置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研方面,过于重视应用型研究而忽视基础性研究;人事管理制度不够科学,行政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官本位思想在校园文化中根深蒂固;监督及奖惩制度不健全,学术腐败现象屡见不鲜,严重阻碍着广大师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4.活动文化过于商业化和功利性。
很多活动过于商业化和功利性,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现象比较突出,往往忽视了活动本身的教育意义。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基本原则
创新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固然重要,但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地一味追求创新而偏离大学本身育人和为社会文化建设的方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基本原则如下。
1.“创新”原则。
“创新”,是指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保持自有个性,并不断进行自身的再创新,唯有如此,才具有坚韧的生命力。
2.多样性原则。
大学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要有的放矢,有利于学生身心和专业特长发展,根据他们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开展一些具有知识性、竞技性和思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多层次、多类型的特点。促使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紧跟时代潮流。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与社会主体文化目标一致,要有创新但也不失时代性,要坚持新思维和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造就富有创新性和特色解明的校园文化。
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策略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就要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
1.物质文化建设创新。
首先,大学校园环境要整洁优美、空气清新,这就需要注重绿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学校的建筑、绿化、雕塑、操场、喷泉、山石等人文景观都应通过精巧、和谐、实用的规划设计,融入浓郁的文化气息,才能有利于师生学习和生活。
其次,校园内的校舍建筑要科学合理,要根据教育教学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建现代化的设施,例如信息楼、多媒体图书馆等以适应社会对大学教学的需求。
最后,校园的配套设施要紧跟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大学校园要加大对信息化教学设施、科研设备的投入,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使教师有条件运用多媒体、科研设备等先进教学设施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学习技术进行学习。
2.精神文化建设创新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创新,在大学精神文化的创新中,要注意批判与继承、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理想和现实的统一,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的特色是一所大学校园文化的生命,失去了特色,就失去了活力,也失去了对本校师生员工的吸引力、凝聚力及对外界的影响力。因此构建有特色的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学领导者应当在保持优良的文化底蕴基础上做出特色,保持鲜明的本校文化特征,这样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创造性人才。在这点上,世界上很多一流大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例如牛津大学的“理想、博大、宽容”、耶鲁大学的“真理、光明”、西点军校的“职责、荣誉、国家”等,还有我国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关乎社会的民族精神,关乎自己高贵追求的个人精神”等,这些大学的精神文化特色既鞭策着本校师生的言行,又深深地吸引着全世界人们对这些大学的敬仰。
(2)精神文化在包容的同时要鼓励竞争。所谓的包容是指对人才的尊重,要能够容纳广大师生具有怀疑批判的精神气质和无畏失败、敢于尝试的巨大勇气,能够容纳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见解。一所大学通常规模很大、人数很多、学科很杂,只有对不同知识、不同学术思想、不同价值观及其持有者抱有一颗包容的心,才能鼓励师生创新和创造。但包容不是毫无原则的姑息,而是辩证的包容,在包容的同时应当鼓励竞争,只有竞争才能激励学术创新。本校教师间的竞争,能激励教师不断学习研究和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校学生间的竞争,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大学之间的竞争不仅激发大学的生机、活力和动力,同时还会有力促进学生不甘示弱、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大学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体现包容与竞争的统一,为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作出贡献。
3.制度文化建设创新
制度在大学校园文化的创新性建设中具有强制性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所谓大学校园制度文化的创新,是指大学校园的制度或规范要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
(1)制度规范上的创新。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要求,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和核心,制定的创新型教学管理系统;其次,为了使创新型培养方案得以实施,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大学生从入学注册取得学籍到毕业资格审查认定获得毕业证书的全过程管理,学籍管理制度是指导学生在校学习的法规性文件,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好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后,建立完善创新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建立完善创新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习评价体系、学生评价及奖惩体系四个方面。
(2)管理上的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人性管理、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其次要有创新的管理体制,要注重组织结构高效性、管理方式人性化、内部权利协调化。
4.活动文化建设创新
创新型活动文化是当代大学校园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是指学校社团、学生会、院校等相关组织或机构运用创新思维、创新理念,充分利用校内相关物质文化设施的基础上开展的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活动。创新型活动文化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健康情感,还可以增加师生对美的需求、活跃师生的思维。在大学活动文化的创新上主要加强校园社团文化的建设、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应当多样化、注重文体娱乐和运动会等活动的创新。
作为大学文化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导向,是大学生命力和活力的象征。纵观世界校园文化发展史,任何一所大学优良的校园文化,都离不开精神本位的支撑,与时俱进的创新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是在发展中创新,也是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既要体现其时代性,又要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富有创新性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我国现行社会文化环境条件下,大学既要积极发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又要吸收国内外文化精髓,最终使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行为成为大学、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习惯。
[1]谭花蓉.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继承与创新[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01.
[2]施忠仁.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7.
[3]孙海涛.创新型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