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教学方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趋势*

2012-08-15陈素红

外语与翻译 2012年1期
关键词:讲授法思政理论

陈素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 岳阳414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行教学方法的利弊分析及改革趋势*

陈素红

(湖南理工学院社科部,湖南 岳阳4140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简称思政课)现行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利弊相兼,只有加以合理整合,正确使用,才能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不同方法的优化整合是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趋势。遵循两个原则和注重五个结合是促进改革取得成效的良好方法和措施。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两个原则;五个结合

一、高校思政课常用教学方法及利弊分析

1、课堂讲授法课堂讲授法是高校思政课运用最普遍、最频繁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训练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从教师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传授性的方法;从学生的角度看,这是一种接受性的方法。在漫长教育发展史中,讲授法一直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一是知识容量大。讲授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二是成本低。讲授法就是靠教师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可以不受条件设备的限制。省时省力便捷。三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为主,非常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四是系统性、通用性强。讲授有利于系统地传授知识,学生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一堂讲授课的内容也常常是通用的,可适当增加或删减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或学习者的变化。但讲授法也有其重大缺陷:讲授法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僵死局面,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过多使用,必然会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机械被动,从而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讲授教学面向全体,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

2、分组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政课教学中,对一些重要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小组或全班方式开展讨论,能够收到比单靠教师讲授更好的教学效果。讨论法的优点是:针对性强,能够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有利于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并产生举一反三的效果。讨论法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教学时间不经济;不利于获得系统的知识;讨论效果受学生既定水平的限制等。

3、谈话教学法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经过思考,对所提问题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问答法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送方式为双向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活动;由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积极思考,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势必会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谈话法的运用对思政课教师素养有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识渊博,而且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能熟练驾驭和掌控谈话局面,否则不但难以控制教学活动,还容易浪费教学时间。同时,谈话法对学生也有要求,如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基础和实际经验,谈话也难以进行或流于形式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4、视频演示法视频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投影、电视、电影等,使学生在获取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视频演示法在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可以将一些抽象、深奥、单调、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内容,并能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能够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由于视听结合,图文并茂,学生对所学东西更易理解接受。但这种方法必须使用恰当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否则不但起不到应有效果,反而容易喧宾夺主,削弱教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

5、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或亲自参与某些实践活动,从而获得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一些大型企业、革命纪念馆、文史博物馆以及各级政府建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自己联系的德育基地,红十字会、社区公益组织等,都是学生考察和动手实践的最佳去处。实践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使教学和社会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眼界,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亲自体验和实践中受到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弥补了理论说教的空洞性;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组织起来比较困难,场所的选择也受经费、时间等诸多条件的限制。

6、自学指导法自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对教师来说,自学指导法有利于弥补课堂讲授学时的不足,缓解教学内容多与理论课时少的矛盾;对学生来说,自学指导法有利于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其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自学过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忍耐心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自学指导法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许多高校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成立了“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马列原著学习小组”、“时事政策研究会”等,并产生了良好效果。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学习过程难以掌控,学生消极应付,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综上,高校思政课几种常用教学方法都各有特点,利弊相兼,只有加以合理组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产生优势互补效应。未来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必然是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只有遵循以下两个原则和注重以下五个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知识教育与育德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旨在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这一任务和目标决定了它既是知识教育,同时也是育德教育。作为一门文化课,思政课要向学生系统地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理论知识,然其最终目的又不在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是把知识作为中介,通过向学生介绍、讲解相关原理、理论、观点,以达到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提升素质的目的。列宁和毛泽东都曾十分深刻地指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仅仅当作一般的、纯粹的知识来学习,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甚至还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决不能只充当相关知识的传声筒和接受器,否则,将与思政课教学的本意大相径庭。这决定了思政课教师在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时,首先要遵循“知识教育与育德教育相统一的原则”。那种“有知识传授、无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二)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能否成分发挥,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无疑是绝对的主导者:他不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持者、组织者;同时也是思政课教学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党性原则的责任人;以及教师本人的学术情操、人格魅力、道德追求、语言艺术、生活态度等对学生的示范性影响都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坚不可摧的主导地位。对学生而言,由于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并非掌握既定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受教育者积极参与教育过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选择,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先“内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再“外化”到自己的日常言行中。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政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前提。可见,思政课教学要取得成功,既要确保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在课堂教学中,任何轻视、排斥、否定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做法都是有害无益的。这决定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既不能搞一言堂,避免单向灌输,又不能放任自流。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要注重五个结合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就思政课教学性质而言,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是既要防止在思政课教学中脱离实际讲理论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又要防止在思政课教学中以实际代替理论的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倾向。邓小平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思政课教学要做到“精”和“管用”的统一,必然要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我们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有目的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即恰当运用实践教学法,“以知导行”,“以行育人”,实践既可检验大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认同程度,又锻炼了他们应用理论的能力,达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目的。

(二)灌输与启发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作为正规的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对教材内容的系统讲授,即“理论灌输”。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灌输,是贯彻思政课方向性原则所必需的,但这种灌输并非是要学生只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词藻,而是要让学生对所灌输的内容产生心理上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因此强“灌”硬“输”是不行的,还要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迪和引导。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注重灌输与启发相结合,改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灵活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技术手段的选择上也应一改过去的“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落后情境,充分运用现代音像设备、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等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融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内容相对抽象枯燥,理论性强,如果教师只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表达方式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可能会让学生感到高深莫测、甚至索然寡味,但如果能将理性表达与感性形式结合起来,将一些抽象、深奥、单调、枯燥的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具体可感的内容,寓情于理,以情动人,情理交融,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坚持感性与理性相结合,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表达方式增强理论说服力,既要注重抽象思维,又要注重形象思维,既要重视理智表达,又要注重情感投入。不仅要通过理性表达,深刻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科学性、真理性、价值性,实现“以理服人”;而且要进行情感投入,使受教育者在声情并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情境中增强对理论的认同感和信服力,进而信仰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只有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结合起来,思政课教学才能取得更好地效果。

(四)原理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原理阐述是理论型课程教学的基本方式,是对课程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等进行逻辑推演、论证和系统阐述的方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原理阐述是非常必要的,便于学生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但单纯开展原理阐述,容易导致教学中片面强调理论的逻辑性、系统性,理论与实际相脱节,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违背了“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因而有必要将原理阐述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所谓案例分析,就是通过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的教学方式。采用案例分析教学,能使思政课教学更多地关注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增强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充分发挥典型教育和榜样示范的作用。但在采用案例教学时,要注意不能因为有了案例就完全以例代讲,或就事论事、就事说理,或所举事例只为投学生所好而与要阐述的原理无关。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传统范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视听结合等特点和优势,因而受到思政课教师的普遍青睐。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容易走极端,以为只要手段新颖,画面新奇,就一定能吸引学生眼球,上课时由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大大削弱。教学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其实高校思政课中的很多理论,单靠音像资料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表达,而是需要教师的深入分析和精辟阐释,这正好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传统教学范式中,教师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掌控课堂,对教学艺术孜孜以求,力求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无可辩驳的逻辑、慷慨激昂的表达、由内而外的激情来俘获学生的思想。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落后,不利于提高课堂吸引力和激发学生兴趣。思政课教师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适当穿插相关视频,或者在现代化课堂上,教师讲解时辅以板书或留出专门空间,下到学生中去开展零距离的交流等,两种方法各取其长,扬长避短,方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012-02-13

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11C19)

陈素红(1975-),女,湖南华容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讲授法思政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浅析讲授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