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技术的运用研究及影响*
2012-08-15齐振伦
齐振伦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技术的运用研究及影响*
齐振伦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并推动了艺术设计教学方式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软件具有依赖性,不关注设计灵感等等。对此,本文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设想。
数字技术;艺术设计;文化产业
由于科学的进步,数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以上个世纪40年代首台电子管式计算机发明开始,对数字技术图像艺术行业研发得到不断的发展。1959年,罗伊·范德萨(Roy VanDersar)学者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名为《色彩学》(Color science)的演讲,第一次指明“电子图形概论”(Introduction to electronic graphics)观念,确立了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的自由身份,它昭示着数字技术逐渐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逐步成熟,计算机进入设计创意层次,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艺术在我国得到普及和推广。如今,数字技术已交融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给艺术设计的发展和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一、数字技术带动艺术设计教学发展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技术和一个正在不断发育的小孩一样,出生的那刻起,就不断地革新着传统媒体形式,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依据美国经济部作出的总结资料,全世界人口20012年将会达到65亿人。预测3年之后全世界35%的人口都可以享受网络与平板电脑的便捷,达到讯息畅通。3D网络,平板电视,蓝光影碟,智能手机等新电子技术的出现应接不暇,使处在研发最前沿的新媒体技术开发者与监管者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数字技术与艺术设计,本质上是科技领域和艺术领域的互相碰撞,伟大思想家善得康指出:“艺术同科学就像是一个镜子的正反”,它们是一起前进的,如今数字技术已渗透与影响到各文化领域,重点涵盖数字画面类,数字音乐类,数字电影类,数字媒体,数字宣传和网络商务等方面。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方式进入到现代艺术设计教学领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普及,现代艺术设计与数字技术已密不可分,它不仅融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而且还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改变了我们的设计方法,丰富了设计思维,延伸了新时代艺术设计的价值内涵。
处在数字时期,我们应该用宽广科学的视野去了解和认知数字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数字技术不但可以“展现感官”,还可以“模拟生活”,给设计者产生更加深层次的理念。数字技术能够更加符合现实的虚拟生活,能够更加便利的编辑、存储、交换意见等,充分发挥出其所具备的重要作用。时代的发展,潮流的进步,设计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设计不仅要适应时代,更要引领潮流,所以现代艺术设计必然要创造更新的设计文化。数字技术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搭建了一个更好更快发展的新时代平台,这就需要我们在其发展中融传统设计文化和设计思维、融现代科技文化成果,以超前的设计意识、更具丰富的视觉语言和形式加以表现,使艺术设计教学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技术的运用现状
数字技术给设计者带来全新的思想与途径。在平面广告设计里,新式电脑喷绘取缔传统手工绘制的方法;如今的影楼里,数码相机彻底替换了成本不菲的胶片相机;在传统媒体里,互动性更强的数字电视更换了模拟监视器,数字摄像机替换了胶片摄像机;产品展示里,三维效果的展示比实体产品展示更具冲击力。然而,如同一切高新技术一样,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存在着众多的负面效应。
首先,我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大规模转移、损耗的现象,像好莱坞影片《功夫熊猫》就将中国最具特色的熊猫当做主角打造成3D动画片,影片里面添加着的欧美文化产物,正在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观和人生观,外国的一件文化产品,往往可以改变我们对青少年多年的教育,要维护我们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推动民族化、数字化文化产业的发展。
其次,电子气味浓重的现象始终是计算机和数字技术不可磨灭的痕迹。电脑技术的发展,让设计者开始脱离生活的氛围,让日常熟悉的事物变得不再熟悉。以往我们想要红花绿叶,就得借助摄影器材的捕捉,可现在我们只需要借助网络就完成了。部分人已经彻底将运用软件当做设计的全过程,不再重视设计的灵感、意义、作用,画面感等最基础的东西。所以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计算机终究是机器,是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繁杂的机械的操作,但它不可能也永远不可能代替人的思维,过分依赖电脑,陶醉于表面的鼓噪只会作茧自缚,让设计流入浅薄而迷失方向。
数字技术在体现人类强大的创造力时,也使人们产生了不同的疑问与矛盾,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交流,不信任与不来往。其实,人类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情感,我们的社会高技术越多,就越喜欢温暖的人性化情感环境,因此,“设计”必须重估自己的角色并自我改造,我们应该为“设计”的孕生意义,再次开创出一个新的伦理情感架构。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发展策略
在当前形势下,数字技术和因特网技术以及文化领域的融会贯通而形成的新艺术设计链条在全球发展起来,不但变成所有国极其关注的一个新兴经济,还决定与革新着人们的生活观与价值观,“把文化放在首位,将科技当做辅助”[1]是数字技术运用的核心所在。在电脑特技融入影视创作的今天,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的人才也越发显得紧俏,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数字媒体业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对人才的需求量还很大,这就要求艺术院校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新的设计教育体系。
(一)加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教育改革
大力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艺术设计教学方式与内容正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可教育效果质量的好坏也激起了人们对艺术教学的高度关注,由于守旧的教学体制限制,导致了学生步入社会无法很好的完成自身设计工作,这使得我们教育者需要高度重视,艺术设计教学的前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我们大部分设计教育除了在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上有所改变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相当一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工艺美术型教育基础上,而传统工艺美术型教育已严重滞后,简单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所培养出的人才已不符合市场所需,可以说换汤不换药,治标不治本。
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是必须重视人才的专业素养与水平的训练。尽管旧式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教学大纲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可我们也不能将其在相应阶段、相应性质上的科学性相否决。我们得借助其教学大纲与教学方式的分析,贯彻数字技术的发挥,就课时制定与教学方式手段革新中找出其关键所在,并选好课程改革出发点,用宽广的发展性视野加以吸收、发展与创新。
(二)改变现代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观念
“人类大脑与机器电脑”之间的区别始终是各领域里的焦点话题,归纳起来基本就是:(1)“机器电脑”无法取缔“人类大脑”,机器电脑是在人类大脑的思维掌控里工作的,“电脑”仅仅只是种科技手段,“人脑”始终是领导者。(2)“人类大脑”无法替换“机器电脑”,电脑大多数时候可以发挥出无法估量的功能,达到人脑不能实现的行为,这种“电脑”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人类大脑”与“机器电脑”的厉害程度是没有什么继续探讨下去的价值的。我们需要仔细地观察新世纪艺术设计者必须要拥有的“能力”。在如今设计类型多样变化的大环境中,这样的能力应涵盖宽广的设计理论与熟练的设计操作水平,只有将艺术设计和科学手段相融会贯通,才可以打造出艺术设计所具备的多类型理论层次模块[2]。
现代艺术设计已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数字技术成了设计师最重要的技巧手段之一。艺术与技术二者相辅相成,同时又相互制约。数字技术是设计表现的强有力手段,只有精通数字技术的操作,才能让设计创意完美的再现,也只有让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才能使设计创意得到升华。艺术与技术二者并重,优秀设计作品都离不开技术对创意的支持,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强调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还要强调对数字技术的掌握。
数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的改变。艺术设计教学需要适应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在提高学生艺术感官的同时,还得需要了解新手段,着重设计和科技的综合贯通,以增强艺术设计全面素养与水平,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实质的面对现实与实际工作的需要,才可以给社会的发展和前进带来优秀的生力军。
四、总结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也要适应和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以给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实用的人才。新时期、新观念、新艺术思想的革新,使得我们必须改变当前人力资源教育的思维方式。就革新的过程里,需要用全面的方式来促进,推动数字化阶段所渴望人才的理论体系。在注重传统设计文化继承、注重世界先进艺术设计教学理论的同时,更要密切联系社会,注重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以拓展创意思维,全面提升设计执行能力,这样将有助于我们构建起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架构体系,赢得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改革。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2]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012-05-29
齐振伦(1978-),男,山东潍坊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