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
2012-08-15张延军
张延军
(山西省吕梁市委党校,山西吕梁 033000)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
张延军
(山西省吕梁市委党校,山西吕梁 033000)
随着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地级市党校图书馆的发展,同时也让传统的模式受到不小的挑战。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优化馆藏、改进服务、加强数字化建设合作和馆员队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工作的改进思路。
党校图书馆建设;问题;改良思路
一、加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的意义
党校是培训教育干部、公务员的主要阵地。而图书馆在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和综合国力上占有很大的分量。所以,作为党校教学科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工作,其发展应紧随党校的发展和建设,它的水平与党校规模和总体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应重视和加快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发挥其在党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干部。同时对促进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高国家文明发展程度,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的现存问题
(一)经费匮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资金的匮乏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了的一大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出版物。但是,近年来物价的攀升,所以书刊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地市级党校发展快,需求大,而财政上的短缺,从而导致地市级图书馆的艰难缓慢发展,并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例如规模小,藏书少,更新能力差等等。我们来试想一下,书刊价格上涨了,而用于购书的经费匮乏,于是如就尽量的减少图书馆的图书购买量。这些现象在经济不是太发达的地市级地区尤为常见。殊不知此就已影响了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进而就导致书刊文献在学科内容上的片面性和中断性。在当今信息化形势下,党校教学和科研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在量上和质上都有所提升,随着新学科不断,原有的藏书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也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二)缺乏对口跟踪服务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方式被动、陈旧、单一,缺乏对口跟踪服务是地市级图书馆存在的有一个问题。
最大限度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的要求是图书馆的最终目的。并且也在90年代提出了向多功能图书馆方向发展的号召。但这么多年了,其服务方式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还停滞阅览、外借、等客上门的单一、被动的服务方式。另外,传统的服务对象局限,状态封闭。而在当今传统被动的服务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例如,在大多数地市级图书馆就有一些供读者使用的专题目录,索引等二次文献服务,但基本没有可供领导决策使用的跟踪服务、针对性服务。所以,在网络信息服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新宠儿,对口跟踪服务也备受追捧的现在,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应加强对口跟踪服务。
(三)工作人员水平偏低
管理与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竞争的重要对象,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竞争的重中之重。
在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工作人员水平低,这主要是由于人员起点低,文化知识不广,涵养不高,再加上他们多数并非专业院校毕业,所以他们没有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接受能力差,平时又不注意学习和深造,所以很难赶上时代步伐。从而对现代化图书馆管理和计算机知识理论等必备的现代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掌握。
三、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改良的思路
(一)加强馆藏并提升体系专业性
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建设,必须加强馆藏建设并提升体系专业性。馆藏是图书馆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类文献馆藏为特色。要针此特色加强对馆藏的情况、读者、发展方向来考虑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不同。地市级党校教学主要是围绕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的,所以干部的培养主要是突出理论知识、能力提高、党性修养等方面,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适应地市级党校教学科研的新特点去调整藏书结构和馆藏数量。同时加强各地市党校图书馆当地的历史、交通、经济、风土人情等民族风情书籍资料,建立起本地区最具权威的市情资料库,增强地市级党校图书馆收藏的地方特色和地方宣传力度。
提升体系专业要加快文献信息数字化进程,增强网络信息服务。党校图书馆信息数字化服务打破了各馆的地域和馆藏界限,联合成一个资源共享的共同体,从而更加促进了体系专业发展。数字化体系发展要求配备设施,增大数字图书馆资源库的投入和建设。数字资源库包括光盘、多媒体影视资料、数据库等,逐步营建数字信息平台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共享。加强兄弟党校之间的相互资源共享,充分挖掘网上资源,加强数据库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逐步形成党校科学的、规范的制度管理体系。
(二)构建纵深服务模式
构建纵深服务模式,可以通过联合办馆、合作建设馆藏、提供检索工具等的途径组成一个社会型的大馆。可以将各地市级党校系统的图书馆联系起来,实行馆际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可改善服务方式,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加强对口跟踪服务、扩大读者范围,进行适度的有偿服务这是缓解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经费紧张、供求矛盾突出的另一途径。
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开展适度的有偿服务。信息作为一种共享资源已形成共识。面向社会,扩大读者范围,变封闭型为开放型,进行适度的有偿服务,可以更好的加深服务的纵向深度。许多图书馆现在也已经进行了信息有偿服务的尝试。这种方式可以用来缓解供求不足的矛盾,改变服务方式。同时这也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需要。
了解读者和市场发展和需求,做好服务工作。服务工作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提供方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我们应积极主动了解读者的需求,改变以往被动、呆板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针对读者信息需求,结合馆藏特色,开展各种定期服务和回溯工作。通过扩大服务对象范围,使图书馆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方向发展,使读者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
(三)革新人事管理制度
革新可以给原有的事物灌入新生力量,党校图书馆人事管理制度的革新已势在必行。一支过硬的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工作队伍,与图书馆馆员自身素质的高低息息相关。在革新现行的人事制度上,可以采取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用优化组合,逐级招聘。通过实行“定岗、选岗、聘岗”三步曲,形成一个的良性循环机制。并且根据一定时期的工作一贯表现、岗位种类等因素,发放不同级别的奖金,形成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各地市党校图书馆竞争将是管理与服务的竞争。所以更要注重人才的开发培养,建立培训制度,加强继续教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工作开展的必要保证,所以首要的是培养图书馆工作人员良好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职业道德。进而要加大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图书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建立一支政治坚定、技术过硬、专业协调、的图书馆专业队伍。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引进竞争机制。在党校内部还必须建立分管负责制,把党校图书馆工作纳入工作人员的考核范围,制定一定的目标作为考核内容,对达到标准的给予表彰和奖励,达不到标准的人员给予一定警告和处罚。同时,建立同级党校图书馆的评比制度,定期地组织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评比,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更好显示工作的优劣程度,促进工作又快又好的进行。
[1]刘新廉.加快实现党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平原大学学报,2004,(4).
[2]汪宝珍.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建设[J].理论建设,2006,(4).
[3]陈丽翎.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干部提供知识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2,(1).
[4]高发玲.网络环境下党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2007,(3).
[5]陈益君.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6).
2012-04-14
张延军(1969-),女,山西吕梁人,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