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践条件及可行性*
2012-08-15倪佳
倪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205)
论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践条件及可行性*
倪佳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图书馆,湖南长沙 410205)
图书馆从其诞生之际,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业务外包是近年新兴产生的企业竞争策略,对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程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完成企业的工作业务需求有积极意义。图书馆业务外包的雏形起源于美国,是指通过委托外部企业或团体提供本来应该由图书馆内部操作的各种业务活动和服务,以起到降低成本、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改进质量的效果。我国的图书馆业务外包具有实践基础和可行条件,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图书馆业务外包将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图书馆业务;业务外包;可行性
图书馆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社会功能体现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的职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等方面。图书馆业务是其发挥社会功能的载体,图书馆业务的外包是发展的产物和需要。虽然业务外包尚处于初期发展时期,但从长远来看该业务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是具有潜力的外包形式。
一、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简述
著名的“木桶原理”说明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不是其优势决定,而是由其发展最落后的环节决定。全能型的企业是不可能存在的,并且随着业务外包发展得越为迅猛,企业也不需要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的,只需要把部分业务外包出去即可达到对资源的最佳优化配置的作用。可以简单的把业务外包理解为:企业为了获得比单靠利用内部资源更多的竞争优势,而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由具有相关专业资质的合作企业去完成。
作为一种新兴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策略,业务外包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能使企业有更多精力专注发展其核心业务;二是使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但同时,业务外包也有可能引起的不良影响,比如:增加了对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监管的难度、降低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外包商的选择不当所可能引起的损失、可能引起的法律问题等等。
(二)业务外包的分类
目前市场上的业务外包有多种分类。如整体外包和部分外包、生产外包、销售外包、研发外包、人力资源外包,物流外包、全球范围业务外包等。企业在作出业务外包的决策时,应首先确定企业的核心领域,随之集中各类资源重点发展其核心领域,再把剩下的企业的其他工作业务发包给其领域最优秀的单位承接。这种发展战略成功的运用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企业。
波音747飞机的450多万个零部件,大都是由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相关制造厂家所提供;通用汽车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把年营业额高达200亿美元的生产汽车零配件的Delphi公司分离出去。正如美国管理学者James Quinne所言,过去,资源外取被认为是企业的一种劣势;而现在,资源外取却可能是智慧型企业运作的关键。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
(一)国内外发展情况
图书馆业务外包的雏形发生于二十世纪初,以美国多个图书馆向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编目卡片为代表,表明图书馆业务外包开始产生。1967年,OCLC的成立在全球图书馆编目外包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993年,美国怀特州立大学图书馆将其编目部门外包给OCLC后,成就了图书馆编目外包的发展高潮。1998年,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成立了“外包工作组”专门负责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将图书馆业务外包推向了新的高度[1]。
在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采编工作方面。到了90年代中期后,国内出现了一批完全市场化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民营图书供应商,其企业化管理、商业化竞争意识和规模经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保持足够的活力。1998年之后,图书馆业务外包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外包服务的范畴也扩大了很多[2]。随着外包商对图书馆配套业务的经营关注,图书馆对外包认识的深化,必将推动业务外包的发展。
(二)业务外包的内容
(1)编目外包
在国外,编目外包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实现书商于图书馆之间的图书查询、供应、分编等一站式的工作流程。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相继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3]。加上联机编目和编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推进。国内的图书馆也普通采用了采编业务外包的经营模式。采编外包不仅可以减少图书馆的管理成本、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更好的满足阅读者的需求,还能推进地区内图书馆编目的统一标准的建立。
(2)数据库建设外包
构建文献资料数据库作为图书馆的主要工作内容,该项工作在推进文献的传递,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信息的普及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把馆藏的数十万的书目刊物等资源制作成可通过网络传播的电子版文件并非易事,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对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这对于图书馆的经营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建库承包商就此产生。有了建库承包商,不仅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减轻了繁重的工作内容,通过他们专业的自动化业务水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馆藏数据的自动化建设,是最省事省力并且节省成本的选择。
(3)信息服务外包
作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之一,信息服务的方式有合作咨询、查新、定题、跟踪服务等。此外,对某研究课题的跟踪研究、出具综述报告等也属于信息服务的内容[4]。由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可能涵盖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因此对于信息服务这项业务,多数图书馆将其外包给专业公司或者其他有能力完成的大型图书馆。这样既可保障图书馆能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讯,又可减少了此类专业人士的管理费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4)基础业务、基建管理物业管理业务外包
图书馆内有很多基础性的业务,这些业务是图书馆正常运营所不能缺少的,但多数此类业务琐碎繁重,是机械类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内容,且大多数图书馆没有配备专门从事此类工作人员。比如:书目的采购和退换、书目报刊的装订维护等。可以通过成立专业从事此类劳动密集型工作的组织,提高工作的完成效率,又可增加部分低文凭人员的工作机会。
图书馆属于公共服务设施,人流量较多,内部设施较多。由于图书馆性质的特殊性,建筑形态的特殊性,馆藏书目的易燃性等特点,若由专业从事图书馆管理的基建管理和物业服务组织来负责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可很好的维护图书馆的日常运营。基建管理应包含图书馆内部设施设备的维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物业服务可围绕保洁、绿化保养、开水供应等方面开展。基建管理作为需由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将其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为图书馆的正常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将物业服务外包可以减轻图书馆员的工作负担,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图书馆的核心功能上,利于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践条件及可行性
(一)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实践条件
(1)良好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图书馆业务外包业务已有了较长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采访编目外包的业务,随着OCLC的成立,推动了编目外包业务的发展;CALIS等书商的编目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我国的图书馆编目外包业务也有很好的发展态势。此外,建库承包商的涌现、信息化、自动化的专业服务商的在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整体来看,虽然图书馆行业的业务外包还有些许不成熟之处,但是其发展的基础是好的,这也是图书馆业务外包未来得以持续开拓扩展下去的现状条件。
(2)图书馆运营的需要
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应运而生的,它之所以会得以产生并发展良好,是因为实践中有这种需求。图书馆业务外包对于馆藏的维护、正常平稳的运营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既可以减少相关专业人士的招聘、培训、管理,从而降低人员的管理成本;又能提高图书馆的主要职能的顺利开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工作内容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此外,还能降低图书馆的正常运营成本。以编目外包为例,由图书馆工作人员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的编目成本为10元左右,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从编目人员配备来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之后,编目人员从原来的15人减少至5人,工作效率却增加了一倍,减少了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5]。
(3)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
各地方各高校的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数量、运营水平的高低,在当今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一个高校的教学水平的象征。因此,各地方各高校间的图书馆实际上也存在着相互竞争,共同进步的想象。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多为机械式的工作,较少涉及到高科技领域,因此将最新科技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实践中的可能性较低。比如最近很热门的云计算等高新科技,在图书馆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等领域有很好的运用前景。创新、不断将新技术运用到实践中也是图书馆运营发展的动力,而高新技术掌握在专业的服务商手中,这就需要图书馆将非核心的更新换代较快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商,已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1)业务外包商市场的初具规模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点关注,家长对孩子们读书问题的重视,图书供应商以达到了空前的发展规模,书商之间的竞争也是相当的激烈,为了能批书给各大图书馆,书商们可谓使尽了浑身的解数。对于书商来说,低价甚至是无偿的提供批书后的配套服务也成为一种竞争手段,这和前几年仅仅依靠降低书目期刊的发行价来吸引客户是不同的。这些配套服务包括了书刊书目配送、书刊技术加工服务、现采服务、网络服务等,有一些规模较大的书商甚至有了自己的图书加工基地及配套的物流,利用他们的规模优势为高校图书馆承包图书分类、编目、图书技术加工业务。当前的书商业务外包市场的发展现状是图书馆业务外包现实条件,为图书馆业务外包的良好发展拓宽了发展道路。
(2)联机编目中心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书目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目前现已初具规模。书目中心的发展为图书系统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做好了铺垫。OLCC、CALIS在全国已经有70多家成员馆;全国超过1/3的省级图书馆都加入了CRLNet;CIP在版编目的诞生和发展;这些条件为实现跨区域的图书编目奠定了基础,也是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可行性条件[6]。丰富的共享数据资源使图书供应商的编目工作更为便捷;书商利用联机编目中心的数据,能够大大节约编目成本。
将图书馆的一些工作内容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商来完成,不是对高强度工作、高科技工作、高难度工作的屈服和逃避,而是通过虚拟出去一些非核心的业务,减少图书馆自身和工作人员的负担,从而能集中精力专注于发展其核心的工作—如运用最新技术获取最新信息向读者提供最快的服务等流程,是一个去繁取心的过程。在新发展形势下,图书馆业务外包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优化内部人员配置的良好选择。虽然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我国图书馆外包业务还有些待于完善之处,但就未来而言,图书馆业务外包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张秀红,朱雅兰.图书馆业务外包刍议[J].甘肃科技,2005,(7).
[2]刘凤琴,王荣.近年来我国图书馆业务外包研究综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
[3]田芳洲.公共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意义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5).
[4]张培,曾珍香.信息技术外包特征及其演进趋势研究[J].情报杂志,2008,(5).
[5]刘清华.高校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07,(3).
[6]姜新年.编目社会化与编目员角色的新定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5).
2012-04-14
倪佳(1974-),男,湖南长沙人,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