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师应主动适应新课程的改革
2012-08-15张林四川省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四川攀枝花617000
张林(四川省攀枝花市经贸旅游学校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前言: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不但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要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角色、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及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方式、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整合,以适合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要求。
1 、更新基本教学理念
1.1、新课程标准指导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将更加丰富,呈现开放的特点。在目标的统领下,着眼于“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技能,加强内容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社会的联系。通过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体育的多种需求得到满足,促使其终身意识的形成。
1.2、体育课堂是民主的课堂
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不能一味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安排教学过程,应当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互相尊重,真诚交往,共同探求,交流体验。
1.3、关注学生差异
由于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体育教师要把这种差异当成一种财富,有针对的因势利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意识,发展自己的潜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点进行运动,在体育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1.4、《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掌握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体育教育本身是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劳动,体育教师应不断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掌握新信息,不断改善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心理品质,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即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堂实施的全过程。
2 、课堂教学的革新
2.1、制定好教学课件,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新课程根据健康三维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教师不要把运动技能教学作为专门运动技能的掌握,而应结合实际,重点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2、搞好课堂教学评价,是搞好课改的关键。课堂教学更注重口头评价。并要随时对课堂教学当中发现的问题加以引导纠正,对学生活动加以评价鼓励,对有关的知识要加以渗透,教师的评价是全方位的,不能局限于技能评价,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口头评价能、驾驭课堂能力。
3 、有耐挫心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3.1、新课程标准是一种人性化教育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首先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其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运动参与意识,要求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愉悦气氛,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要求教师由单向知识传授过度向情感互动过度;由一味指责失误向千方百计让学生品尝成功过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情感价值特性,运用情感的感染性、情境性,培养学生的品格情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向往、知识的追求和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育体”和“育人”的结合。
3.2、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习为主体转变,突出“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着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强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
4 、没有深而广的知识储备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知识是永久的财富,是无穷的力量
4.1、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就必须将练习动作设计得合理,各种练习组合得恰当,运动负荷安排得合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和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
4.2、学习专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项理论水平,制定出符合专项特点的教学训练计划和具体要求,使教学训练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功效。
4.3、学习体育相关学科知识,如体育管理学,体育未来学、体育与健康知识等等。如果在新兴学科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是很难担任当代学校体育工作的。
5 、结论与建议
新课程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观念的彻底改革,是对原有课程哲学观和课程价值的重大调整。同时也对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时间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新课程与教师变化发展是统一的。
[1]胡飞燕.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转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4):80-82.
[2]张亚平,程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中体育教师专业成的内涵特点[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