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田径教学中消除学生畏惧心理对策探究
2012-08-15
在中学校园开展田径运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能够促进中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使当代中学生全面得到锻炼。田径运动之所以称为运动之母,是因为它能够全面有效的满足其他各项运动所需的素质需求,有利于提高各类运动项目的成绩,是各类运动的基础。青少年是身心全面发展时期,是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发展时期,田径运动的作用是其他项目不可取代的.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必须突出田径课的主导地位,也是中学生必须课之一,是必须考核的硬性指标。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中学生对一些田径运动有恐惧心理,比如跨栏、撑杆跳等等,这给体育课的教学带来了比较大的麻烦。因此,解除中学生在学习田径运动中的恐惧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1、中学生学习田径中恐惧心理的表现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被认为是其他体育项目的基础,田径运动在大众体育中开展的好坏,取决于学校学习阶段的田径教学,但在田径教学中,当中学生们尚未熟练掌握技术时,往往对运动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对一些受伤较多的项目会产生一定的恐惧,特别是跨栏跑(100米、110米、400米,3000米障碍中的跨栏)、跳高、链球、撑杆跳高等项目就会十分害怕,往往导致运动时动作变形,更容易受伤。
2、田径教学中导致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2.1、缺乏对田径运动的理论学习。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很少给中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导致中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不清,没有了解田径运动的基本规律,直接让中学生们进行田径运动,这就使得中学生不能准确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动作很不标准,中学生自己运动起来也觉得很不协调,这就造成了中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恐惧。
2.2、如今中学生缺乏坚韧的品质,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也使得中学生们恐惧田径运动。要想克服困难,是否具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意志品质并不是先天就决定的,这主要和后天的环境以及培养息息相关。目前大部分的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这就造成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敢勇于面对,常常选择退缩。这种心理使得中学生们在学习田径运动的时候,在缺乏理论认识和对技术要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不相信自己,不敢勇于挑战自我,容易造成恶性循环,越不敢去尝试就越害怕,更不可能掌握田径运动的技术,这种恐惧心理在女生中所占的比例较为明显。
2.3、在学习田径运动时,中学生还易产生焦虑的情绪,部分中学生担心自己不能战胜困难或是不能获得预期的成绩,这种情绪可能使中学生们发生紧张的现象,导致技术动作的变形。在心理学中认为,适度的紧张可以使身体兴奋起来,有利于个人的发挥,但是如果紧张过度的话,那么将严重影响个人的技术动作,更为严重的是加大了受伤的可能性。这种焦虑的情绪也会对自己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响,产生恶性循环。
2.4、由于田径运动的自身特点,使得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乏味,使得中学生们缺乏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这就导致他们并不是主观意愿想去学习,而是被动的,这就使得中学生把田径运动的危险性看得很严重,害怕或是不愿意由于参加田径运动,由此也产生了对田径运动的恐惧心理。除此之外,每个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有的中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田径运动的技术要领,有的中学生却很难掌握田径运动的要领,这也会加重身体素质差的中学生的恐惧心理。
2.5、目前对于田径运动的教学方式缺乏较为丰富的手段,主要以老师的教学为主,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很难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急功近利,对中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使得有些中学生很难达到这种要求,而害怕一旦挑战失败了就会伤害到自己的身体,这无形中更是增加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更加觉得田径运动缺乏乐趣,产生抵触的心理。
3、田径教学中消除畏惧心理的措施
3.1、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的培训和辅导,加强中学生们自身的运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采取循循善诱和多鼓励的方式,增加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中,老师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主动性,是利用标准的示范动作及形象生动的语言,此外,老师还需要协助学员评析其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比如,目前的身体状况能够到达怎样的水平及能够越过怎么样的高度,让学员提升自信,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此外,必须加强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因为身体素质是中学生在参与田径运动时决定性的因素,老师需要针对每个中学生自身的特点而设计相符的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具体训练方法。通过评定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对任何一个有难度的动作,首先要抓好基本技能练习,防止学生脱离实际条件,在他们尚不具备相应的身体素质情况下,片面追求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3.2、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中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首先,让中学生们明白积极参与田径运动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够更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此外,老师需要提高中学生们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老师在教学时要避免单调呆板,需要寓教娱乐于一身,从而,提升学生的深厚兴趣。老师授课时可以使用有趣的语气及语言,形象生动的授课,并不断总结,提升教学的艺术性。
3.3、加强中学生的意志品质训练。由于现在的中学生很少吃苦,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在田径运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当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大多选择退缩。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采取各种方法培养他们勇敢的精神,比如利用榜样的力量,或是不断鼓励中学生,暗示他们坚定信念一定能战胜困难,以此来消除中学生心中的畏惧心理。
3.4、加强理论指导和动作示范。老师应该先对课程内容、技术动作进行备课,确保语言形象生动,简洁扼要的讲清楚动作的重点、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主要任务及关键。另外,老师应该将示范的动作做准确、清楚,让学员明确整个动作的过程,创建准确动作的表象,从而使学员心理压力减少,增进将动作达成的信念。
3.5、强化课堂管理,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
在开设田径课前,学生必须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练习,能有效地防止畏惧心理。优化课堂组织和强化课堂管理,应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学生的特点、技术水平情况,合理分组,规定好各组学生活动区域,规定练习时的往返路线及练习方式和速度,严格禁止学生追逐打闹,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消除不安全因素,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科学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能有效地防止畏惧心理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的练习情绪。
4、结束语
在田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这使得教学效果和质量很差,而且中学生还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力消除中学生们的恐惧心理,其具体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对中学生心理的培训和辅导,增加中学生们的自信心,明确学习的目标,提高中学生对于田径运动的兴趣,提高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加强理论指导和动作示范。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消除中学生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积极参与田径运动,增强个人的身体素质。
[1]程攀.中学田径教学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调节[J].中学教师,2009.5.
[2]李通.中学田径教学对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调节[J].教研论坛,2009.10.
[3]李俊梅,周庆波.田径教学中个体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的探讨[J].考试周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