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当代大学的思政教育“两把”理念

2012-08-15刘姗姗

铜陵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宗旨理念大学

刘姗姗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 100048)

作为我国青年的核心群体,大学生是高校应该、必须关注、关心、关爱的对象。不过,由于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倾述衷肠”,却沦为象牙塔的常态,“郁闷”成了大学生们的流行话语。如何关注、关心、关爱大学生,如何贯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指示,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虽然,在“保稳定,建首善,创一流”的目标要求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工程,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并取得新突破[1]。但是,若是将“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的群众理念,延伸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确立“把学生放心上,把大学生当亲人”的教育理念(以下称“两把”理念),不仅可以坚持、贯彻“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指示,也可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发展,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科学机制的保障理念。

一、“两把”理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需要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管理就是要培养人格健全道德完善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促进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的形成和发展。道德感属于情感的范畴,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不同于知识认知的信息加工方式,不是通过教育说服取得思想认同就能实现的,它是依靠主体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相应情感体验,并依赖这一情感体验在意识中出现的性质,产生相应的情感态度。如果缺乏这种“感受”,仅凭认知教育就不能获得情感的形成与发展。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体验的人就不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感。一个缺乏被关注、关心、关爱的大学生就不会形成关注、关心、关爱他人和集体的道德情感。大学生的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对外在环境的情感体验。缺乏良好道德感体验的大学生,即使获得了道德认知教育,也会出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悖现象。传统的“我讲你听、我教你学、我行你从、我管你服”的教育形式充其量只能停留在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层面。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我们要培养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一致,内在与外在相统一的道德完善的人。坚持 “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的教育理念,将“关注、关心、关爱”的教育触角伸向大学生的情感心灵,有效保证了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为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和道德感的形成奠定了科学有效的心理基础。所以,坚持“两把”理念是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感的需要。

二、“两把”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坚持贯彻党的宗旨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要求“把群众放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实质上就是严肃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动摇的宗旨,在“七一”讲话中他又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这些都充分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不动摇的决心。勿庸讳言,由于现实生活中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早已不是神圣的绿洲,同样存在教育责任意识淡化,形式主义严重,教育科学意识弱化,漠视不关心学生利益等不良教育作风。执政为民在高校就应当体现为执教为“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体现在高校教育中,就是以实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从以知识为本向以学生为本转变。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权威——依存”的关系,这与现代大学立足于服务的理念相一致。坚持学生为本既是坚持贯彻党的宗旨,也是大学教育逻辑的核心支撑。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大学生的发展,没有“生”就没有“师”,“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师”的存在是为“生”的更好发展[2]。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大学就是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一切立足于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这里的“服务”是广义的服务,饱含“要求”和“尊重”相结合的原则[3]。突出大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是大学的教育目标,也是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坚持“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关心他们的学业需要,心理需求,个性发展,人格完善,方能充分体现贯彻党的宗旨,唯有坚持党的教育宗旨,让大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关怀,促使大学生产生高尚的精神感召,才能净化大学生的心灵,升华大学生的人生。相反如果冷漠大学生心灵情感需求,大学生就不会被感动,心灵很难得到净化,人格也不能得到升华,这既有违大学教育逻辑,也没有坚定地坚持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政为民也没有体现为执教为“生”。大学生在接受所有各项教育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应成为坚持贯彻党的宗旨最坚定、最核心、最鲜明、最有效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域中,坚持“两把”教育理念是坚持贯彻党的宗旨的需要。

三、“两把”理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关心祖国的前途,而且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进程紧密联系起来,普遍具有较强的理想追求和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欲望,同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自我意识和进取意识。但是由于宏观社会变革和社会的转型,以及微观社会客观存在种种不公平现象,使得校园的正面教育受到现实生活中消极腐败现象的挑战,出现希望与困惑、进取与彷徨、追求与失望、理想与现实等一系列矛盾心理。如,北京交通大学学生(高民文)在诗歌作业中写道:“……空闻世事尽悲歌;忙忙碌碌苦中求,漫漫长路不见头。头破血流似未够……”由此案例以及当代大学生心理理论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中不同程度存在忧愁、苦恼、困惑、紧张、焦虑乃至愁怨等不良情绪。这种消极情绪的宣泄和帮助,首先需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关爱。唯有坚持“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的教育理念,方能敏锐有效的感知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并倾听关爱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当植根于对大学生的爱,霍懋征老师生前说过:“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成功的基因。没有爱心便不成为人师,为师之道,必须热爱学生,犹如父母之爱护子女。“尊师”须以“爱生”为先决条件,爱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学系统的伦理性应该是“爱生尊师”[4]。大学要有大师,大学更要有大爱,植根于爱的情感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系统。众所周知,人的心理有认知和动力两大系统。仅有认知系统不足以支撑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系统,忽略了心理动力系统。坚持“两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本质上就是贯彻体现了对大学生爱的情感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动力系统形成完善的重要心理激励致因。而这种心理动力系统的形成完善,又可促进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的形成。它突出表现在大学生理想追求过程中增强其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有力推动大学生的人生不断向前发展,并时时激励着大学生的思想活力、行动活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激发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心理潜能,开发其潜在的心理资源。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动力系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正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工作创新,构建长效机制,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要求[1]。大学生常说,“给一点爱,就阳光灿烂”,正表明坚持“两把”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四、“两把”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务求实效”和创新的需要

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突破,需要“抓住中心,突出重点,务求实效”[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依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认识,新要求、新发展,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可以说,围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命题有许多研究对象和内容。但是所有的对象内容都必须以“务求实效”为前提。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就谈不上“长效”,更谈不上“新认识,新要求,新发展”。在此借用统计学概念就是要有“效度”,但“效度”的前提又是“信度”,失却“信度”的统计,效度也就无从谈起。同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求实效”的目的,首先,必须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信任感。唯有坚持“两把”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体现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律行为,才能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切和信任,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入耳、入脑又入心,使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提高的同时,自觉生成并转换为其道德行为,从而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为育人者必须感人,感人是育人的重要心理基础。当“两把”教育理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自律行为时,大学生必然会时时、事事、处处体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这一情景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充满了教育的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求实效”的要求亦成为一种必然。

其次,坚持“两把”的教育理念事关大学创新人才的成长。所谓创新人才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由教育者的爱和责任,去发现每个大学生与众不同的潜在天赋和能力特征,从而实施相应的教育激励,并最大限度地挖掘、发挥其能力特长的结果。这也正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目标所在。如果不把学生放心上,对学生疏远甚至冷漠,就谈不上发现激励大学生潜在天赋和培养人才。坚持“两把”教育理念还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产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认识,新要求,新发展”的基础情感心理品质。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意识,才会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敏锐感知能力,才能产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才会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这样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就会成为大学思政工作者的内在心理需要。所以,“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的教育理念蕴含着可贵的责任意识,是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务求实效”,实施创新的重要心理保障。

总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确定“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的教育理念,是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精神,切实坚持中国共产党宗旨的需要。唯有坚持执教为“生”,方能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要想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求实效”的目的,必须把学生放心上,把学生当亲人。

[1]王安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光明日报,2010-05-31(7B).

[2]顾明远.顾明远教育口述史:学生是教育的主体[N].北京师范大学校报,2008-11-10(4).

[3]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224.

[4]贾凤姿.做一名卓越的大学教师的几点哲学思考[N].光明日报,2010-04-11(3).

猜你喜欢

宗旨理念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牢记宗旨 永葆初心 再铸辉煌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崔适《五经释要》的思想宗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恪守为民宗旨 忠实履职尽责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