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宋词酒意象的道家人生哲学意蕴

2012-08-15邓龙飞

铜仁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人生哲学宋词道家

邓龙飞

(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

略论宋词酒意象的道家人生哲学意蕴

邓龙飞

( 华侨大学 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

酒意象在宋词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两宋知名的词人无不善于以酒意象入词,而酒意象折射出的是词人的道家人生哲学。道家思想对词人的人生哲学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与酒结缘,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这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对功名的蔑视、对道家思想的回归、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宋词; 酒意象; 道家; 人生哲学

酒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一种传统饮品。几千年来,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酒不但能让人的精神得到陶醉,也催生了不少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少经典的文艺作品就是人与酒融合的产物。酒在文学作品里面往往以一系列与酒相关的意象而存在。酒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常见、最古老的意象之一,在先秦文学作品中已经滥觞,而在宋词中的出现次数尤为频繁。粗略统计,仅直接出现“酒”一词的宋词就达 4500首之多,约占《全宋词》所收词作的五分之一,如果再将含有“醉”、“尊”、“酌”、“沽”等相关的词作统计进去的话,数量就更为可观。两宋知名词人无一不善于援酒入词,其中不乏不胜酒量的女词人,可见生活中爱喝酒、创作中爱用酒意象已是一种群体性现象,此现象值得我们做一番探究。这些酒香浓烈的词作的背后,是道家人生哲学对词人的深刻影响。

一、道家思想与词人的人生哲学

粗略考察中西哲学的本质不同之处,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西方哲学更注重以理性的思辨方式去探讨世界的本源,而中国的哲学则更注重用感性的方式去关注现实的人生。论及影响中国人的主流哲学思想,我们一般都认为是儒、释、道三家,但是若要对这三大思想派别的影响进行定量的分析,似乎难下定论。一般而言,佛家是外来思想派别的本土化,其影响稍逊于土生土长的儒家和道家,故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接受。就儒道两家而言,儒家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人具有强烈的社会功利取向,不够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就道家而言,它刚好弥补了儒家思想的缺憾,更注重个体生命的价值,所谓“自然”、“无为”,使人淡泊名利,超然出世,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脱,反对为了功名利禄而伤害个体自身,反对礼法的束缚,庄子就把礼法斥之为“骈拇”、“赘疣”,把权位、功名斥之为“机辟”、“网罟”。

文学是一种审美的、诗意的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与哲学的融合是相当明显的,但是文学家里面却少有很纯粹的哲学家,或者说,一流的哲学家里面少有一流的文学家,而一流的文学家往往都是二流的哲学家。这个有趣的现象恰恰说明了大部分人(包括文学家)对哲学的思考与理解并没有达到很高的高度,对某种哲学思想的接受常常是不全面的、有选择性的,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层面,而非纯哲理性的思考。哲学思想在他们身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人生态度,或者说是他们的人生哲学。两宋的主流哲学思潮是理学,而理学本质上是儒家思想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新形态,本质上还是儒学,冯友兰称之为新儒学。文学亦深受理学的影响,但是理学影响文学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诗文领域中,而在新兴的宋词领域并无多大的市场。笔者认为,道家思想在宋词创作领域的影响明显大于儒学。

就如南宋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中所言:“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1]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人生哲学有所取舍,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人生哲学有可能有天壤之别,甚至一个人在同一时期会受多种人生哲学的影响,创作出风格迥异的作品来。这在两宋特别明显。词在诞生之初其地位是远不及传统的诗文的,很多墨守儒学的人常常不齿填词,士大夫填词要承受一定的社会舆论压力,因为词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一些个人的私情,这与官方所倡导的儒家哲学是相去甚远的。宋仁宗在进士考试时批评柳永说:“何用浮名,且去填词!”对填词的行为不无嘲讽。而像陆游这等尽忠爱国的诗人,在填词上也是小心翼翼的,到了晚年甚至还对年轻时填词的行为作了反省。

当然,由于苏轼、辛弃疾等人的大力开拓,词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整个宋代词史来看,无疑道家思想在宋词身上打下的烙印最深,这可以以“酒”意象为例加以分析和印证。

二、词人的道家人生哲学与酒意象的几种形态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体之一,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主导作用,也必然地要对中国酒文化的发展产生广泛、深刻、久远的影响,特别是道家的崇拜信仰和道家的美学精神更与酒结下了天生缘份,道教的炼丹术则为中国蒸馏酒的诞生提供了技术条件。”[2]在一定程度上,酒就是一种兴奋剂,使词人在血液循环得以加快、“胸胆尚开张”之际,狂歌痛饮,宠辱偕忘,甚至产生幻觉,让词人在短暂的虚幻之中,得到精神上的解脱。道家思想对词人的人生哲学产生影响,进而促使其与酒结缘,在创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这种影响是广泛的,或深或浅,或隐或显,其在词作中的体现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经典形态。

(一)对酒当歌莫沉吟,人生有限情无限——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

道家人生哲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讲究个人的生活质量,不为世俗所累。及时行乐、优游卒岁、享受生活就成为了很多人的价值取向,而宋词的表现内容恰恰就偏重于表现相思恋情、离愁别绪、吟赏风月等个人私情。在宋代政坛上,统治者用物质享受来笼络官员,官员们有着丰厚的俸禄,于是纵情享乐之风盛行,轻歌曼舞、觥筹交错是他们常见的享乐方式。晏殊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且看他的《踏莎行》词:[1]99

绿树归莺,雕梁别燕。春光一去如流电。当歌对酒莫沈吟,人生有限情无限。 弱袂萦春,修蛾写怨。秦筝宝柱频移雁。尊中绿醑意中人,花朝月夜长相见。

晏殊官至宰相,地位不可谓不高,他喜欢招宾客宴饮,以歌舞相佐,并且亲自赋词献艺。词的上阕写主人公从燕、莺的离别和回归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像流电一般飞快,进而想到人生的短促,因而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对酒当歌中去尽享无限的情趣;下阕由景及人,思绪从渺远回到了现实,看着杯中的酒和眼前的歌女,多希望这种生活能够长久地延续下去。而词体中的令词本身就与酒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上世纪30年代,夏承焘撰《令词出于酒令考》一文指出:“此等倚声曲,而兼可充饮筵打令,足知二者之关系。尊前歌唱,为词之所由起,得此殆益可了然矣。”[3]又如张先的:“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望江南》)[1]79以及欧阳修的:“当头一曲情何限。入破铮鏦金凤战。百分芳酒祝长春,再拜敛容抬粉面。”(《玉楼春》)[1]134蓄养歌伎是宋代常见的现象,地位较低的官员也有歌伎提供歌舞娱乐。欧阳修、张先、苏轼等著名词人都有为官妓作词的行为,这在词话中多有记载,可见当时社会上及时行乐、讲究享受是很流行的,这不能不说是道家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

(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蔑视功名、由儒入道的回归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官制度最发达的时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文人,大开科举之道,录取进士的数量为历代之最。在这种背景下,不少词人在早年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视功名,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实现其人生价值。但是毕竟僧多粥少,难免有很多人名落孙山,屡试不第。在经受挫折之后,不少人都开始淡泊名利,思想上开始由儒家转入道家了。柳永就是一个例子。虽然柳永流连于烟花巷陌,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务正业,整天在妓女堆里面混,但是柳永也曾经热衷科举,希望借此有个好出路,可惜据说宋仁宗对他印象不好,断绝了他的希望,于是他写下了著名的《鹤冲天》词:[7]51-52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中一开篇就讲述了词人落榜的经历,讲述了作者的辛酸和无奈,仕进之途已经断绝了,只能来一个不算华丽的转身,就是放浪形骸,因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在这里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但是却又让人感到这明显是故作宽慰,因为即使烟花巷陌里面有他要寻访的意中人,在那里可以得到精神的慰藉,可以享受到浅斟低唱,但是一个“忍”字暴露了作者的无奈,但是也只能如此了。又如朱敦儒的“我不是神仙,不会炼丹烧药。只是爱闲耽酒,畏浮名拘缚。”(《好事近》)[1]855王之道的“黄鸡斟白酒,自促供搜句。归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误。”(《千秋岁》)[1]1154当人在积极进取未果之下,转而淡泊名利、放浪形骸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尽管还有那么一丝不甘心。

(三)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事实上,不甘心的人多的是,同时也有很多人处于矛盾挣扎之中。或许他们身居要职,他们本来深受儒家思想的浸淫,但是骨子里又对道家追求的自由境界十分向往,但是现实中又有很多限制,身不由己,这更加增强了他们内心的渴望。但是他们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虚幻中去寻找自由,制造虚幻的最好手段莫过于狂歌痛饮了。我们试看张元干的《瑞鹧鸪》词:[1]1091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张元干是南渡词人,当时已经是山河破碎,国难当头。在这种环境之下,功名利禄似乎已经可以看成过眼云烟,不如高歌痛饮,享受余生。可是在国破家亡的关头,却又无法放弃一颗爱国之心。这种心态无疑是极其矛盾的,只好转而用酒精麻醉自己,在飘飘然中寻找失落的自由。这颇似李后主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又如张抡的:“须将一醉酬。陶然无喜亦无忧。人生且自由。”(《阮郎归》)[1]1412-1413以及郭新的:“信浮沉,无拘束。钓回乘月归湾曲。酒盈樽,云满屋。不见世间荣辱。”(《渔父》)[1]3876人活在社会之中,自然会受到各种牵累和拘束,在官场中尤其如此,但是词人独处于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里,借助于酒精的作用,在醉醺醺之中忘怀得失,让自己的思想如脱缰之马随意驰骋之时,也能获得片刻的自由,尽管这只是心灵上的虚幻的自由。

(四)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词人的隐逸情怀

虽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把隐逸者分成了两种等次,但是这道出了道家人生哲学的精髓所在——隐。隐逸向来被视为信奉道家思想的人的典型行为,隐于市的人追求的是心灵上的隐逸,但是毕竟还是难以远离尘嚣,做到全身心的宁静。只有全身心的隐逸,也就是隐于野,才是纯粹的隐者。隐逸之风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影响了后世的文人。试看吴文英的《西江月》词:[1]2938

添线绣床人倦,翻香罗幕烟斜。五更箫鼓贵人家。门外晓寒嘶马。 帽压半檐朝雪,镜开千靥春霞。小帘沽酒看梅花。梦到林逋山下。

吴文英是宋末词人,一生未第,游幕终身,足迹遍及江浙一带,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苕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晚年困顿而死。在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贵人家”当门客的时候,曾得到很好的待遇,衣食无忧,于常人看来是很让人羡慕的,然而作者却“梦到林逋山下”。林逋是北宋的一大隐者,他的“梅妻鹤子”的隐逸生活成了两宋词人向往的典型。然而真正的隐于野却又可望不可即,词人往往只能在梦中去寻找。又如吴泳的:“浮名自误。待好好归来,携筒载酒,同访子云去。”(《摸鱼儿》)[1]2509以及史浩的:“到处为家,山肴社酒,野老为宾侣。”(《永遇乐》)[1]1280当词人真正能够看透红尘,不为浮名所累,放浪形骸、浪迹山林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酒精在人体生理上的特殊作用,赋予了酒意象在文学上的特殊象征意义。宋词里面数量极多的酒意象,折射出道家思想对于两宋词人在人生哲学上的巨大和普遍的影响。这种影响促使词人们与酒结缘,在词作中大量运用酒意象,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个体生命欲求的肯定、对功名的蔑视、对道家思想的回归、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3444.

[2]徐少华.中国酒与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29-39.

[3]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76-77.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Pursuit of Taoist Life Philosophy of Wine Image in Song Ci

DENG Long-fei
(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hou, Fujian 362021, China )

The appearing frequency of wine image in Song Ci is very high. Many famous poets were good at writing Song Ci with wine image in two Song Dynasties. Wine image is related to the philosophy of life of the Song Ci’s poets. Taoist philosophy that have a major impact on the Song Ci’s poets enable them to become attached to wine, and use the wine image when they write Song Ci. This phenomenon reflects the affirmation of the Song Ci’poets’disire of life, the contempt of fame, the return of Taoism,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freedom, and the longing to the hermit life.

Song Ci; wine image; Taoism; the philosophy of life

(责任编辑 朱存红)

I207.23

A

1673-9639 (2012) 02-0034-04

2012-02-20

邓龙飞(1984-),男,广东湛江人,华侨大学文学院2009级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猜你喜欢

人生哲学宋词道家
宋词里的中秋月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漫画道家思想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贺麟人生哲学的精神向度
小人物生活折射出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