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陶瓷装饰技法*

2012-08-15

陶瓷 2012年4期
关键词:色釉坯体肌理

陈 玲 彭 静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武汉 430064)(2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武汉 430074)

浅析陶瓷装饰技法*

陈 玲1彭 静2

(1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艺术设计学院 武汉 430064)(2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武汉 430074)

陶瓷装饰技法是借鉴和发展传统装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观念和工艺技术,在多元化的装饰技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当代审美与趣味相结合的装饰技法。主要阐述了陶瓷的各种主要装饰技法的工艺表现方法、特点及制作注意要点。这些装饰技法和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它极大地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和综合表现力。

陶瓷 装饰 现代陶瓷 技法

陶瓷装饰技法是在借鉴和发展传统装饰技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观念和工艺技术,在多元化的装饰技法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当代审美和当代趣味的装饰技法。陶瓷装饰技法是陶瓷创作中的一部分,大致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在烧制前的生坯上进行装饰(如:釉下彩、剔划、透雕、刻画、粘贴、印压、颜色釉、绞泥、剪纸等);第二类是在烧制过程当中完成装饰(如:还原焰烧制、氧化焰烧制、乐烧、盐釉烧、熏烧等);第三类是在已经烧制好的作品表面装饰(如:釉上彩、低温色釉等)。

1 陶瓷的釉上彩装饰

其主要是在高温烧制好的陶瓷制品表面采用低温化合物配制的釉上彩料,用毛笔、橡胶皮以及一些特殊工具绘制纹饰,再经780℃左右的低温烧制而成。因所绘制的纹样在烧制好的陶瓷表面,故称为“釉上彩”装饰。

釉上彩装饰的品种较多,有新彩、粉彩、斗彩等。釉上彩色彩较鲜艳,饱和度高,在烧制后可获得丰富的色彩效果,它的主要特点可以像绘画那样任意涂画,也不会因烧烤后色料挥发而变色。而一般陶瓷的釉上彩只用于“新彩”装饰。

明清时期新彩颜料主要从外国进口,又称“洋彩”。现代陶瓷常用新彩在烧制好的作品上进行装饰,其装饰手法大致可分为勾勒、平涂、渲染、写意等,而这些装饰方法又可在同一件作品中同时交换使用。①勾勒:一般用于纹样的装饰线条、图形的外轮廓勾勒或工笔画中的白描等;②平涂: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用平涂的方法绘制纹样;③渲染:用毛笔蘸上新彩颜料,似工笔画那样进行深浅浓淡的渲染,同时结合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做出所需要的渲染效果;④流滴:在新彩颜料中渗入较多的稀释剂,画制较为随意的纹样,并充分利用已烧制好的作品表面“釉”的光滑和不吸油的特点,使色料向下的流动形成自然的纹理效果;⑤写意:此方法主要用于在陶瓷的表面绘制国画或装饰画的写意效果,需根据所画的图样选择用笔,采用国画中的写意技法描或画,并依靠海绵、棉花等柔软材料,做出所需要的深浅浓淡效果;⑥剔刮:在所画的新彩颜料未干前,选用细竹签、细木条、橡皮等工具在色料表面剔刮,所剔刮掉的部分露出作品底面,形成自然和生动纹理效果。新彩装饰需要注意:①所用有色料不宜过厚,如过厚在烧成后釉面易开裂或脱落;②所画的色料中,稀释料不宜添加过多,以免在烧烤后色彩过淡;③为了画面丰富,可反复作色多次烧成;④新彩中的赤色和黄色不宜掺合,掺合后会使多色吃掉少色。

2 现代陶瓷的釉下彩装饰

其主要采用高温成色的金属氧化物配制的釉下彩料,在未烧的作品坯胎上绘制纹饰,然后覆盖一层透明釉,采用还原气氛,经1 310℃左右的高温一次性烧成,因绘制的彩色纹样在透明釉下,故称为“釉下彩”装饰。

釉下彩装饰经高温烧制后,色料渗透于坯体中,同时又被表面的透明釉所覆盖,使色料与坯体浑然一体,其色彩鲜艳而不浮躁,经久耐磨,能永远保持较好的光泽及颜色的清晰度。釉下彩装饰主要有青花、釉里红、铁锈花、釉下五彩等,一般陶瓷的釉下彩装饰只用于“青花”,其他的铁锈花、釉下五彩等均与此方法相同。

青花装饰的绘制方法:在青化装饰之前,须将青花色料分为一水(浓)、二水(中)和三水(淡)不同的浓度,在绘制的纹样中可根据画面要求选择一水、二水或三水,以增加花画面的层次。首先在陶瓷生坯上用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然后用“一水”青花料勾勒纹样的外形或结构,接着分别用二水或三水,采用分水的方法渲染出纹样中的深浅关系直至青花绘制完毕。可选用细竹签或刻刀在已画好的纹样中剔刮出细小的线条,以增加画面的精细感,最后表面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烧制。

青花装饰需要注意:①因坯体的吸水作用,绘制纹样时须迅速和流畅,尽量做到一气呵成;②青花料不宜画得过厚,过厚高温下易起泡;③在分水时,笔尖尽量不接触坯体,否则烧制后留有笔迹。

3 陶瓷的颜色釉装饰

颜色釉装饰是以天然矿石配制金属氧化物着色剂混合而成。它是在未烧的作品坯体上或烧制好的素坯上施上颜色釉,经不同温度、不同气氛烧制而成。它大致可分为低温颜色釉(1 150℃氧化焰烧成)、中温颜色釉(1 250℃氧化焰烧成)、高温颜色釉(1 310℃还原焰烧成)。

颜色釉装饰品种非常丰富。特点主要体现在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同时也表现出色釉装饰与作品造型相互协调的关系,装饰在作品上以及恰当的部位具有非常独特的效果。

颜色釉装饰施釉方法:①喷釉:将未烧的作品放置在转盘上慢慢转动,利用气泵将色釉从喷枪口喷出,使釉均匀地吸附在作品表面;②浸釉:用手紧握坯体底部边沿,将坯体倒立浸入釉缸中,利用坯体吸水作用使坯体表面附着色釉;③淋釉:淋釉方法一般可分直流、倒流和斜流三种;④画釉:用刷子或毛笔直接在作品上涂画,坯体的吸水作用会使色釉留下有厚有薄的深浅层次,烧制后具有生动的虚实浓淡效果;⑤洒釉:用刷子、手指、树枝等工具将色釉弹到作品表面,使坯体的表面留下点状般的色釉肌理效果;⑥荡釉:将色釉倒入器皿形坯胎内,用手的摇荡使色釉均匀撒满坯体内壁后,快速倒出剩余色釉。总之,色釉的装饰方法很多,因作品的造型不同,装饰方法也可能不同。

颜色釉装饰需要注意:①在作品上釉前须将表面灰尘清理掉,同时刷或喷一层清水,避免烧制中出现脱釉、掉釉的现象;②喷釉不宜过急,应逐渐把釉层喷厚,否则在烧制后易出现釉层剥落的现象;③上釉的厚薄要根据作品而定。釉厚,乳浊感强;釉薄,易显现坯体。

4 陶瓷的刻画装饰

现代陶瓷的刻画装饰是在传统的“半刀泥”手法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传统的刻画装饰主要用在器皿上,而现代的刻画也用在雕塑类陶瓷上。

刻画装饰的技法:在未烧制的作品表面用软铅笔或浅墨汁轻轻勾勒出纹样,然后在坯体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以便于刻画。选用斜面刻刀,采用半插刀的方法刻画主要纹样,然后再用小斜面刻刀将纹样中的结构和层次细致刻画,刻画装饰完毕后,表面喷一层影青、豆青之类的透明釉烧刻而成。刻画装饰一般选用斜面刻刀,熟练地利用手的技巧在未烧制的坯体表面,采用“半刀泥、剔、刮”等手法,将作品表面刻画出凹下去的纹样,刻画完成后再施一层影青、天青、豆青之类的透明釉,烧制后的凹刻纹样被青釉填充,显现出线条流畅而生动、含蓄而优雅的效果。

刻画装饰需要注意:①纹样的外轮廓尽可能刻宽、刻深,体现整体效果;②纹样中的细小线条可刻窄、刻浅,呈现细致的工艺美感;③线条尽可能刻画得流畅和生动,呈现漂亮的刀痕迹;④表面所施的一层透明釉尽可能厚,烧制后易现凹刻纹样。

5 陶瓷的剔划装饰

剔划装饰主要是借鉴传统的“剔花”手法,传统的剔划纹样主要装饰在器皿上,剔划花、草、鱼、虫或吉祥图案之类的纹样。而现在的剔划,多装饰一些适合作品造型的现代纹饰,它适合当今时代审美的特征。

剔划有“剔地留花”和“剔花留地”2种装饰手法,这2种剔划方法完全一样,然而所显现出来的装饰效果却有所不同。而“剔地留花”是剔掉空间留出纹样,而“剔花留地”则是剔掉纹样留出空间。凡剔掉色釉的部分显现坯体颜色形成纹样,似装饰性较强的黑白画效果。

剔划装饰制作:首先需在作品的生坯表面喷或刷一层清水,然后喷或浸一层不流动并与坯体颜色区别较大的底釉。将设计好的纹样用剔刀、刻刀或其他工具剔掉纹样,再用陶针剔刻出结构和细微部位,被剔掉的部分显现坯体本色,剔划完成后入窑烧制而成。

剔划装饰需要注意:①坯体表面须施不易流动的釉,如施易流动的釉,烧制后所剔纹样不清晰;②坯体表面所施色釉不宜太厚,过厚易脱落;③因将剔掉的纹样有宽有窄,需要准备大小不同的剔刀;④剔划装饰完成后,也可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烧成后使剔掉的纹样有光泽。

6 陶瓷的剪纸装饰

剪纸装饰亦称“喷花装饰”。是根据民间的窗花剪纸发展而来的,它采用遮挡纹样,画一层区别于坯体不同色相和色度的釉,完成剪纸纹样的装饰,烧制后其效果类似于陶瓷中的剔花装饰。

陶瓷的剪纸装饰依赖于剪纸纹样,而剪纸纹样的材料选择最好既能覆盖又有附着于坯体的“毛边纸”。可以将毛边纸多层重叠,一次性可以剪刻若干纹样。剪纸装饰的特点不仅具有纹样效果,更重要的是要有较为明确的剪纸特点。

剪纸装饰方法:首先用铅笔在毛边纸上画出纹样,选用锋利小刀在玻璃板上刻划纹样,然后将已刻好的剪纸贴在作品表面,并用毛笔蘸上清水将剪纸浸湿附着于坯体表面,最后喷或浸一层和坯体不同色而不易流动的色釉,待色釉略干后将剪纸取掉,显现剪纸装饰效果。剪纸装饰完成后直接烧成。也可施一层很薄的透明釉,使覆盖的纹样有光泽。

剪纸装饰需要注意:①纹样的设计要考虑纹样之间的连贯性,以免支离破碎不宜操作;②色釉不宜上得过厚,过厚容易将釉和纸一起撕掉;③装饰完毕后如需上透明釉,釉不宜上得过厚,过厚易使纹样不清晰;④附着于坯体表面的剪纸纹样,须用清水贴紧、贴实。以防施釉时,釉从纸的缝隙中浸入。

7 陶瓷的贴纹装饰

贴纹装饰是从传统的贴花方法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装饰技法。传统的贴花装饰较多采用一些草虫花鸟之类的纹样,并以模具印花的形式将纹样粘贴在器皿表面,重复地使用着同一种纹样。而现代陶瓷的贴纹装饰较多采用手工捏制出不相同的现代纹样来装饰作品,以表达出与作品紧密结合,体现作者个性化的作品。

贴纹装饰是在未干的作品表面,利用泥的可塑性和柔软性,采用搓、刻、削、捺、印等手法,将手工捏制的浅浮雕手工纹样粘结在作品的坯体表面,使其捏塑的纹样与作品的造型浑然一体,形成一种独特的贴纹装饰表现形式。

贴纹装饰工艺方法:首先将泥捏塑成纹样雏形,全部堆放存一起,用塑料布包裹,使其保温和备用。在未干作品的表面选择需要装饰的部位用陶针或锯条打毛,涂上泥浆,同时把捏塑的纹样的背面也用同样方法打毛,涂上泥浆。然后将纹样粘贴在坯体上,并用手轻轻压紧、压实,其他纹样都采取同样方法,粘贴时注意构图分布和疏密关系,直到满意为止。贴纹装饰完成后,表面罩上一层透明釉或色釉,也可直接素烧。

贴纹装饰需要注意:①纹样和坯体的粘贴,相互之间不能有空隙,否则烧制后纹样易开裂或脱落;②粘贴完成后,纹样有可能变形,可用手或工具修坯;③坯体始终保持和纹样同样的湿度,否则纹样易开裂或脱落;④徒手捏制的纹样成浅浮雕状,不宜过厚,过后易开裂或将坯体拉变形。

8 陶瓷的透雕装饰

透雕装饰也称“镂空装饰”,是现代陶瓷从传统的镂空技法中借鉴而来的一种装饰表现形式。“透雕”既是装饰又是造型,通过装饰体现形态关系。透雕装饰充分利用作品的“内空”特点,采用保留纹样,去掉空间的手法,形成虚实空间并存的浅浮雕效果。

陶瓷作品的透雕装饰因其空间虚实的分割,使之显得空灵而不沉闷,既有作品清晰的轮廓,又有浮雕舒展的特点。从工艺技术的处理上,雕空的大小和形状对作品的结构支撑和纹样之间的应力起到关键的作用,而纹样的雕刻可采用半刀泥手法,也可雕刻出浅浮雕效果。

透雕装饰工艺技法:在已塑造完毕的陶瓷坯体表面喷上清水,使坯体湿润,便于镂空或雕刻。用铅笔勾勒出纹样,选用刻刀将纹样与空间加以区分,然后用锋利的小尖刀将镂空的部分全部雕透,再采用半刀泥等雕刻手法,在纹样表面雕刻出结构和细部,然后再把镂空转角尽可能修圆,避免有死角易开裂。最后作镂空和纹样之间的调整,直至透雕装饰完成。可素烧,也可上色釉或影青、豆青之类的透明釉入窑烧制。

透雕装饰需要注意:①镂空的形状宁圆勿方,否则烧成时折角易开裂;②镂空部分面积不宜过大,过大纹样之间无应力支撑,易变形;③就一股情况而言,镂空部分多为作品的中上部位,这也符合坯体承受力的物理要求;④作品的坯体尽量厚些,如过薄在雕刻或烧制时易变形。

9 陶瓷的材质肌理装饰

材质肌理装饰在陶瓷作品的表面使用外力作用和泥釉料配方上显现出不同形状、不同质感和不同效果的肌理,这些不同肌理效果会使陶瓷作品增加非凡表现力和无穷视觉冲击力,让人遐想万千。

陶瓷的材质肌理装饰是由人为或泥釉料配方在陶瓷作品表面显现出的一种组织结构。陶瓷的肌理表现在组织纹理、结构纹理、颗粒晶体、斑纹、凹凸纹和斑驳肌理等方面。在现代陶瓷中,材质的肌理是表达出陶瓷作品取得它特有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的重要方面。

材质肌理装饰工艺及技法:材质肌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手工方式完成肌理装饰,另一种是通过改造方式完成肌理装饰。手工肌理装饰法:选择各种不同材料的表面,如石头、植物、纤维、工具等在湿坯上印压,可产生与材料形状相似的肌理。第二种是改造肌理装饰法:它主要是在釉料或泥料的配方上作调整;例如,在色釉中多掺入一些乳浊基础釉。在色釉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硅、铅成分,在烧制过程中坯和釉会产生不同的膨胀系数,故而使釉层收缩,可产生裂纹肌理效果。

材质肌理装饰注意点:①作品内容和形式决定其表面选用什么样肌理装饰,肌理与造型的结合应保持协调一致;②作品表面肌理装饰不宜过分繁杂,一件作品的肌理装饰最好选用一至两种,过多易产生支离破碎和杂乱的感觉。

10 陶瓷的其他装饰

在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中,要把陶瓷装饰的形式和技法准确分类很困难,因为有很多装饰手法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穿插的,而有的装饰手法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创作人员情绪即兴发挥的,加之制作陶瓷的原料不同、釉色配方的差异、烧成的形式和气氛不一样,都会对陶瓷的装饰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下面简略地介绍几种常用的装饰方法。

1)蜡保护装饰。首先将固体蜡装入铁制容器中,在气炉或电炉上加热制得液态蜡。用毛笔蘸上液态蜡在作品的生坯上进行纹样描绘,待液状蜡冷却后附着于坯体表面,其方法似蜡染制作。然后将作品喷或浸一层不易流动的色釉,蜡表面的平整光滑可以保护纹样,使色釉无法附着在有蜡纹样上,最后进窑烧制,在高温烧制下,蜡会自动挥发,显现坯体本色纹样。

2)色泥印坯镶接装饰。是在模具印坯的同时,将两种同质而不同色的泥料搓成小球状或条状,相互交错放置在模具内壁上,用手压紧,使两种不同的色料镶接在一起,形成表面的点状或条状纹理装饰,最后合上模具,待坯体较干后取出坯体,修好接缝处,色泥印坯镶接装饰完成。

3)化妆土涂画装饰。在白色泥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氧化物色基,配制出各种颜色的液态化妆土。然后将半干的作品坯体表面用软铅笔或浅墨汁勾画出纹样,再用毛笔蘸上化妆土色泥浆,并根据效果需要涂画纹样,半干的坯体自然会将所画的化妆土色泥浆吸附于坯体表面。待坯体和化妆土色泥浆干透后,上透明釉或不上釉入窑烧制而成。

4)色泥嵌压装饰。在湿的泥板表面,用同质不同色的泥料搓成泥条或泥球,将其放置在泥板表面,然后用报纸覆盖,在报纸表面用擀泥捧用力擀压,通过擀压作用使泥条或泥球嵌入泥板巾,泥条或泥球会自然变形,形成一种自然的纹理装饰效果。

TQ174.72

B

1002-2872(2012)04-0012-03

陈玲(1977-),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陶瓷装饰工艺。

猜你喜欢

色釉坯体肌理
凝胶注模成型制备TiB2-C复合多孔坯体的研究
《高原旭日升》高温色釉彩瓶
一种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陈厚卿作品精选
余昌冰作品精选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浅析超厚仿古砖在辊道窑干燥过程控制的注意事项
邱含作品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