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化、通识化的英语专业教学探索

2012-08-15潘海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8期
关键词:通识外语教学外语

潘海会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课程开发与专业建设研究]

生态化、通识化的英语专业教学探索

潘海会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英语专业教学也面临着种种艰难的选择,既不能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也不可拒绝现在外语教学技术的融入。文章指出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吸收外来的精华,在适应我国国情的情况下进行有机整合。面对各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国英语教学者应该保持自身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生态化;通识化;外语教学

随着中国改革的进行和全球化的到来,我国对英语类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根据就业情况来看,英语专业这几年总的就业形势已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究其原因,满足社会需求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

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英语的工具性比较强,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在政治和商务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在中国,人们学英语的意识也在提高,英语教育逐渐普及,学习英语的环境也在改善,很多用人单位不再需要一个专门的英语人才,这样对纯粹学习英语的人的需求就大大减少。

其次,国际化要求中国的外语人才培养必须满足意以下条件:具有扎实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和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的国际性、通识型精英人才。

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和我国目前的形势发展。英语专业教学只有抓住时机、勇于改革,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避免“高学历、低素质”的尴尬。网罗众家之学府也”。也就是说,大学最根本的,是用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成果,浇灌人的智慧,培植人的德性,促进、保护和增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不断对社会变革进行分析,运用自己的批判和前瞻功能引导社会发展。

最后,“国际性、通识型精英人才”则是英语专业人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所必备的素质。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这句话非常直观地体现了学习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学生要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内涵就要求大学教学将模式和框架同课程、课堂教学等实质性的内容结合起来。而实现课堂生态化,教学通识化、学习个性化则是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

一、英语人才培养内涵

首先,“具备宽广的人文社科知识”要求专业学习者能够在掌握自己国家人文和社会情况,在此基础上熟悉英语国家的基本社会情况。如果一味地追求掌握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而忽略了本国的国情,那学习就变成无源之本,达不到可持续性发展。另外,学生可以通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来滋润陶冶身心,通过感悟人文精神和了解科普知识进行修身养性。人文和科普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中国有句话说得好:“文武双全”,既要学生能够在身体上健康,也要学生能够承受心理上的考验。

其次,“出色的学习、思辨、创造、合作与领导能力”是针对学习的本真所提出的一种要求。这也是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何为综合应用能力?综合就是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整合。大学学习的本元是什么?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囊括大典

二、教学生态环境的建构

(一)生态学与英语教育

生态是存在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这种关系的科学就是生态学。后来,经过深化和创新,由原本是协调环境问题的基础学科向应用学科发展,已成为一门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学科。所以说,生态学给英语学习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观点、一种研究方法。

(二)生态课堂建构

从微观上讲,目前语言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外语教学的生态因子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对语言的习得而言,教师应该具备建构和谐课堂的能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师生整体对学习环境进行不断的、动态的调整。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虽然以学生为主,但是教师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形成客观的语言观,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起到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迷途往返,找到取经之路。

外语教学以语言为载体,其过程必然涉及对语言及语言本质特征的认识,而外语教师对语言的认识或持什么样的语言观直接影响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外语教师必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尝试不同的路子。“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

教师要坚持教学自主,将教学大纲有机地结合在实践教学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应该学会融会贯通、合理运用。

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策略是一项综合的技能,调度着学生的认知、调控、合作、发展等方面。学习策略的合理掌握能帮助学生有效地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实现知识的内化。比如,自主学习策略和合作策略能帮助学生在当今网络发达的虚拟社区主动接受任务、积极合作、解决问题,实现交际和资源共享。

其次,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发展人文意识。人文意识包含文化、社会和世界观,合理的人文意识建构可以提高学习的动机兴趣,提高学生素养,开拓学生的观念和发展学生的德育。

在学生方面,要注重以人文本。中国儒家思想的一个要领就是“因材施教”。这句话的本真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把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要求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为此,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把学生当作加工的原料;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导师的指导作用变为引导作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进行需求调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利用网络和信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参与编写和建设立体化的课堂和教材。

三、外语教学通识化改革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也可译为“通才教育”。通识教育源于19世纪,目的是培养学生能独立思考,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能将不同的知识融汇贯通,最终达到培养出全面、完整的人的目的。目前,通识教育已广泛成为各国大学的核心思想。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儒家经典著作《大学》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教育的理念导向,其核心思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较为全面描述了通识教育的精髓。“明明德”是指教育的作用在于启发人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亲民”是指通过引导,达到修己立人,推己及人,化民成俗,更新民众,改良社会风气;“止于至善”则是指教育的最终目标,即通过教育,使整个人才能够“至善”的价值观和处世观。

(二)通识教育与外语教学

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一个主流趋势。陈坚林认为,外语通识化教育与课程设置改革势必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新思路,很可能成为中国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前的环境和国际趋势要求外语教学需要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给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王守仁也提出:需要高校应该根据自身个性的合理配置,叫够好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开设出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专业课程,实现语言习得和文化获取的平衡,不但培养外语能力,还要习得人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想观点表达的内容和深度。根据这一思想的指导,英语教学不应再拘泥于教学,而是教书育人两相宜。课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语言技能课,而是兼顾文化内涵、道德建设的主体。例如,应该设置中西文化对比,推广中国文化。事实上,能用外语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推向世界,让中国在文化软实力上处于领军地位,一直以来是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另外,文理并行。随着科技发展,英语人才要具有思辨的能力,理性思考,既要能交流,又要有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承担复合人才的责任。

四、结语

大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而英语生态化课堂建构、个性化的培养、通识教育的开展将英语教学中的学生和教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微环境。要实现英语教学改革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内容的根本转变,必需从教师的培养和学生的教育入手。学校和社会要给予支持和帮助,促进英语教学的整体提升,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1]陈敏豪.人类生态学——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2]董晓丽.中国古代教育观念中的通识理念[J].当代教育科学,2012,(7).

[3]黄远振.生态哲学视域中的中国外语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A].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5]梁保国,乐禄祉.教育的生态文化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1997,(5).

[6]谭玮.试论构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原则[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

G642

A

1673-0046(2012)8-0123-02

猜你喜欢

通识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