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职业类院校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2012-08-15杨铮
杨铮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
再议职业类院校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杨铮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6)
项目化教学方法是职业类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法在最初的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但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化,这种教法的难点与矛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矛盾日益突出。论文以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呈现的问题为例,对当前我国职业类院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粗浅的看法。
职业院校;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化教学的内涵
目前各职业类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基本实施,设计类尤其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改革多以项目教学为主,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从德国学习过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它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行动回路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在项目化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改变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看出,项目化教学方式在室内设计专业课改中的运用得到师生双方及职业教育界的共同认可。但是,随着这中教育方式的不断深化及实施,这种教法的难点与矛盾也日益突出。
二、我国职业类学校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状况
自项目教学法走入职业教育院校室内设计课堂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首先,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过程中“你教、我学”的教育状况,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在传统的室内设计的家居空间设计这一教学单元中,一般家居空间设计要等到设计、材料、构造等专业课程学完后才会上到设计课程,而项目化的室内设计教学是将设计、材料、构造、预算这四门课程的知识融入到一个具体项目中,学生通过一个项目的仿真设计做中学、学中做,最终掌握这四门课程的知识,由此看出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有帮助的。
但是,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首先,就室内设计这门课程而言,有效的项目化教学要依托具体的企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以校企合作为平台的项目化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具体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协作能力与寻求帮助的能力。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工程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其次,虽然中小学的教育也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及我国家庭教育的影响,学生在中小学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诸如寻求帮助、自学等能力还不足。项目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是教师是否能够顺利进行项目化教学的关键。室内设计项目化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将设计、材料、构造、预算这四门课程的知识融入到一个具体项目中,其核心是学生通过一个项目的仿真设计做中学、学中做,最终掌握这四门课程的知识,碰到不会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的途径。职业教育课堂中的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的教育方式取决于学生基础学方式及家庭教育方式,目前我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虽然提高了素质教育,但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学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势必影响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三、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对项目化教学理念的把握
项目教学法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师具有熟悉职业实践、更新教学理念及跨学科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根据具体的职业内容与要求创设学习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由“授”转为“导”,由“执行”转为“督导”,由“打分”转为“评点”。
(二)现阶段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师资队伍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
职业学校目前所实施的室内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对项目设计科学合理与否,与教师和社会、市场和企业的联系密切与否关系十分密切。当前部分院校在具体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带着学生真题真做少,这是因为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专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的,他们没有从事过一线的工作,只是在其后的工作过程中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一些行业培训,有个别教师对项目的认识还不到位,项目设计不尽科学,有的项目选择覆盖面不够,因此,要提高项目化教学的质量,不仅要使教师把握好项目化教育的理念,资队伍中行业一线人员的加入迫在眉睫。
(三)应试教育体制下产生的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的适应
尽管项目化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仍表现出诸多不适应。例如:不少学生还习惯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主动去“做”不够,尤其在课后查找资料、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普遍欠缺。因此,要使学生适应项目化的课程教学,首先要使学生清楚中小学所接受的教育方式与职业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方式的区别,把自己摆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在课堂及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四)大班化教学影响学生个性的成长
室内设计是一个热门专业,由于其就业率较高,大都数学校普遍存在大班化教学的现象。对于职业学校而言,虽然大班化教学为我们节省了师资及资金方面的投入,但是大班化教学毕竟弊大于益。首先,大班化教学影响着教师的注意力、精力,导致教师不能顾及每个学生。其次,大班化教学无形中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损害了教师的利益,学生应该享受到的教育因生数增加在质量上打了折扣,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五)传统的考核制度对项目化教学考核体系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考核形式是“一张卷子定终身”,单纯凭据学生的一次成绩来决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尽管项目化教学考核中教师普遍注重了过程性考核,但还未形成比较科学、实用的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评价体系。改革制定一套有效的项目化教学考核体系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以学生零距离上岗为宗旨,改革学生成绩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方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真正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将评价这一手段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四、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进一步的措施
(一)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努力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潮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旨在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实践性环节教学在设施、教学人员等方面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让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江苏地区的室内设计公司不计其数,但是事实上,我们很多高职院校的装饰专业的校企合作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合作和长期坚持。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利互惠,而高职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时多是单方依赖企业,是单方的索取而不是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发展的合作。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的校企合作经验,学校应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室内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室内设计项目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大力度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和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落实工学结合要求,用企业真实的文化氛围、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训练学生职业技能。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把具体的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真题真做,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向企业零距离的过渡。
(二)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师资队伍能力与水平,切实提高项目设计质量
拥有一支过硬的技术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能够得到良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国外的职业教育学校不仅注重教师的高学历、高学位,而且很强调其工作实践经历。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的实践经验,才通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教学中,教师才能根据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室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逆向思维是专业设计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与其他工科类专业相比,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者往往通过逆向思维可以设计出更为理想与深入的方案。在室内设计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业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室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项目化课程的适应能力
室内设计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学生而言,要求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项目化课程的适应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不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难度和投入也是相当大的。除此之外,项目教学的实施还要依托具体的企业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向企业零距离的过渡。
[1]杨茂川.空间设计[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2]杨茂川.建筑空间创意与表达[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0.
[3]王朋.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
[4]汤洪泉.室内设计原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G718.5
A
1673-0046(2012)8-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