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花塑器的创作体会*
2012-08-15张萍
浅谈紫砂花塑器的创作体会*
围绕紫砂壶艺术的现代创作理念,继承传统,吸取精华,从塑器的形似到神似,循其轨迹,构筑推敲,从传统中求突破。注重花塑器的形象特征,在造型构思上的巧形、巧色、巧工等淋漓尽致地发挥,以追求人们所期待的艺术效果。
紫砂壶 花塑器 造型 巧形 巧色 巧工
前言
宜兴紫砂陶的造型设计千姿百态,变化无穷,花塑器则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所谓塑器,俗称“花货”,以自然界中瓜果花木、虫鱼鸟兽为题材,模拟自然形体的造型,运用提练取舍的艺术手法,将自然形态予以变化、夸张,创制成各种形式的花塑器,具有较高的欣赏及收藏价值。
1 造型构思——巧形
巧形是指造型设计构思奇巧,既肖形又不落入自然主义的俗套,视觉上的美观、触觉的舒适与功能的合理有机融合,达到理趣兼具。无论是自然界中任意形制、形态、形状的物体,都是紫砂花货塑器作品形象的语言,就是用紫砂五色土材质塑造自然逼真、千姿百态的形象。
自然形体造型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将自然物体予以变化和进行提练取舍,去粗存精,既表现出了设计对象的形象特征,抓住了自然形态最完美的部分,又表现出了其本质,展现了其内在的特性。对于夸张的应用,防止了自然主义倾向,也避免陷入艺术繁琐化的泥淖。既不能把握好艺术夸张的尺度,又把夸张寓于象形之中;符合客观自然,又具有妥切完美的艺术效果。这也反映出作者的个性情趣、意愿志向。清初名匠陈鸣远,精心制作的“天鸡”、“包袱”、“梅桩”等壶,作品构思之脱俗,设色之巧妙,工艺之娴熟均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这些器形构思巧妙、造型新颖、有寓意、理趣兼具,在塑器类作品中独一无二,该作品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心意、情感以及对大自然的一种回归和认知。
2 留心搭配——巧色
巧色是用紫砂泥的色彩语言,巧妙运用其天然色泽,突出制品的主题内涵,使之达到肖形毕真的效果,意趣盎然隽永。不同颜色的紫砂泥成为着色原料,主要有青、绿、红、白几种紫砂陶土。这些天然矿物原料又被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来提升效果。不同种类的的紫砂泥经提炼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烧制后又会变化。巧色主要看其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不论紫色、黄色、红色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壶体讲究气度,讲究合理的壶嘴、壶把、壶钮的功能搭配协调。
如“百福”壶的壶体运用色彩变化自然、层次分明、深浅融洽。壶的底部采用深褐色浓墨打底,稍上部分为深褐红色,再上为橙黄淡色,至壶肩及壶盖用浅蓝,使整个作品色彩自然变幻宛若天成,充分展现紫砂塑器的装饰和泥色配比方面的独到之处,突出了以“自然生活为画卷“的主题效果,在泥色配比运用方面所着重的现代新潮意识。紫砂塑器的“巧色”,除了着重“以色为画”、“以意入画”之外,还追求装饰语言和造型语言的完美结合。像天然瓜果表皮的色彩和纹理,和谐自然而又完美、无法挑剔。然而紫砂作品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紫砂艺海中,达到“色、画、意、壶”合一的极境。
3 形神艺技——巧工
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紫砂壶艺优劣的准则。巧工是制壶匠人以高超的工艺技巧,运用捏塑缕雕的手法,肖形状物,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如陈大师的名作“南瓜壶”的技艺特点:以南瓜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叶卷成壶嘴,瓜藤扭曲为把。壶身为扁圆的筋囊型式,壶口与底稍微向内凹夸张筋囊的弧度,带来挺括丰腴的感受,底部弧线的阴影也会巧妙地形成勾勒的效果。扁圆身搭上长瓜蒂为盖更添精神。老藤圈成为把,满蓄动劲;嫩枝大方地舒展于壶肩;残叶自然生动并暗与老叶卷成的流相呼应。壶身瓜瓤自然生动,嘴、把协调统一,叶脉纹理刻划逼真,整体南瓜自然可爱,极富生态,动感强烈,线条流畅,神韵十足。这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物状之感受和认识,从不同处理方法中给人们带来享受。想象力越强,趣味性也就越强,再加上精湛技艺,作品才具有美和艺术性。这就把作者和作品很自然地融洽在一起,个性和特点得到和谐统一。
总之,一件紫砂花塑器壶的内涵须具备完美的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 “色、工”技艺,优良的实用功能。现代陶艺手法制作的茗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在不规则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气和艺术效果,充分享受美的感觉,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
TQ174.74
B
1002-2872(2012)05-0044-01
张萍(1987-),大专,工艺美术员;主要从事陶瓷工艺美术的研究。
(张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