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荟萃
2012-08-15
信息荟萃
2012年一季度福建晋江陶瓷出口增长29%
陶瓷是晋江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12年以来,晋江陶瓷出口快速增长。据晋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2年一季度晋江建筑陶瓷共出口244批、136万m2,出口额达38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9%、40%和49%。
虽然晋江建筑陶瓷出口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发展却不平衡。目前,晋江市的陶瓷生产企业有300多家。而2005年,晋江出口的陶瓷企业仅有28家,占企业总数不到10%,且出口规模不大,年出口金额为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只有7家,年出口金额为10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3家,其中福建华泰集团有限公司所占份额最大,年出口金额为691万美元,占全部出口金额的30%左右。
意大利陶瓷机械设备行业过度依赖出口
2011年,意大利陶瓷机械及设备制造业总销售额环比增长20%,达1.7亿欧元。销售额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设备出口,其中出口金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超过85%。2011年,意大利陶瓷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2012年意大利陶瓷制品产业前景不容乐观,意大利国内市场与欧盟市场持续低迷,其国内市场目前萎缩了15%的份额。意大利陶瓷机械及设备制造商协会(ACIMAC)主席Pietro Cassani认为,“由于订单量的下降和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对2012年的预测是非常谨慎保守的。”同时,他还认为,“中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在减慢。这对于意大利机械设备这一极大依赖出口的行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陶瓷企业出国门“零关税”东盟成新市场
在反倾销频发背景下,佛山陶瓷出口欧盟等市场下滑严重,纷纷加大了对东南亚市场的开拓力度。占地为7 000亩的“泰国佛山陶瓷基地”也正在筹建,最快将于2012年动工并对外招商。以泰国为生产基地,可直接辐射整个东南亚市场,同时也能以此作为出口地,规避欧美地区的反倾销。2011年以来,韩国、阿根廷、秘鲁、巴西等多个国家相继发起对陶瓷的反倾销,这使佛山陶瓷的出口市场遭到沉重的打击。
据了解,由于东盟靠近中国且近年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佛山陶瓷的前三大出口市场之一。在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拥有丰富的陶瓷原料资源和人力资源,并且成本较为廉价,对佛山陶瓷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据了解,2009年12月29日,商务部宣布2010年中国和东盟将全面建成自贸区。从2010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6个原有成员——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为零关税。东盟4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在2015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2012年前5月佛山建筑陶瓷出口金额为5.85亿元,同比增长32.05%
近日从佛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获悉,2012年前5个月,经佛山检验检疫局辖区出口的陶瓷产品共20 988批,同比增长19.22%,总出口金额为5.85亿元,同比增长32.05%;其中卫生陶瓷出口1 014批,同比增长-19.40%,总出口金额为19 305 450美元,同比增长3.86%。主要出口到巴西、美国、泰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印度等国家。预计2012年出口应该还会较往年有所增长,但增速会明显下降。
从2001年至今,我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韩国、泰国、巴基斯坦、欧盟、阿根廷等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反倾销对我国陶瓷的出口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除了出口到实施反倾销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下降,更不利的影响是,因部分国家对我国陶瓷产品实施了加征反倾销税,所以还有较多国家和地区认为我国陶瓷产品存在倾销的行为,均跟风对我国的陶瓷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因此,我国陶瓷企业还将面临反倾销的调查。
反倾销是行业向前发展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问题。若企业能够积极应对、正确处理,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营方式,改善出口结构,淘汰一些依靠低价和无序竞争争夺市场的企业,而规范的企业和优质的产品依然有较高的性价比和较强的竞争力。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及装备被列入佛山重点支持项目
近日,佛山市科技局发出通知,2012年佛山市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及产学研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受理工作已经开始。2012年度支持项目设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传统产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产学研合作深化及模式创新、民生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战略推进6个领域。陶瓷产业技术升级工程重点支持3大内容,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及装备被列入其中。
根据《2012年佛山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在传统优势产业提升领域,陶瓷产业技术升级工程重点支持有3大内容,包括:①大功率LED用高导热陶瓷和透明陶瓷、节能环保用远红外发射陶瓷、高性能压电陶瓷材料和器件;②陶瓷喷墨打印技术及装备;③具有保温、防静电、吸音、调湿等性能的建筑陶瓷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据了解,本次科技计划项目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经济效益和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