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咳嗽216例分析
2012-08-15张金华
张金华
为了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不同病因的临床特征和诊断程序的可操作性,现将我们2005年1月至2007年8月诊治的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自我们呼吸科近两年多诊治的患者。入选条件:①咳嗽时间>3周。②肺部X线检查未见异常病变。排除标准:①吸烟。②近8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③正在应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④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疾病和心脏病史。其中男102例,女11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40±10)岁。平均咳嗽时间6个月(2~36个月)。
1.2 方法 参照我国〈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不同病因的诊断标准,全部询问病史,职业接触史、用药史,进行体格检查,全部行胸部X线检查,根据病史选择通气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诱导痰检查,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检查,先常见病后少见病的思路,进行诊断性治疗。根据临床特征,治疗反应结果确定病因;治疗无效时选择性检查胸部、鼻窦CT、鼻咽镜和纤支镜、皮肤过敏原测定、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抗体测定。咳嗽次数减少50%以上为有效。诊断性特异性病因治疗后咳嗽部分或完全消失,则该诊断成立。持续性咳嗽经过3个月诊断性治疗无反应,则为原因不明。
1.3 统计学方法 病因分布以某种病因占病因总数的百分率表示,病因总数系单病因和复合病因。计量资料系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病因分布 216例确诊病因者199例(92.1%),病因未明者17例(7.9%)。其中单病因170例(85.4%),双病因29例(14.6%)。包括双病因在内,共计228例次慢性咳嗽病因,前五位者分别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
2.2 临床特征 不同病因慢性咳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特点。鼻后滴漏综合征以发作性日间咳嗽为主32例(71.1%);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夜间刺激性干咳为主30例(78.9%)。胃食管反流相关症状,如嗳气、返酸、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是诊断的主要方法。变应性咳嗽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测定正常。临床特点和简易的检查提高了诊断程序的可操作性。
2.3 治疗反应 确诊的119例经过特异性治疗,182例咳嗽减轻或消失,有效率91.5%。其余16例部分缓解,1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经过抗结核治疗无效行肺段切除术治愈。治疗反应时间,变应性咳嗽,感冒后咳嗽3~7 d有效,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1~2周起效,鼻后滴漏综合征3~10 d起效,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和双病因患者2周后起效。
3 讨论
慢性咳嗽,病因复杂,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临床医生在诊疗方面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大包围式的检查,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忽视了成本-效益的关系,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患者的负担,不规范,不彻底的诊治使慢性咳嗽长期误诊。本组患者平均咳嗽时间6个月,从侧面了说明了这一点。美国Jrwin 1981年提出了慢性咳嗽解剖诊断程序。我国也于2005年提出了本土化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1]。慢性咳嗽常见的病因是鼻后滴漏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应用我国的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本组216例慢性咳嗽患者确诊199例(92.1%),前五位的病因占181例次(79.4%),诊断性治疗182例,有效率达91.5%,与国内的报道基本一致。
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程序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诊断方法,病史、临床特征、简易的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程序的可操作性[3]。因此应重视病史,临床特点和常见的胸片、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和诱导痰细胞检查结果,先考虑常见病,后少见病,条件不具备的可行诊断性病因治疗,根据治疗反应以明确病因。
本组资料显示91.5%的患者对病因诊断性治疗疗效良好。影响疗效的因素除与正确的病因诊断、合理的治疗强度外,还与治疗疗程有关。一般感冒后咳嗽、变异性咳嗽、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多在2周内疗效显著,其他病因引起的咳嗽多在2周后开始起效,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多在4-6周疗效显著。因此还应结合诊断性治疗来综合考虑。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5,28(11);738-744.
[2] 赖克方,陈如冲,刘春丽,等.不明原因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诊断程序的建立.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6,29(2);96-99.
[3] 赖克方.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中华结核和呼吸病杂志,2007,30(10);778-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