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筹集资金难的成因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
2012-08-15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牟鹏飞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 牟鹏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既是良好的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我国的民营企业不仅仅要以自身的品牌优势继续扩大其在本国市场上的份额,满足本国市场的需求,更要进一步拓展自己在海外的市场,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与国外企业进行竞争,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中共同发展、平衡发展。在实现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二次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什么是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归纳起来看,民营企业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从狭义的角度看,民营企业是指仅以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相比起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资金融通困难。在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创新与获得需要资金,企业不断的扩张中需要资金,资金的获得成为企业能否为继、发展的重中之重。如果一个民营企业不能及时筹集到适量的资金,那么必将阻碍其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和又好又快发展。本文写作的目的是对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融通状况作简要分析,归纳总结出融资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和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而提出资金融通难的解决办法。
1 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根据民营企业的融资来源划分,其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内源融资——在企业内部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的范围仅仅限于公司的内部,通过对企业所有者的存款转化,转化成投资与再投资。第二种是外源融资——在企业外部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自有资金,民营企业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向除了本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筹集资金。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资金的来源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多年的数据平均看来,自身融资的比例达到了89.15%,银行贷款仅占4.55%,非金融机构贷款仅有3.4%,来自其他融资渠道的占了2.9%。内源融资仍然是民营企业进行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资本、技术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外源融资的比例逐年上升,显然内源融资显然不能满足民营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因为外源融资可以将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分散到不同投资者,通过分散化将风险在期望收益不变的情况下降到最小,降低了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
2 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融通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2.1 宏观经济运行以及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民营企业资金融通的难易程度。如果宏观经济过热,就会导致生产者物价和消费者物价不断地、持续地上升。为了维持物价的稳定,保证经济健康增长,中央银行必须采取限制物价过快上升的经济手段,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紧缩银根。与此同时,商业银行配合中央银行提高了存贷款利率,并通过其他手段对民营企业贷款进行限制。在我国,大部分企业是依附于一个整体生产产业链的,也就是说,一旦中间某个资金节点断开也就意味着整个资金链断裂,资金从关联企业中流通不畅导致生产难以继续。
2.2 民间借贷的发展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它是指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根据我国有关于高利贷利率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在民间借贷处于合法的范围之内,它具有非常多的优势:(1)资金借贷的条件相对较低。(2)资金使用效率较高。(3)资金借贷节省费用。民间借贷省去了公证、鉴定、验资、抵(质)押登记等手续,也就节省了高额的中介费用。(4)民间贷款公司发放高利息型借贷。自有资金相对充裕的个人和企业,在短时间资金没有新投向的情况下,为了给闲置资金寻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资金急需资金的企业及个人提供高利息借贷。民间借贷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融通难易程度受到民间借贷发展的影响。
2.3 民营企业自身的影响因素
首先,从民营企业自身的组织形式分析,我国民营企业组织形式大多是家族式企业。这种家族企业大多实行的是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不是现代企业普遍实行的公司制。当大多数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制度就会限制其进一步的发展。企业家的才能、自有资金的规模和经营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的难易程度。企业家的才能会促进企业制度的改革,采用更加先进的组织形式,融资更加便利,吸引更多的股东进行投资,扩大生产,促进企业发展。如果企业的自有资金规模较大,可以通过上市发行股票来进行融资,面向更加广泛的股东,吸引更多的资金。民营企业经营时间长短关系到非金融机构向民营企业借出资金。民营企业经营时间较长也就是意味着该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非金融机构可以对这样的民营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以此来决定借出资金的规模、期限和利率。
2.4 信用评级体系健全程度
信用评级体系,从宏观上讲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提供的企业资金信用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能使资金的供方能够更加了解企业的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节约供方各自搜集信息的重复成本,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从微观的角度上讲,企业在信用评级制度的监督下,企业就会尽最大的可能规范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和理顺治理结构,提供信用评级体系所需输入的信息,这就意味着企业减少了不对称信息的生成,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产生了正外部性。信用评级体系越发的完善,企业的资金借贷的过程也就会越发的顺利。如果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不够完全,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利率就难以确定。这样就会造成低风险的企业可能无法贷到资金,而高风险企业通过披露假信息而获得贷款,增加了金融机构资金借贷的风险。
3 从民营企业融资难易程度因素分析资金借贷难的原因
(1)从宏观方面来看,国家经济政策的偏差性和时滞性,导致了民营企业融资难。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台是针对某一经济现象的,而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却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因此,即使是针对同一经济现象的同一政策所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往往产生负面效应。如果中央经济政策一味的提高利率降低物价水平,这势必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资金借贷。经济政策的时滞性表现为经济政策的出台实施极大地晚于经济现象的发现,这必将会导致经济政策的失效,从而恶化民营企业的资金借贷环境,使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限。
(2)商业银行本身存在的风险偏好导致民营企业借贷资金困难。我国民营企业地理分布相比于国营企业较为分散,企业为维持自己的生存与发展贷款频率较高,这就造成银行在实施放贷前对民营企业经营情况进行调查的范围较广、成本高、周期短,严重阻碍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申请的贷款大多数需求量较小,并且由于其风险因素使得贷款利率较高,由于其高成本,使得银行的收入扣除其成本后的净利润较低。因此,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把资金借贷给低风险的国营企业,这样更加恶化了民营企业借贷的环境。
(3)民间借贷市场的不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在中国发展相当艰难,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尚未出台能够规范民间借贷的规定以及民间借贷机构的行业法规来规范借贷双方的行为。而在国家调控流动性政策出台时,商业银行会做出贷款数额、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的调整,这时急需资金的民营企业会难以得到贷款维持自己的生产。企业向民间借贷机构借贷便成为了主要融资渠道。民间借贷往往会产生高额的利息,这就使得原本在大环境下难以生存的民营企业更加举步维艰,拖垮企业,以至于使企业倒闭。民间借贷的规范性更加重要的意义在于当商业银行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无法及时向民营企业贷款时,民间借贷公司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向企业发放足额和适当利率的贷款以补充商业银行在政策实施期间的缺位。一旦民间借贷变得混乱起来,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影响,甚至是社会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
(4)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的财务透明度较低,大量有关于企业自身内部的财务信息未向外界公布,因此,在民营企业需要贷款时,其信用水平难以得到很好的保证。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评估体系还未真正建设起来,鲜有信用评估机构对民营企业信用水平进行准确的评估。这些因素都是造成银行和民营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从而引起逆向选择问题,最后致使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经营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不能获得银行贷款。为了规避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和民间借贷机构就会选择不对民营企业发放贷款。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产生进一步体现出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的现象。由于大多数民营企业呈现固定资产抵押不足的特点,贷款机构为了降低其贷款风险,往往在民营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要求有除贷款机构和民营企业之外的第三方给予信用担保,而我国现阶段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些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由于规模小、注册资金量少、收取的担保费较高,其发展也十分缓慢。民营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缺乏有力的第三方信用担保,造成了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难。
4 我国民营企业资金融通难的解决办法
(1)从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来寻求解决办法。在政策制定方面,改善政策环境。这就要求各政策制定部门尽快调整那些体现所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差别或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规章和政策,把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原则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在政策实施方面,净化市场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部门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经济行为,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监督,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守信守法经营,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信用环境。
(2)民营企业应提高自身的企业的优化,采取积极的财务披露制度。民营企业自身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披露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外披露其经营信息,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民营企业应该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和会计机构进行审核,确保其民营企业公布的信息的真实性、公正性和完整性。
(3)全社会应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担保制度,同时规范好民间借贷市场。中央政府应积极构建以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担保机构为主体,担保、再担保机构协作配套,运作规范,能够有效分担金融风险、促进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地方政府应当对这些信用担保机构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其担保额度,不得出现超额担保的现象,并且规范信用担保机构的收费,不得收取过高的担保费用,保证民营企业能在除自有资金方面从各个借贷机构获得充足的资金。
[1]何雯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3(2).
[2]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09(2).
[3]丁春慧.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4).
[4]王晓云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J].理论界,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