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分析

2012-08-15◆乔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意识思维语文

◆乔 卓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西港路小学)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也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呢?在此,笔者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每个教师发出的呼唤,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填鸭式”教学不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之中。因此,要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和任务型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敢于质疑,激发创新思维

1.巧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饥饿感”

巧设问题情景,使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和实践活动等能使学生产生惊讶和疑问,从而使学生渴望从事学习活动,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答案。成功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一种知识的“缺陷感”和“饥饿感”,这种感觉能使产生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多渠道进修,大量阅读,拓展知识结构,不断研究《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和备学生的和谐统一,设计问题要少而精且巧妙,小到对课题、词句的质疑,大到对主题的质疑,让学生产生探究愿望并付诸实施,激活学生对知识的“饥饿感”,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学生思维活起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现行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记笔记,提问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忘笔记。这种学习习惯,凝固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呆滞,缺乏灵活性,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经常引导学生对某些观点、理论等问题进行争辩,教给学生思维方法,既有求同思维,又要有求异思维,使学生思维真正活跃起来。

四、课堂教学中摒弃繁琐分析、串讲串问的旧模式,实现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繁琐分析,把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的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情感、情趣和魅力,这样违背了语文教学的特点,也违背了儿童学习的规律。在阅读一篇语言文字材料时,老师提出“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后,放手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地阅读思考,梳理好自己读懂的内容;再提出“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仔细的阅读思考勾画和记录疑难问题,做好和同学交流的准备。不是有人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当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听到一个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以后对阅读材料的不同理解和感受,难道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吗?

五、利用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的评价不应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而更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每个方面,师生共同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要尽力为学生铺设学习成功的阶梯,提供学习成功和探索创新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如果能对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给予支持和鼓励,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六、多角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

善于从新的角度运用原有的知识,善于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善于发现事物现象与问题之间隐蔽的联系,是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多角度思考要淡化教材的权威性,增加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另类思维。如果囿于教材的逻辑,那创新就会受到束缚。比如,《田忌赛马》中,孙膑通过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最后战胜了齐威王,表现了孙膑的明察秋毫,机智聪明。如果换个角度,结合现代体育竞赛去看孙膑,他就有“弄虚作假”的嫌疑。以现代比赛的规则让他们再赛,田忌必输。再看齐威王的马,那么有实力,输得多冤呢!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创新对学生学习的指导,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意识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