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

2012-08-15高玉娇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神经炎面神经面瘫

廖 莎,高玉娇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纤维骨科,湖北十堰 442000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

廖 莎1,高玉娇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南长沙 410007;2.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纤维骨科,湖北十堰 442000

目的:分析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早期激素疗法,并配合针刺(翳风,牵正,合谷,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颧髂,巨髂,地仓,下关,大迎)及中药方加味牵正散(制白附子15 g,僵蚕10 g,全蝎6 g,蜈蚣1条,当归10 g,川芎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络石藤15 g,鸡血藤15 g)治疗急性面神经炎 40例。结果: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愈率为82.50%;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三联综合疗法对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具有一定优越性。

三联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应用

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神经水肿及脱髓鞘为其早期病理改变,甚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尤为显著。传统治疗方法是在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等,以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男性发病常多于女性,且以单侧面瘫常见,其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2010年6月~2011年9月搜集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用激素口服并配合中药及针刺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病例均为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中医院脑病一科住院患者,符合《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2]及中医《实用中医内科学》[3]口僻诊断标准,排除中枢性面神经炎、外伤、肿瘤、腮腺术后、带状疱疹等疾病所致面神经失用者。40例患者中,男22例,女 18例,20~30岁共5例,31~40岁共23例,41~64岁共12例,面瘫发病部位均为单侧。40例患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无糖尿病病史,均表现为突然起病,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歪向健侧,漱口外漏,咀嚼存食,患者不能抬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可伴有不同程度舌前2/3味觉及听觉障碍,耳后、乳突压痛阳性。

1.2 方法

西药:①抗感染,抗水肿。采用激素冲击疗法,泼尼松30 mg,晨起顿服,1次/d,每隔 5 d减量 5 mg,减量至 10 mg时,连续口服7 d,1次/d。当面瘫的患者伴有糖尿病时,激素冲击可有效治疗面瘫,但是激素会影响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此种情况,临床上可酌情考虑适当减少激素的用量,同时增加降糖药的用量。②营养神经。甲钻胺胶囊剂,0.5 mg,1 片/次,口服,3 次/d。维生素 B1,10 mg,1 片/次,3次/d。③扩血管,改善微循环。地巴唑,10 mg,1片/次,3次/d。连续用药20 d。

中药:以加味牵正散(制白附子15 g,僵蚕10 g,全蝎6 g,蜈蚣1条,当归10 g,川芎 10 g,天麻10 g,钩藤10 g,络石藤15 g,鸡血藤15 g)为主方,在其基础上随症加减。①风寒者加羌活12 g、苏叶10 g;②风热者加银花 15 g、柴胡 10 g、菊花12 g,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2 g,生石膏20 g;③风痰阻络者加胆南星7 g、石菖蒲15 g;④气虚者加党参15 g、白术10 g;⑤痰湿中阻者,加半夏10 g,陈皮10 g;⑥面肌痉挛者,加蕲蛇10 g,白芍20 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每疗程5剂,服用4个疗程,共20 d。

针刺:面神经炎发病初期(1~2周),病位在表在络,病邪较浅,因此及早控制病情是治疗的关键。采用旋转进针浅刺法,针下气满,调整经气,驱邪外出。①穴位选择。一般选取局部和远端取穴,以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穴为主。主穴:患侧翳风,牵正。配穴:合谷(双侧),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颧髂,巨髂,地仓,下关,大迎。②治疗方法。用捻转泻法,针刺穴位需浅刺。面部诸穴酌予斜刺或透穴,透穴包括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下关透颧髂。每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 min。5 d为1个疗程,治疗20 d。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文献[4]制定。痊愈:面部症状和体征消失,面神经功能为Ⅰ级。显效:面部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面神经功能为Ⅱ级以上。有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面神经功能为Ⅲ级以上。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未达有效标准。

2.2 疗效

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痊愈33例,显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82.50%;总有效率为97.50%。20~30岁5例,痊愈4例,显效1例;31~40岁23例,其中痊愈20例,显效3例;41~64岁 12例,其中痊愈 9例,显效 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治疗时间最长为35 d,最短为14 d,在治疗时间上,三联疗法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及针灸组,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

2.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7岁。因吹风受寒后突发右侧眼睑完全不能闭拢3~4 mm,右侧额纹及鼻唇沟变浅,不能鼓气,右口角漏水,吃饭食物滞留,面肌僵硬,舌苔薄白,脉浮紧。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口服激素泼尼松:起始剂量为30 mg,晨起顿服,连续5 d后减量5 mg,减量至10 mg时,连续服用1周。针刺翳风、牵正、合谷(双侧),阳白,攒竹,丝竹空,太阳,颧髂,巨髂,地仓,下关,大迎,随证加减。配合中药加味牵正散:制白附子15 g,僵蚕 10 g,全蝎 6 g,蜈蚣 1 条,当归 10 g,川芎 10 g,天麻10 g,钩藤 10 g,络石藤 15 g,鸡血藤 15 g。 水煎,日 1剂,早晚分服。治疗16 d,患者痊愈出院。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因尚不明确。风寒刺激或病毒感染引起局部的营养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水肿,而骨性的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因为这种解剖关系出现面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面肌瘫痪[5]。中医学认为面神经炎多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入中经络,阻滞经气,致气血阻滞,经脉纵缓不收所致[6]。治疗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改善神经肌肉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加味牵正散具有祛风、活血、通络功效,内服热敷能祛除风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区水肿。激素早期冲击疗法是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关键,能有效消除面部局灶性炎症和水肿[7]。针刺可明显促进神经的再生作用,对机械性周围神经的损伤修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配合扩张血管及具有营养神经作用的地巴唑及维生素、甲钴胺胶囊,能收到满意效果。治疗过程应防止面部特别是耳后部受风寒,防止长时间冷风吹袭,冷天应注意面部及耳后保暖,可戴帽子和口罩。这样更有利于病情恢复。笔者通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早期泼尼松激素疗法,并配合针刺及中药方加味牵正散治疗急性面神经炎40例应用分析,发现早期运用激素并配合针刺及中药治疗此病确实能提高其疗效,而且能减少治疗时间,其中牵正散有祛风通络的作用,针灸有疏经通络的作用,二者配合相得益彰,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1.

[2]孔炳耀,李俊.中西医结合神经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7-273.

[3]王永炎,严世芸.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441.

[4]梁繁荣,余曙光,李瑛,等.针灸治疗贝尔麻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中医杂志,2004,45(8):584-586.

[5]李金荣.颌面部神经疾患[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453.

[6]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0.

[7]于金栋,张静,曹世强,等.贝尔面瘫临床治疗研究概述[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30-1132.

R745.1

A

1674-4721(2012)01(a)-090-02

廖莎(1984-),女;籍贯:湖南浏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研究。

2011-10-08)

猜你喜欢

神经炎面神经面瘫
视神经炎的悖论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