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天脊无愧我心:记天脊集团供销公司洛阳分公司经理赵炳福
2012-08-15中国农资徐晓磊
□ 《中国农资》记者 徐晓磊
经历生死考验重回市场一线
年初,在“天脊集团服务三农大讲堂”上,记者结识了赵炳福。
他1987年进入天脊,从包装、供销采购,再到运输。1999年,被公司派往河南宝丰开始接触一线市场,主要是开车下乡做宣传,发传单、放电影。经常下乡,接触基层客户多,加之心细,赵炳福摸索和掌握了一些销售方法。
2000年,赵炳福被调到郑州,分管荥阳和登封,开始建网络,跑销售。“那两年市场变化非常快。”2003年初,赵炳福奉命在徐州成立办事处,管辖苏北、鲁南地区。2004年徐州分公司正式成立。经受了2003非典的考验,2004年市场形势一片大好,2006年,区域销量突破万吨,市场网络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正当赵炳福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他不得不停下工作。现在说起这段经历,他还有点恨自己不争气。后来在公司领导的关心和亲人照顾下,通过成功的医治,他并没有倒下。2007年2月份,他再次走向市场一线,领衔洛阳分公司的销售工作,市场还包括三门峡地区。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赵炳福如今又站在了新的人生和工作起点上。
怀揣感恩心装责任
“这次公司召集全部销售人员,举办‘天脊集团服务三农大讲堂——2012年销售员农化学习班’,其中还特别安排了‘天脊集团中国式团队训练营课程’,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农资MBA班的老师进行体验式授课。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懂得感恩’的重要。”赵炳福说。他回忆道:“我生病的时候,领导像亲人一样给我关心,尤其嘱咐我,有企业做后盾,一定要放松心态。这份情让我无以回报,只能踏踏实实工作,把销售做上去。”
说交心的话,每当销售指标下达、任务分配的时候,做营销的人会感觉太重、太难。赵炳福则说:“但没有困难,公司还要我们做什么?公司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就是要为中国农业打造一个一流的农资品牌,为农民提供最优质的化肥产品。所以公司推出营销转型的 ‘八大工程’,要求向终端客户提供零距离服务,我们就是八大工程的执行者,想到肩上的重大责任,只有一个办法——往前冲!何况工作中我们有团队,大家都往前冲,困难就会被打垮。我们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来回报公司。”他认为做好销售工作,更重要的是营销人员的激情、追求和内在动力。“天脊集团是个老牌国企,有六七千名职工,加上家属上万人,都生活在天脊这片热土,我们和天脊是分不开的!”
信心加上拼劲重振豫西市场
赵炳福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什么别人能销那么多,我为什么不能。年终的时候,看到别人戴大红花,我心里也急,想把工作做好。”
洛阳地处豫西,境内平原占13.8%,洛南新区改造,让有限的平原土地更加稀缺。三门峡地区作为区域的重点销售区域,销量曾接近两万吨,但后来下滑到3000吨。2009年底,公司提出市场整合调整战略,规范了市场管理,业务员、基层经销商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赵炳福说,我们认识到只有不折不扣地执行公司销售政策,才能迅速提升销量。
三门峡重新建立了新渠道新网络,面对这种局面,打造一个好团队十分重要。赵炳福说:“从2010年开始,我们建立了每月的例会制度。不只是分公司内部的人员,代理商、基层的大经销商都要参加,目的就是要打造一种团队精神,形成更好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每次会上,赵炳福都会向大家说,做了代理商,并不仅仅是取得了一种资格。代理了天脊产品,无形中也就成了天脊营销团队的一员!大家都要挑起这个重担,开创共赢。
“做化肥销售,消费者是老百姓。要用真诚的态度、好的心态,去打动农民,让他们了解肥料的本质,市场的现状和科学种植科学施肥。比如,农民买了,用过了,我们还要主动回访,产量提高了没有、产品怎么样。销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客户的关系要处好,重在沟通。所以对代理商、基层经销商思想上的引导时刻不能少。”赵炳福常戏言,他经常扮演党支部书记的角色。
通过他们的努力,2011年三门峡地区销量回升到1万多吨。他介绍说,豫西一带多是丘陵,好地都开发了,加上市场不规范,下一步的销售方案要紧随环境、市场的变化而提出新的策略。河南是产粮大省,但是也是劳务输出大省,人均耕地1-2亩,也有外地人到河南承包土地,少则几百亩,未来要抓住这样的大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农化服务零距离,不是一句话,要付诸行动。按照公司“八大工程”的具体要求,营销人员每人每月拜访客户不少于15家,要常抓不懈。赵炳福说,要在豫西市场重振雄风,不付出不行。
赵炳福心里有底——咱有拼劲儿,干不好不收兵。风风雨雨,从22岁进厂,现在47岁的赵炳福感言, “天脊的事业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我有信心、有决心干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