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意识
2012-08-15赵雨恒
◆赵雨恒
(安康学院外语系)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意识
◆赵雨恒
(安康学院外语系)
西方文学史上塑造的追求独立的女性形象很多。她们有的追求人格上的独立,如易卜生笔下的娜拉;有的追求爱情上的独立,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而玛格丽格·米切尔塑造的斯嘉丽则是个在人格和爱情、生活中都追求独立的成功女性形象。下面笔者将就斯嘉丽在《飘》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权意识做一简要分析。
一、“斯嘉丽”,人如其名
斯嘉丽,Scarlet,意为猩红色,绯红色,鲜红色。红色是热情,奔放,张扬,富有冲击力。此名字昭示了斯嘉丽这位故事女主人公是一位具有鲜明“红色特征”的人,她个性鲜明,特立独行,张扬叛逆,她的所想所作所为都是对当时的父权制社会的一种冲击,一种反抗。因此,当这个女主人公带着“斯嘉丽”这个鲜明的冲击力印记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就已经些微的透露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她拥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她执着追求爱情、不择手段求生存、不畏父权求平等。她的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玛格丽特·米歇尔创造了这样一个勇敢,无畏的女性形象,从她反抗主流价值观,争取自己作为女性应该有的权利和地位来看,斯嘉丽已具有了早期的女性主义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中。
二、对爱情的追求
斯嘉丽的女权主义意识首先表现在她对爱情的态度上。斯嘉丽一直是自己感情的主宰,她大胆追求自己喜欢的男性,虽然在这个道路上荆棘丛生,但是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在小说中,最先表现出斯嘉丽对自己爱情的主宰是在十二棵橡树庄园的宴会上,她向阿希礼表白浓烈的爱意甚至提出希望和阿希礼私奔;而面对阿希礼的拒绝,她也毫不犹豫的给了阿希礼一巴掌,然后很快便答应了查尔斯的求婚。甚至在阿希礼结婚之后,她仍然不屈不挠的向他示爱,最后还为了他做出了无私的自我牺牲。这充分体现出了她的敢爱敢恨,对爱情主动出击,和对爱情执着的个性特点。白瑞德曾说,斯嘉丽一生只有两个追求,其中一个就是阿希礼的爱。而斯嘉丽却一共有过三次婚姻,每一段婚姻的对象却又都不是阿希礼。斯嘉丽的爱情世界可谓坎坷不断,虽然到最后,她仍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但是她面对爱情时有别于旧南方女性的勇气和魄力,使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主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
三、与困难的抗争
在绝大多数的父权制文本里,女人被定义为依附于男人的存在。她们不需要去面对相夫教子以外的任何事情,因为,男人可以解决一切。《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意识恰恰体现在她将自己放在与男人平等的地位上,勇敢与生活作斗争,追求属于自己的事业。
斯嘉丽,这个塔拉庄园奴隶主家的大小姐,根本不用为生活操心,为困难皱起眉头。但是,当战火使她不得不面对陌生而残酷的世界的时候,她学着忍受困苦,接受现实,勇敢站出来与困难做斗争。在故事中,塔拉庄园是斯嘉丽的精神家园,父亲也告诉她“只有塔拉的泥土才是永恒不变的东西。”所以,斯嘉丽甚至发誓“任何人都休想从她手里夺走塔拉庄园”。为了这个誓言,斯嘉丽不惜葬送自己和妹妹的幸福,出卖婚姻,用了很多别人看来“道德丧失”的手段,以换取钱财和稳定的生活。书中描述到,在她最初管理塔拉庄园的时间里,斯嘉丽曾有一次枪杀了一个窜到她庄园里企图偷抢的北军士兵,夺得他的一匹马和他背囊中的财物,使它成了斯佳丽后来经营发展的一笔本钱。这个过程极大的刺激了斯嘉丽的女权主义意识,她也明白了男人的钱再多、财产再多,说到底都还是男人的。而她,只能是做为男人的依附而存在。所以她不满了,她反抗了,她积极参与经济活动,要像男人一样为自己赚钱。书中描写到“她的声音干脆、坚决,办事果断,雷厉风行,没有一点女孩子的踌躇态度。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像一个男人那样从最敏捷的途径去追求它,不像一般女人那样躲躲闪闪,转弯抹角。”
四、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斯嘉丽曾经说:“总有一天,我要做所有我想做的事,说我想要说的话,就算别人不喜欢,我也不会在乎的。”她也说过:“我认为,没有男人帮助,女人照样什么事都干的成——只有生孩子例外。”这些离经叛道的梦想成了她积极生活的动力。《飘》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斯嘉丽的第二任丈夫弗兰克和她周边的人坚决反对她经营锯木厂,但是斯嘉丽却执意要做,并且还把锯木厂办的红红火火。她认为:“试想一下,让弗兰克去开锯木厂!真见鬼!如果他把商店都开成了慈善机构,他还怎么能指望从锯木厂赚钱呢?……若经营这家商店,肯定能经营的比他更好!就算我对木材生意一窍不通,我经营锯木厂肯定也比他强!”斯嘉丽的潜意识里,已经将自己提升到了与男人同等的地位。在这样的动力下,她确定自己不用依附男人,可以有能力有魄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她女权主义意识的另一个写照。
五、结束语
斯嘉丽的顽皮、任性、敢爱敢恨、特立独行、张扬叛逆、追求平等,是新女性的最佳代表。斯嘉丽的这一光辉的女性形象犹如一盏明灯,为一代又一代女性争取自由、独力、平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说:“文学——是一幅图画,即某种意义上的一幅图画和一面镜子。”女性读者从《飘》中获得生存启示和心理共振,通过对斯嘉丽女权主义意识的了解,可以进而思考自己,并在现实社会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1][美]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全译本)[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邓玉芬.斯嘉丽:“飘”不走的梦和人——对《乱世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
[3]姚金红.解析《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6,(5).
[4]郑际根.种植园土壤上的女权主义之花——《飘》中女主人郝思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7,(4).
[5]蔡雪岚.浅析郝思嘉身上体现的女性独立意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2).
[6]郑海燕.试析《飘》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8,(9).
[7]高雪群.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人物形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