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2012-08-15丁志川孙桂兰赵苓吉
◆丁志川孙桂兰赵苓吉
(1.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2.青州一中实验学校)
“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丁志川1孙桂兰1赵苓吉2
(1.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2.青州一中实验学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接收有目的、有计划的“明示信息”的同时,还接收大量的非预定计划的“暗示信息”。数学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暗示,必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 课堂教学 暗示信息
一、挖掘和利用教材中固有的暗示因素
一些教材中只有图画而没有“明示”图意,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地钻研,发现其中固有的大量的暗示因素。例如小学数学教材第一册第一页,是一所学校的彩色图画。它不仅在学生喜爱的人和物上暗示着1~10各数,还蕴藏着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使儿童在上学的第一天就受到爱学校、爱师长、爱同学的教育,为好好学习作好心理准备。不少学生曾经对我说:“老师,不知怎么回事,我一想到要上数学课,心情就兴奋起来。因为我一上数学课,就期待数学老师又给我们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早读还红着眼圈,可上第一节数学课时,他就非常积极,好像根本没有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等下课后,却又趴在桌子上。我向他询问,原来这个学生上课来校之前,被家长骂过。我问:“数学课你很高兴,可现在为什么又蔫了?”学生说:“不知怎么回事,我一上数学课就把什么都忘了,因为数学老师总会弄些有趣的事情。现在我又想起被爸爸骂的情景,又有点难过了。”我不由地想起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次因为一个学生犯错误,导致自己心情一直不好,在家里随便浏览电视节目,可一看到赵本山,就不再调电视了,等看完小品后,自我感觉心情好多了。其实,如果数学课经常笑声不断,那么上数学课之前,学生的愉快心情自然由于暗示而被激发,他们往往在期待着老师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精心创设暗示性教学情境
洛扎偌夫说:“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暗示学把环境比作空气,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人,它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从“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观点看,控制方法和暗示方法的结合,创造特定的环境进行数学教学是十分可取的一种新途径。例如新授“10以内数的认识”后,创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进行数生活中物体的活动,如:数教室墙上贴着画的张数,桌子的排数,每排桌子的张数和门窗数;再数自己身上手指、口袋、扣子、书簿、铅笔,然后听着数教师拍掌的次数,看生活用品图画数数。最后要求学生回家数家长的物品给父母听。从而暗示学生生活情境中充满着数字,数字用处大,我们要学好数学。记得我给学生说:“一个怪物长着八双手,四个头,还有六双眼镜,你相信吗?”学生哈哈大笑过后说不相信,可有的学生也说:“相信,因为是怪物啊!”老师幽默的语言,让学生开怀大笑后,身心也就放松了许多,学习的时候就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生怕落下老师讲的每一个笑话,每一次让他们开心的机会。当然老师也善于利用一切时机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一句口头表扬,一个热情鼓励的目光,一次表现机会的给予,对学生来说都是激动人心的,教师都可以为其提供,进而增进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三、巧妙运用语言和非言语交流进行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天生具有向师性,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较高的威望,是学生崇拜的对象。教师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赞扬,都会让他乐和一整天;教师布置的需要家长协作完成的任务,学生都会在家长面前反复强调:“我们老师说过的,一定要完成的。”可见,这种独特的“向师性”,使教师成为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最佳对象。教师要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尽可能使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多用一些如“只要你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的激励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我们细心留意,就能发现这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往往是只差一小步而前功尽弃。这时,教师如果能走到他的身旁,轻轻暗示“再仔细想想,解决这个问题只差一点点,你一定能行的”,这样做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很好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充满自信,很想在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对于指出学生存在的错误,也要首先肯定他的优点,再婉言相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去改正错误。
暗示学认为,教师本身亦是暗示信息源,可以通过语言使学生不经逻辑判断地作出符合教师所希望的反应。同时,还可以运用手势、表情、眼神、体态或其他暗示信息载体传达教学信息。同样的语言内容,如“你干得好”,因为声调、语气及面部表情的不同,可以表示赞许,也可以表示嘲弄、谴责。人们发自肺腑地陈词时,往往会得到对方的理解,沟通双方的心灵。在课堂提问时,我就采用了充满期待的眼神来暗示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是在提问自己,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气氛非常热烈。当提问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时,我往往会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好的学生,使这些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期待和自己面临的挑战,更加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去。当问题比较简单时,我往往将眼神对准成绩较差的学生,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他们,当他们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我往往用赞许的目光并配予适度的表扬,使他们获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做小动作,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走到他旁边,用手轻轻地碰了他的肩膀,结果这个学生接着都很认真地听讲。事后这个学生告诉我:“老师轻碰肩膀有三个意思:一是给自己一个面子;二是叫我不要开小差;三是期待我能够把问题解决。”真想不到老师的轻轻一碰,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教学忽视非言语交流的作用,这也是教改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四、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心理暗示的手段
暗示的方法很多,有直接暗示、间接暗示、反暗示(如请将不如激将)和自我暗示等。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都能受到暗示。例如有位从外地转来的学生,数学成绩很差。我找他谈话,他说“我像爸爸,是文科脑袋,缺乏数学细胞。”访问家长,也有这样的说法。于是,我“煞有介事”地对这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权威性”地告诉家长和学生“该生智力较好,数学潜能还没有发挥”,打破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定势。之后,便经常利用这位学生语文成绩好的优势,请他分析应用题,自编应用题,及时予以表扬,强化他“有数学潜能”的意识,并把学生点滴进步告诉家长,对他家长进行暗示,形成“这位学生数学潜能一旦发挥出来,一定会取得优良成绩”的信心。同时,耐心地给他补课辅导,增强他“我有数学潜能”的自我暗示心理。经过一个学期,这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转变,潜能得到开发,学习成绩迅速提高,成为文理俱佳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