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的古代希腊,不同的编排体系
2012-08-15◆孙亮
◆孙 亮
(昆山市第一中学)
相同的古代希腊,不同的编排体系
◆孙 亮
(昆山市第一中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对教科书尤其是国外教科书的研究也在不断地深入。比较了美国的《世界历史》学生版(Glencoe World History)和现行的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材这两本书的编排体系,并以古代希腊这一课为例,阐述两国历史教育理念的异同点,希望能给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有所启发。
人教版教材 《世界历史》 古代希腊 编排体系
2007年暑假,我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开始了近两个月的研究生学习。华师大老师严谨的教风和敬业精神,令人敬佩。在我的导师李月琴老师“中外历史教育比较”这门课上,她提到的大象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美国的《世界历史》学生版(Glencoe World History)引起我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就邮购了一本。在浏览过后,此书的确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本书内容上的鲜明特色,是具有真实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感染力。书中精选了大量图片,使用了大量原始历史文献史料,在每一节都有若干条原始资料引文。每单元都辟有原始资料文库,共收录历史文献18篇,并进行了明确的分类,计有出版物、视觉材料、口述史、个人纪录、人造物品等。在史料的处理上,对中国的读者来讲可能会有些不适应,即著者注重让史料说话,而把评论的任务留给了读者。比如,在每篇原始资料后面都有“原始资料分析”板块,但是著者只是设计了一些问题,让读者思考,而没有给出著者的结论。我想这是因为在西方学术界,实证主义和传统史学还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方传统史学确实有忽视解释、夸大史料作用,把历史学等同于史料学的倾向。但是,这并不影响本书的可读性,因为作者并没有完全走向这个极端,书中处处流露出著者对人类历史过去教训的感慨和对世界前途的睿智思考。比如,著者的结束语这样写道:“纵观世界历史,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教训。其中一点尤其清晰:缺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将让人感到无能为力。对我们世界的历史遗产和教训的理解,可以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个危机四伏的年代里,做出明智的选择。我们都是历史的缔造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选择将会影响未来的世界文明。”
笔者正在教高一历史,所用教材是修订过的人教版教材,在备课时,我把两种教材对比起来看,感觉很有意思,不同的编排方式和结构体例,体现了中美教育的差异。
最近,正好讲到第二单元第一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人教版是这样编排的:第一小目,希腊文明的摇篮,主要从古希腊的地理条件(地中海孕育希腊文明)、历史条件(城邦的出现)、经济条件(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条件(民主改革)四个方面来阐述;第二小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介绍了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意义;第三小目,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介绍了伯利克里改革以及雅典民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大象版《世界历史》花了整整一章来介绍古代希腊,占了近30页的内容,分第一节,早期希腊文明:地理因素的影响;米诺斯文明;第一个希腊国家:迈锡尼;黑暗时代的希腊。第二节,希腊城邦。城邦:希腊人生活的中心;希腊的殖民运动;希腊城邦的僭主政治;斯巴达。第三节,古典时代的希腊:来自波斯的挑战;雅典帝国的发展;伯里克利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古典时代雅典的日常生活。第四节,古典希腊的文化:希腊宗教;希腊戏剧;希腊哲学;历史著作;古典希腊艺术的典范。第五节,亚历山大和希腊化诸王国:马其顿的威胁;亚历山大大帝;希腊化诸王国;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以专题式的呈现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必修课包括必修(一):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活动及其经验教训;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活动及深刻认识;必修(三):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在必修课教材中,目前的修订版我只看到必修一、二,但老的必修三在第六单元第一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介绍了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也就是说,就古代希腊这一内容而言,在必修一和必修三中都有涉及,这当然是由模块划分使然。
而美国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学习的目标是锻造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为此,标准突出了“独立”“记忆”“选择”和“理解”等关键词。记忆不只是为了回忆过去,更是为了未来。因此,标准对如何运用历史知识面对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提出了明确而有挑战性的要求。“当今的社会难题并非完全相同。把从历史中得来的明智推论能力运用到当今问题的解决方面,就需要个人对历史的进一步的理解能力,包括:区分适用于分析当今各种问题的相关历史资料和那些明显无关的资料。”标准要求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掌握尼采曾经命名的“批判性历史思维”和戈登·克雷格解释为“在痛苦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之后,知道哪些历史和你现在的难题相关、哪些无关的能力”。在对光荣和创伤性的集体记忆之上通过复杂甚至痛苦的选择,来挖掘历史知识对现实社会的意义。而这种记忆和选择的能力,恰恰是现代公民应该具备的优良素质。在大象版《世界历史》中,第三节课后“目击历史”这一环节中,提供了“一位雅典丈夫对妻子职责的看法”的一些原始资料,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
1.雅典人的妻子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拥有支配权?
2.你认为这个丈夫尊重他妻子吗?为什么?
3.今日中国的男女角色与古希腊的男女角色有何不同?哪些方面是长期以来没有变化的?
这些问题的设计,正体现了美国的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今天的学生比以往的学生更需要广泛地理解世界历史”的要求。
充分挖掘个体发展的内在潜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鼓励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丰富个性的人才,这是美国历史教育的目标之一。它培养的是一种应用能力,即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从未曾接触过的历史材料中,发现、汲取、整理具有史学价值的信息,并由此形成有关的技能和技巧,解答新的问题,在能力和智力方面得到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技能的培养,也许美国教科书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可以让我们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上作进一步改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