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处理的几个关系
2012-08-15邢圣贤
◆邢圣贤
(山东省昌邑市都昌街道王耨小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触角已延伸到了教育领域,并显示出了其教学的优势性,而成为现代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首选。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的素养得以提高。一时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掀起了一股使用多媒体的热潮,公开课、优质课,几乎是课课都用多媒体,似乎不运用多媒体就无法上课。但我们发现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收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许多教师处于尴尬的处境中。多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它本身也并没无好坏,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运用。
一、学生与教师的关系
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得当是运用信息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二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并非是对立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的活动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都无法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学不是教师与学生单方面的活动,而是一个双方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运用信息技术中我们要坚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教学主导性的有机结合。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提出:学生有着巨大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学习潜能,在教学中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师教学地位的以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独占课堂的教学局面,要将课堂的主体权与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主动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摒弃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局面。在运用多媒体时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空间,尤其是语文学科,阅读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为本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会因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通过阅读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感悟与体验。
2.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操作课件,学生则成了课件的欣赏者。这样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师独占课堂的极端走向了教师不管不问的教学极端。在大力推崇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情形下,我们究竟应该给教师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定位,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既不是事无巨细的管理者,也不是放任自流的无为者,而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是课件的简单的操作者,而是运用教学手段来促进与指导学生的学习,在重难点处、学生思维受阻处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挑战,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情境与文本的关系
小学生受自身主观条件与客观因素的限制在理解文本时常常会出现理解偏差、浮于表面的现象。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将文本中所渗透的思想与情感通过形象的画面与动人的音乐表现出来,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有着推动作用。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迎合学生求新的需求与兴趣的激发,而片面追求图片的数量,把课件搞得花里胡哨,优美的图片、动听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情境,学生完全融入其中,确实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但学生的兴趣仅局限在图片与音乐上,而与文本相离甚远,无法在情境与文本中实现有效衔接。学生的思绪无法按照教师预定的教学思路顺利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上来,最后只能是教师强拉硬拽地把学生的思绪从图片与音乐中引到新课的学习与讲授上来。脱离文本的情境只能吸引学生过多的注意力,分散学生的精力,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多媒体的运用要以文本为基础,要创设贴近文本,切合文本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的意境中。
三、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管是现代教学手段还是传统教学手段,都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都只是众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都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的。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片面地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认为多媒体教学是万能的,不管什么课、教学什么内容都一律采用多媒体,这样的教学完全忽视学生的学情与具体的教学需要,是由传统教学的人灌演变成了现代教学中的电灌。教学现代化并不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而是要在教学中融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二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相结合的,只有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才能真正实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二者都有长处与短处。多媒体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这在学生兴趣的激发、重难点的突出与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等方面的作用确非传统教学手段所能比拟。但在字词的认读书写、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回顾等方面,多媒体的瞬间可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板书相对来说具有长时间的可视性,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其作用是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读是语文的教学的主线,强化阅读,加强指导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理解文本深层含义的有效手段,这些都是现代教学手段所无法取得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科学地对待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进行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以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服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教学质量。
[1]张贺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需处理好的几种关系.学周刊A,2012,(6).
[2]郑洪海.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几种关系的处理.教育教学论坛,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