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新闻采访新视域——现代新闻采访理念与实践研究

2012-08-15文丨刘海鸥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24期
关键词:理念活动

文丨刘海鸥

(吉林电视台都市频道,长春 130000)

新闻采访的理念发展已经有很长的历史,经历了从表层到里层,最后到立体的转变。也就是说,新闻采访者的体验逐渐从表面现象进行到采访活动的规律及内在特性的研究和创新,很好地对新闻采访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最后逐渐向立体转变,这主要是指现代新闻的采访理念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研究,其思维也变得多元化,逐渐由单一走向立体,自身在新闻采访中眼界变得越来越开放,并且研究视角也更加宏观。可见,现代的新闻采访理念与传统意义上的采访理念相比,其视域和思维更加广阔和开放,并且对现代化社会中的新闻采访活动有着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作用。

1 传统新闻采访理念的关键

1.1 采访活动中的经验性特征较为明显

传统意义的新闻采访注重采访活动中的基本环节、原则和方法。早期的新闻采访大多是依照自身的采访经验进行一定的加工而成,因此其中的精辟论述可能会受到业界的推崇。纵观优秀的新闻采访理念书籍,大多是对采访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并对新闻采访记者有着一定的帮助、指导作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1.2 传统的采访理念回避了一定的理论问题

在传统的新闻采访理念中,对新闻具有的准确、客观以及新闻价值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争论问题,但争论的关键又是新闻界始终坚持的基本性理念和原则。例如,对新闻的客观性争论,主要是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报道的准则,其中李良荣教授在自己的著作中对新闻的客观性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他认为客观性是记者要完全不到任何偏见进行事实的选择,使新闻只提供事实,意见是在有评论的情况下才提供。这是对新闻事实的基本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正确的具有盖度责任感的新闻传媒的态度。但在实践当中,新闻的客观性受到诸多因素的挑战,同时还会受到采访记者自身主观性的限制,从而造成对客观事实的歪曲或误读。但对于这一问题,传统的新闻采访理念没有进行深层探究。

对新闻的价值与准确性来讲,在实践当中也会受到很大的挑战。在现代化社会中,新闻的时效性很重要,因此在新闻的实践活动中会存在牺牲新闻准确性来实现其时效性的现象。在传统意义的新闻采访价值中,新闻的价值要素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容易导致新闻发展的异常,新闻报道极易偏向暴力、战争或饥荒等等。可见,正是由于新闻采访理念的问题与缺陷,因此也得不到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

1.3 传统采访在理论上具有内向微观的特征

传统新闻采访的理论体系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实际研究再来进行新闻采访的阐述和探究。无论从采访对象、采访案例,还是到采访者自身的总结和反思,虽然都对其环境条件、时代背景以及自身修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但都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当中的,并对经验进行总结与提升,从而使传统新闻采访的理论具有实用性。但采访是新闻活动中的环节之一,而对其他学科或传播活动却没有有效的涉及或参照,因此还不够系统完整。根据研究发现,新闻采访的理论研究受条件的限制,因此很难在众多领域中有所突破,所以呈现出明显的内向微观性特征。

当然,传统新闻采访理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概括性、总结性和指导性的优势,但同时也具有微观性和封闭性的弊端,缺乏宏观与系统的视角。

2 现代采访的理念突破及活动变化

2.1 现代新闻采访理念的进步

现代新闻采访在理念上有效突破了传统的视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与统计学等学科研究成果,同时也广泛吸收了科学技术的成果,从而使新闻采访在手段和方式上有了新的飞跃。正是众多学科优秀成果的有效导入,因此才使得现代新闻采访能够在研究领域中有所突破,有效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在采访理论和实践中都能够有所突破,进一步开拓眼界,而不仅仅限于新闻采访中的个人体验。现代新闻采访需要将视野建立在当前众多学科背景之下,思维也逐渐从单一走向立体多元化,拥有更加宏观的研究视角。

2.2 现代新闻采访活动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访会认为,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就不能成为新闻采访,同时也被禁止和批评。例如QQ采访、网络意见到发表等,只是因为这些交谈都没有真正深入现场。而在现代化社会中,新闻采访活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1 采访对象与环境的变化

现代社会的社会构成变得更加复杂,但媒体却相当活跃。因此,采访作为新闻会活动的前方阵地,不再以社会政治背景作为单一的采访环境,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的社会背景。这包括经济、社会、社会舆论及科技等背景。例如,2011年的重大动车事故既有相当复杂的背景:工程建设抢进度来赶工期,科研部门在审查、监督上的缺失,铁路部门在技术的使用和审查上的缺失,还有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等背景。但对于这种重大新闻,如果对采访的环境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就会导致新闻报道的片面性,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新闻报道在采访对象上变得多元化和复杂化,而且还会存在很多顾虑,有很强的保护意识,也会出现消极的态度。同样是2011年的动车事故,其采访对象有目击者、当事人、救援人员、施工管理者以及事故调查人员等,但每个采访对象都会考虑从到自身的利益与目的,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会有所保留。因此,新闻媒体在对事实进行描述的时候会在事件真相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进而给新闻记者的正确报道和分析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2 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有偏差

在现代社会中,媒体的话语权比之前有很大了开放性和自主权。再加上,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媒体摆脱了千篇一律的报道模式,媒体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更加接近人们的生活。对于2011年的动车事故,多家媒体进行了尖锐犀利的直接性提问,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接近事故现场,也不断提出质疑。正是媒体可以对事故从不同角度、场景、视点的切入,为媒体的报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2.2.3 记者采访的主题、目的及技术上有所变化

在新闻的报道中,采访记者对新闻继续有效的辨别,将信息性新闻放在首位,要直奔主题,只报道事实不发表任何评论。而需要刨根问底的新闻则应坚持预测性和分析性的原则进行深层挖掘,进一步接近事情真相。

在新闻采访技巧上,可以通过资料收集。网络以及众多现代化通讯设备等进行采访,为了时间和操作上的便捷,这是当前记者们接受并广泛使用的一种全新采访样式。但这不等于对创痛采访形式的否定,而是将现代与传统有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社会在新闻采访中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3 新闻采访的新视域

在当今社会的息传递中,传递形式上要尽可能灵活处理,以便对信息进行提炼或延伸。信息的提炼就是由于社会和媒体的快节奏,要对报道事件进行高度的浓缩,间断概括;而信息的延伸就是要借助网络等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为信息延伸提供强大的支撑力量。然而,观众对信息的关注是发展变化着的,因此新闻媒体与记者需要关注人们的真实诉求来处理信息,从而获得最佳的信息传播效果。

4 总 结

综上所述,采访是新闻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存在采访才会有相关的新闻报道。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和记者也在逐渐认识和探究新闻采访理念,并且不断付诸实践,充分发挥新闻活动的价值,保证新闻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赵颖. 怎样当好基层记者[J]. 记者摇篮,2009(11).

[2]王立凤,谢雷.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艺术[J]. 新闻传播,2009(11).

[3]杨韬. 新闻报道如何避免法律错误[J]. 新闻窗,2011(1).

[4]陶建杰,钱昊平. 从绝望中寻找希望——“采访突破”初探[J]. 青年记者. 2008(18).

猜你喜欢

理念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牛年到,节日活动可以这么“牛”
“拍手歌”活动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