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距离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分析

2012-08-15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东道国跨国公司国际化

梁 玮

(1.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2.华东理工大学 商学院,上海200237)

经济全球化正在以从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而经济全球化的微观载体——跨国公司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到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全球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都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希望把全球市场作为优化资源配置和进行产品竞争的场所,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持续发展的动力.

中国企业目前正处于加速国际化进程中[1],由此而产生的相关问题正成为当前众多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1-3].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作为后发者,在进行国际化成长的时候面临的国际竞争要更为激烈,企业所依托的国家、行业背景也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外向国际化的过程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1,3-6].如何借鉴已有的企业国际化研究成果,摸索出一条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理论,是目前此领域研究者们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而选择合适的模式进入目标国家,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化差异,作为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最基础的影响因素,对企业的海外投资的控制程度和与海外合作方的合作程度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文化距离与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之间的关系,对于帮助企业选择正确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

1 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对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是一项重要的战略决策,将对企业国际化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7].不同进入模式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决定了投资者选择特定的进入模式[8].Johanson J等提出的企业渐进的国际化方式实际上将企业进入方式划分为不规则的出口活动、通过代理商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从事海外生产和制造几类[9].Root F R将国际化进入模式分为3类:出口,包括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合同,包括技术许可、合同生产、管理合同等;投资,包括合资企业和全资企业[10].Tse D K等从企业国际化中涉入股权的程度,将企业进入模式划分为非股权方式和股权方式两大类,其中非股权方式包括出口(直接出口、非直接出口)和合同进入(特许经营、研发合同、联盟),股权方式包括合资(少数股权的合资、50%股权的合资、多数股权的合资)和独资(投资新建和并购等)[11].赵曙明等将企业国际化的主要进入模式归纳为:贸易进入模式,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契约进入模式,包括特许生产、特许经营和外包;投资进入模式,包括新建企业进入(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以及战略联盟进入模式,包括研发联盟、生产联盟、销售联盟和合资企业模式联盟[12].

Kim C W等针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问题,提出影响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3类[13]:一是战略变量.企业会根据自身战略决定国际化动机,从而决定如何对内外资源实施控制,选择不同模式进入海外市场;二是环境变量.企业会根据对东道国文化的熟悉程度,海外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当地市场的竞争程度评估进入海外市场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进入方式;三是交易变量.Williamson O E认为企业对于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方式所需成本的比较,即市场交易成本和控制成本[14].其中交易成本包括企业特有的技术、专利、管理及市场经验等独特优势.企业不同的独特优势的价值与技术扩散的风险相比较,促使企业对不同的海外市场选择不同的进入模式.

鲁桐等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以温州100多家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研究这些企业海外经营进程,得出了“中国中小制造企业国际化进程依然遵循渐进的发展模式”的结论[2],从经验上支持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宓红则提出,浙江省企业所采取的国际化策略主要为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主要投资地区,以合资、合作为主要投资进入方式[15].赵伟等在对中国民营企业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国际化进程以及国际化实践中的民营企业状况三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国际化现状做出了宏观评价,提出我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总体上还处于以直接或间接出口及设立海外营销机构的阶段[16].林俐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演化过程的实证分析,总结出温州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3种进入模式:出口、设立海外营销机构、与国际知名企业结盟[17].

2 文化距离与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

文化距离被定义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共享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之间的差异程度[18],在国际商务领域被广泛应用于跨国公司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解释变量.文化距离使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不得不充分考量对海外机构的控制程度和资源配给[19].现有衡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化距离的最著名的标准是Hofstede G提出的5个国家文化维度,即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和阳刚气质/阴柔气质(masculinity/femininity)以及长期导向/短期导向(long-term/short-term orientation)[20].Schwartz S对Hofstede G文化维度的全面性以及样本的代表性提出质疑,并提出了文化差异的6个维度,即保守主义(conservatism)、自主性(intellectual autonomy)、等级观念(hierarchy)、平等承诺(egalitarian commitment)、改造(mastery)以及共生(harmony)[21].Kogut B等在 Hofstede G建立的国家文化维度基础上提出用文化距离系数来量化衡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程度[19].目前,这种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并作为许多实证研究的基础,现有大部分文献都使用这种方法来测量跨国公司目标国与母国之间的文化距离.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距离对于企业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并不是统一的[22-23].

从一方面来说,文化距离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外来者劣势”,这使得跨国公司在与东道国企业竞争中处于先天不利的地位[24].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距离较大时,会给母国和东道国的员工互相理解对方的文化带来困难,容易导致跨国公司管理人员对东道国环境信息的误解[25-26],造成决策失误.同样,东道国与母国文化距离较大时,企业了解和适应东道国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习惯会变得困难,企业用于学习东道国环境及市场知识的时间也越长,从而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时间成本和信息成本.同时,文化距离的增大,会显著增加跨国公司治理的复杂性,增加国际化运营公司管理体系的负担[27].而文化距离产生的知识壁垒会阻碍企业知识和核心竞争力向海外市场的转移,从而增加企业管理成本[28].

此时,企业可以选择合资经营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利用合作伙伴对于当地文化的了解[13],降低海外机构的管理成本.而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由于文化距离产生的知识壁垒,加速知识吸收的过程,从而加速企业传递与共享当地知识的过程.这些益处可以有效地补偿企业对于合资形式所失去的控制权,从而鼓励更多的企业以合资的方式进入文化差异较大的海外市场[22].

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文化距离的增加,企业了解合作企业的想法、获得关于合作企业的相关信息以及准确预测合作企业的行为的难度也逐渐增加,因此企业很难准确预测合作企业采取投机行为的可能性,为企业防范合作伙伴的投机行为带来隐患[29].除此之外,企业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与合作伙伴进行谈判及磋商,监控合作伙伴的行为,这些同样给企业带来很高的管理成本.因此,当文化距离较大时,企业需要对海外机构有更强的控制能力,以预防合作伙伴的投机行为,减少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因此,很多跨国公司选择以控制能力较强的全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30-31].

由于研究者们未能在文化距离与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控制程度的关系方面达成一致结论,意味着可能存在一些因素,能够影响到企业在进入海外市场时合作与控制模式选择之间的权衡.学者们近年来对此也陆续进行了研究.Shavin Malhotra等提出文化距离与企业对海外机构的控制程度成U型曲线关系,当文化距离很小或者很大时,企业倾向采用控制程度较高的股权并购方式,而当文化距离居中时,企业则会采取控制程度较低的股权并购方式,同时并购企业的产业相关性对文化距离和股权并购方式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即在既定文化距离下,如果并购发生在相关产业内,企业通常会采取较高的股权方式并购[32].这点在吕梦园和罗明志的研究[33]中得到了间接验证,其在对沪深两市家电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较小的文化距离更可能导致较低控制程度的进入模式”.Kang Rae Cho等提出,企业对于某种所有制模式的经验在文化距离和企业海外机构所有制形式的选择上起到调节作用[34],也就是说,企业如果对某一种所有制模式的管理有着丰富经验的话,就可以帮助企业克服文化距离引起的不确定性和潜在成本.Cristina López-Duarte等提出,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来自于东道国环境中的政治风险和文化距离,两者的交互效应同样会对企业海外投资方式产生影响,而语言差异会对这种交互效应产生调节作用[30-31].也有学者提出并证明了东道国的治理质量对于文化距离与企业的进入决策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当跨国公司进入文化距离较大的国家时,若此国家治理质量较差,则该企业与当地合作伙伴合作的风险就会倍增,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全资子公司的形式;反之,如果此国家治理质量较高,合作伙伴的投机行为就会受到限制,跨国公司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合资的方式[29,35].

3 结 语

传统的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遵循一个缓慢的逐渐增强的过程,并将其概念化为包括若干个阶段逐步增加的过程[36].企业国际化的渐进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企业市场范围扩张的地理顺序,遵循“先近后远、先熟悉后陌生”的路线,即“当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相邻市场→全球市场”;二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的演变发展,表现为“先易后难、逐渐升级”的策略,即纯国内经营→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海外建厂,而这也是企业对于国际化业务的控制程度由弱到强的过程.

我国企业由于大多数缺乏国际化运作经验,在选择进入海外市场时可能会受到文化距离的影响,倾向于选择文化距离小的目标国家市场,并倾向于选择控制程度由弱到强的渐进式国际化过程.但实际上,文化距离与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不仅仅是文化距离的问题,更应考虑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语言差异、企业自身的经验及特有的竞争优势以及产业特征等特点,将其与文化差异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国际化进入决策.

[1]Child J,Rodrigues S B.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Firms:a Case for Theoretical Extension[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05,1(3):381-410.

[2]鲁桐,李朝明.温州民营企业国际化[J].世界经济,2003(5):55-63.

[3]Buckley P J,Clegg L J,Cross A R,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499-518.

[4]Boisot M,Child J.From Fiefs to Clans and Network Capitalism:Explaining China’s Emerging Economic Orde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6,41:600-628.

[5]Mathews J A.Dragon Multinationals:New Players in 21st Century Globalization[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23:5-27.

[6]Yamakawa Y,Peng M W,Deeds D L.What Drives New Ventures to Internationalize from Emerging to Developed Economi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8,32(1):59-82.

[7]Jones M V,Coviello N E.Internationalization:Conceptualizing a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of Behaviour in Tim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5,36(3):284-303.

[8]许陈生.中国FDI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4(6):98-103.

[9]Johanson J,Vahlne J E.Business Relationship Learning and Commitment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03,1(1):83-101.

[10]Root F R.Entry Strategies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s[M].New York:Lexington Books,1994.

[11]Tse D K,Pan Y G,Au K Y.How MNCs Choose Entry Modes and Form Alliance:the China experie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28(4):779-805.

[12]赵曙明,高素英,周建,等.企业国际化的条件、路径、模式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1):116-122.

[13]Kim C W,Hwang E.Global Strategy and Multinationals’Entry Mode Choi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2,23:29-54.

[14]Williamson O E.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1,87:548-577.

[15]宓红.从小规模技术理论看浙江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J].亚太经济,2003(4):65-67.

[16]赵伟,赵婷.民营企业国际化:模式分析[J].浙江经济,2006,22:50-52.

[17]林俐.温州市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战略及其演进[J].国际贸易问题,2005(2):71-74.

[18]Hofstede G.Culture’s Consequences:Comparing Values,Behaviors,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2nd ed.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2001.

[19]Kogut B,Singh H.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Choice of Entry Mod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3):411-432.

[20]Hofstede G.Cultural Consequences:International Differences in Work Related Values[M].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80.

[21]Schwartz S.Beyond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New Cultural Dimensions of Values[C]//U Kim H,Triandis C,Kagitcibasi S,etal.Individualism and collectivism:Theory,Methods and Applications,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1994:85-119.

[22]Brouthers K D,Brouthers L E.Explaining the National Cultural Distance Paradox[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32(1):177-189.

[23]Shenkar O.Cultural Distance Revisited:Towards a More Rigorou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1,32(3):519-535.

[24]Zaheer S.Overcoming the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2):341-363.

[25]Dow D,Kamnaratna A.Developing a Multidimensional Instrument to Measure Psychic Distance Stimuli[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6,37(5):578-602.

[26]罗知.中国FDI流入的决定因素:基于国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9(1):33-4l.

[27]Lu J W,Beamish P W.International Diversifl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S-Curve Hypothesi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4,47(4):598-609.

[28]Anand J,Delios A.Location Specificity an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Downstream Assets to Foreign Subsidiar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7,28(3):579-603.

[29]CHANG Yi-chieh,KAO Ming-sung,Kuo Anthony,etal.How Cultural Distance Influences Entry Mode Choice:The Contingent Role of Host Country’s Governance Qua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2,65:1160-1170.

[30]Cristina López-Duarte,Marta M Vidal-Suárez.External Uncertainty and Entry Mode Choice:Cultural Distance,Political Risk and Language Diversity[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0,19:575-588.

[31]Cristina López-Duarte,Marta M Vidal-Suárez.Cultural Distance and the Choice Between Wholly Owned Subsidiaries and Joint Vent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In Press,Corrected Proof,Available online 25February 2012.

[32]Shavin Malhotra,Sivakumar K,ZHU Peng-cheng.Curvi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al Distance and Equity Particip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Cross-border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1,17:316-332.

[33]吕梦园,罗明志.文化距离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31:233-235.

[34]Kang Rae Cho,Prasad Padmanabhan.Revisiting the Role of Cultural Distance in MNC’s Foreign Ownership Mode Choice: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xperience Attributes[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5,14:307-324.

[35]Arjen H L Slangen,Rob J M van Tulder.Cultural Distance,Political Risk,or Governance Quality?Towards a More Accurate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External Uncertainty in Foreign Entry Mod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9,18:276-291.

[36]Johanson J,Vahlne J 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23-32.

猜你喜欢

东道国跨国公司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本土化研究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