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周末》副刊的特点

2012-08-15文丨刘明月马佳佳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权为民副刊版面

文丨刘明月 马佳佳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武汉 430079)

《南方周末》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其副刊一般是指文化版和城市版。其副刊的内容多以文化事件、专栏、读者投稿、漫画和填字游戏为主,相比政治、经济等新闻版面轻松一些。本文是通过阅读大量现中国主流报纸的的副刊总结出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几大特点。

1 关注现实、关注阴暗面、忠于政府并且针砭时弊

《南方周末》做为省委机关报主办的系列报,就自觉意识到“作为党报的补充”的使命。其高立意使其副刊,这种相对独立编辑形态的附刊更能带有关注现实的 “南方周末精神”[1]。

《南方周末》副刊具有以贴近群众的角度和深入扎实的内容把握、对社会问题的持续关注与思考及其平实细腻的叙事风格;它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推动社会进步的正义感。

如12月23号《南方周末》副刊中的鄢烈山专栏《亮点2010: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2],以公共事件为主要内容,从公共角度去认识问题、阐发问题,并进而提升事件的公共意义,起到了塑造人民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的公共意识;对协调公共生活,提高公众应对社会问题的行为能力,缓解矛盾,化解冲突有重要作用。

2 打造文化气质,具有品牌内涵

《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等报纸的副刊上刊登的都是大量的连载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而《南方周末》早已从文学副刊转变为综合性副刊,向新闻版面靠拢,突出强调副刊的新闻性和服务性,这种变局,也是应和了时代发展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变化。

近两三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精神需求再次浮出海面。在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精神性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文学的审美和愉悦,而是一种带有民族归属感的精神上的寻根和回归。它表现在个人心理上,是一种个人的社会归属感;表现在社会心理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而社会归属感的精神需求,无疑要通过对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民族的文明成果的大力张扬和传承,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这也是近年来,央视《百家讲坛》和大批历史研究文章、历史小说风行一时的社会土壤。公众对电视媒体直播考古现场的热情,除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反应了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回归。在这种背景下,报纸副刊再次变局,相应增多增大了文化性版面的份量,与服务性副刊并行于市场。

《南方周末》打造独特的报刊气质利用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挖掘其他媒体没有涉足过的,或者涉足不深,但能唤起市民的情感与文化记忆的题材,创造出独特的版面,塑造出独特的气质与视角,培养一批忠诚的读者。在新闻版面大体相同的状况下,这种独特气质的形成,更多要靠副刊来完成。成功的副刊,本身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是报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头武器。

3 创新意识强,具有时代气息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它们在“五四”新文化传播潮流及其新式副刊发展历史上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报纸的不断发展,副刊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四大副刊所体现出的特色在某种程度上为我国当前的报纸副刊提供一些借鉴。今天的报纸副刊应该责无旁贷地去表现时代精神,同时要保持创新的意识,这是新世纪赋予报纸副刊的使命,也是新世纪报纸副刊生存和发展的需要[3]。

据了解,《南方周末》的办报和经营管理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占75%,整支队伍平均年龄为31.9岁[4]。正是这群独特的员工使得该报颇具不断创新的气息和行为。报纸的文章中到处都体现了人类最新的思维,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但又不简单的从主流思维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创新,在一个新的角度,用一种新的意识为我们剖析社会上的热点问题。

4 重视理性思辨和建设性的观点的提出

仔细观察我们身边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都市报,绝大多数副刊的新闻评论一般局限于就事论事,很多都偏于情绪化,最后止于道德问责和口号式的“呼吁”;而《南方周末》“方舟评论”,其许多评论并不为事实所限,许多就是围绕某一观点来论述[5],《南方周末》的副刊,特别是在有关“城管”等公共事件中,各种评论会显得比较理性,不会走偏激路线。并且在那种属于批评类的评论中,绝大多数评论都会在它所要进行批判的位置,加上自己对于该问题的多钟预设解决方案。希望能以一种亡羊补牢的方式为社会的一些热点话题奉献出一些自己的策略。例如在[方舟评论]“我们亟需一场伟大的平权运动”根据最近在沿海地区出现“聚众事件”,外地人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特别提到了外来农民工与本城市居民之间的矛盾,分析提出一种以大笔开放户籍限制,实行居住地制度为主要手段的途径来改变各地群众之间的矛盾,以及城乡隔离的局面,所提出的这种途径就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建设性提法。在最近的2011年的“方舟评论”,通过这种冷静的分析,然后提出相对应的建设性的建议或者思考的还有很多,他们在反映当代国内外各大事件的同时,也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来满足思辨型读者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南方周末》彰显出作为一个主流媒体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所拥有的使命感,并为社会反映出时下热点话题,并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人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和体悟,这也是《南方周末》想要做到的,并正在努力去做的。

5 结语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出来的《南方周末》副刊的“南方周末精神”、文化气息、创新意识、思辨精神这四大特点,希望能中国报纸行业副刊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1]何江. 南方周末. 副刊的公共性【J/OL】.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06):1-2. http://2010.cqvip.com/onlineread/onlineread.asp?id=32382068#.

[2]鄢烈山. 亮点2010: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J/OL]. 南方周末,2010(12)23. http://www.infzm.com/content/53826http://www.infzm.com/content/53826.

[3]杨先情. “五四”时期四大副刊办刊特色及其对当前报纸副刊的启示[J/OL].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3): 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ZGSG200903035.htm.

[4]新浪科技. 南方周末. 简介【J/OL】. CSDN资讯. 2003(11)19. http://news.csdn.net/n/20031119/36673.html

[5]王冠一. 南方周末. 2008年度"方舟评论"特点评析(3)【J/OL]. 人民网:传媒频道. 2009(4)20. 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9161089.html.

[6]戴志勇. 南方周末. 我们亟需一场伟大的平权运动 [J/OL]. 南方周末,评论.2011(6)23.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698.

猜你喜欢

权为民副刊版面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报纸副刊,还有新空间吗
守正与出新——羊城晚报副刊的转型之路
“互联网+”时代报纸副刊的变与不变——新民晚报副刊的改革与创新举措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某贪官的台上与台下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
始终坚持公权为民的权力观
新版面 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