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办好广播戏曲节目

2012-08-15文丨许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戏迷广播节目听众

文丨许 敬

(安徽广播电视台戏曲广播节目部,安徽合肥 230065)

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笔者不禁要问:在这个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戏曲是不是就真的没有它存在的价值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有着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也内容丰富有着浓郁的地方风味,它扎根于城市乡村,它既属于上流社会也属于民间大众,它可以雅俗共赏。作为戏曲编辑,我们关注戏曲命运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戏曲节目的出路,努力探索推动戏曲节目的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发挥桥梁作用,将专家、戏迷和节目紧密结合,三方形成合力

办戏曲节目的初衷就是是服务于戏迷的,只有先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节目内容,才能更好为他们服务。安徽的戏曲旗杆是黄梅戏,它以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深深地扎根于江淮大地,扎根江淮儿女的心中。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已充分体现了其应有的艺术魅力。

安徽的戏曲剧种很多,安徽也有许多戏曲表演艺术家,古老的徽剧、乡土气息浓郁的庐剧、泗洲戏、梆剧都有代表人物,他们的许多作品戏迷很熟悉也很怀念,听众惦记他们,也想听他们的戏,但是一般来说,戏曲只有极少懂戏的听众才能听懂唱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故事、艺术家们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所以这部分戏迷听得过瘾,但多数听众都没搞懂意思只觉得拖拉得难受,如果先说戏再听戏情况就会大不同了。

请那种既会说又会唱的戏曲专家来直播室说戏:赏析名家名段,在听戏中讲唱词、讲历史、讲流派、讲唱腔特点……太有意思了,想办法找到这些艺术家们,和他们交朋友,采访他们,制作成节目在节目中播放。此外,戏曲资料的流失也是个问题,联系到的艺术家手中的一些作品录下来制成光碟,收集整理,这样一来,大大丰富了节目内容,在戏曲广播节目中听众不仅可以听到新戏,而且还可以听到有几十年历史的老戏,这些珍贵的戏曲资料深受听众的欢迎,他们反应强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有意义,在求新求变中不仅提高了自己,也提升了听众的审美能力。

2 丰富节目样式,增强节目的可听性

戏曲广播剧、戏曲录音剪辑、戏曲故事这些形式的出现,极大程度的增强了戏曲广播节目的可听性,因为戏曲广播涉猎的领域很广泛,它既能让舞台成果和舞台艺术广播化体现,又可以涉及戏曲艺术家的舞台人生,还可涉及戏曲领域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形式也可以有很多,比如戏曲专题、戏曲板块、广播戏曲故事、戏曲广播剧、广播戏曲录音剪辑等。每一个形式适于表现的内容不同,这样一想,戏曲节目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然而,在办节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这需要主创人员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扎在其中持之以恒,不能虎头蛇尾敷衍了事。对听众负责,也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负责。

一些经典戏曲剧目、唱段因代代相传,流传时间都很长,如京剧《贵妃醉酒》、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豫剧《花木兰》、评剧《花为媒》等等,这些都是老戏迷非常熟悉、百听不厌的,这些戏曲是他们成长记忆的一部分。这些老听众又往往很固执,不愿意接受创新戏,认为改变就不叫戏了,就得按老祖宗传下来的唱。

可有些作品在题材、剧目、表现形式、审美观念上都显得陈旧落后,缺乏时代气息,年轻人是不会有耐心坐下来听的,但美的戏曲音乐他们并不排斥。如何播放新老戏曲,既让老听众不反感又让新听众喜欢听,就要安排好新老戏曲的播放技巧。笔者认为还是要以老戏为主,新戏为辅,二者交替播放,这样老听众能接受,新听众也爱听。有一些新戏在保留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对戏曲音乐进行了改革,溶入了时尚元素,很好听。在播放这些新戏中编辑可以采访主创人员,从音乐改革、演员表演、剧本各方面先介绍再听戏,听众听得明白,听得过瘾。

3 体现互动性,为戏迷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戏曲同其它的广播节目是一样的,都需要主创人员下功夫动脑筋经营它,那种不下心思办节目,一味抱怨戏曲落伍了,没人听了的想法是严重错误的,其实广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办好戏曲节目。与听众的互动对于办好任何一档广播节目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互动性最好的体现就是听众的参与。有针对性地办节目,就能赢得听众,取得成功。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使听众参与成为节目的一部分,有利于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增加节目的凝聚力。

除此之外,安排戏曲知识问答,请戏曲专家讲解,听众的收获是学到了知识、表现了自己、节目办活了,听众爱听了,实现的是双赢。在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的听众群后,可以开始大胆尝试让大量听众参与进来唱,不仅仅邀请戏迷通过电话参与,还走到他们中间,这种形式吸引了很多新听众,节目收听率自然会随之攀升。

戏曲是民族传统艺术,尽管面貌不如流行音乐新,但它令人有亲切感。我们做编辑的要审时度势,让自己的节目一开始就能抓住听众的心理,使他们愿意听下去。在节目形式上、情调上要适当搭配穿插,让整体节目色调绚丽多彩,情绪起伏跌宕,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我们经常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戏曲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不应该被我们遗弃而应该弘扬!尽管现在许多媒体几乎难见戏曲内容的宣传,笔者愿意在广播的这一方小天地里继续摸索、创新,引导听众了解戏曲、亲近戏曲。而戏曲艺术在戏曲工作者和传播媒体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戏迷的支持下,一定会再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1]泰勒. 原始文化. 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32).

[2]余秋雨. 戏曲审美心理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340 .

猜你喜欢

戏迷广播节目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少儿广播节目未来发展之我见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小戏迷登台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听众
丁洋澜??《小戏迷》
理财类广播节目“真人秀”的表现方式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