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图书出版中的问题分析
2012-08-15文丨贺
文丨贺 树
文学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修饰处理,表达了更多与本国历史文明相关的文化元素,推动了整个社会文明的改革发展。适当地出版文学类图书不仅起到了宣传作用,也可做为教育学校的书本教材,使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接触到文学知识。文学突出出版存在的问题,质量检查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1 文学图书的价值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和童话等。不同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与寓意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使得文学图书在使用价值上呈现了多元化,主要表现。
1.1 社会价值
图书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属于比较传统的传播介质。文学书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有价信息,反映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如:文学创作灵感的来源是社会,大部分文学作品都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文学图书的社会价值十分宽广。
1.2 文化价值
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发展文化事业有助于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出版文学书籍充分显现了文字艺术的文化价值,彰显了文化知识的丰富内涵。我国根据本土文化出版的书籍,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宣传且推广文化知识,价值意义显著。
1.3 教育价值
文学作品已经成为课程教育的必修课,任何一个阶段的教育均设置了语文课程,这些都体现了文学图书的教育价值。即便是学校以外的教育培训课程,同样也鼓励学者阅读文学作品,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知识内涵,增强个人的文学素质。
2 文学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文学作品表达的思想与寓意是各不相同的,这就使得文学图书在使用价值上呈现了多元化。图书是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属于比较传统的传播介质。文学书籍中记载了大量的有价信息,反映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如:文学创作灵感的来源是社会,大部分文学作品都融入了作者对社会的认知与理解,文学图书的社会价值十分宽广。出版文学书籍充分显现了文字艺术的文化价值,彰显了文化知识的丰富内涵。
从实际出版情况来看,我国文学图书出版依旧面临着多个方面的问题,严重降低了文学图书利用价值的发挥。具体表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元素,文学图书出版过程中未考虑书籍的本身价值,对其中潜在的文学内涵缺少深入性地挖掘;本土文化出版的书籍难以将区域文化特色呈现出来,多数是由于图书出版流程管理不当;初步完成编辑排版的文稿,缺少必要的检查环节,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没有及时反应。
3 文学图书出版中的检查措施
出版社是发表或推广文学书籍的主要平台,办理相关手续后可定期出版书籍作品。由于对文学作品的应用价值不够熟悉,出版具体书籍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质量检查部门加强图书出版的审核与管理。
3.1 组织
对文学图书出版检查之前,应做好相应的组织与准备工作,明确此次检查的最终目的,以更好地指导相应的检查流程。如:对于这次文学类图书质量检查的重点是图书的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和有关出版社的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安排各检查人员对图书实施系统性的检查。
3.2 上报
为了让图书出版过程更加顺利,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要求各出版单位做好申报工作,对本图书进行必要的申请核查。一般情况下,各单位要成立由思想作风端正、经验丰富的编校人员组成的检查小组,按照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进行检查,并写出检查报告,上报新闻出版署。
3.3 抽查
前期工作完成,质量检查部门便可以进行具体的检查工作,以此引导出版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出书,保证文学图书内在价值的充分体现。由新闻出版署进行抽查的重点是文艺专业出版社和超专业分工出版文艺类图书的出版社。不定期执行抽插方案,可督促出版社严格按照标准规定推出刊物。
3.4 纠错
图书出版过程中,无论是质量检查部门或者出版单位,均要对图书详细地检查核对,必要时完成纠错处理以提高图书的质量。纠错是出版时应当重点注意的问题,如:对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保证达到图纸质量标准规定后才能正式发放。这就需要质量管理部门与出版社共同协作完成。
4 结 论
总之,文学图书是语言艺术的集成载体,关系到了国内外诸多文学名家的作品,在推动社会人类社会文明及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文学类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质量检查部门及出版单位要共同制定良好的管理制度,保证文学图书价值的充分发挥。对于出版阶段发现的错误,应尽快地调整或修改,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版权纠纷问题。
[1]王慧敏.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评胡乔木的图书质量观[J]. 青年记者,2010(11).
[2]金鑫荣. 强化制度落实,建立图书质量保障机制[J]. 科技与出版,2011(6).
[3]金洪泽. 坚持图书质量管理创新服务铁路跨越式发展[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7(11).
[4]王勇安. 论图书选题质量管理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 出版发行研究,2008(1).
[5]路林,张小影. 十四年经济图书出版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J]. 中国图书评论,1993(2).
[6]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图书质量——记清华大学出版社抓质量细节的经验[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6(11).
[7]姚祖梁.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2008,出版业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J]. 出版广角,2008(3).